http://s6/middle/607329bct9f50947f4555&690&690
http://s15/middle/607329bct9f509451894e&690&690
人民公园逛完了,有点儿饿,要找食吃了。但凡美食,根据我多年的旅行经验都不外乎两点,要么是给外地人和游客吃的,要么是本地人经常光顾的。就像我们在北京吃烤鸭不怎么去全聚德、吃涮羊肉不怎么去东来顺一样,龙抄手、赖汤圆、韩包子这样的店不是我这次成都美食朝圣的重点,倒是那些大多是当地人光顾的本地美食才是我想去尝试的。
来成都前做了一些功课,人民公园周边的美食有三家是我想去尝尝的:白家肥肠粉、廖老妈蹄花、洞子口张凉粉。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5EN00SIGG.gif第一家:白家肥肠粉。
四川的肥肠粉号称是“天下第一粉”,是四川广为流传的传统美食,麻辣鲜香油而不腻酸的提味,而且物美价廉所以广受欢迎。人们公园东门对面,祠堂街上的白家肥肠粉,就是当地非常好吃且有名的一家。
http://s12/middle/607329bct9f6115305b4b&690
好的肥肠粉应该用红薯粉,汤粉的汤用猪骨熬制,配上红辣椒、菜籽油、梅干菜、榨菜末、豆芽菜、炸好的酥脆黄豆,红油飘香。肥肠煮的应该没有任何怪味,里面的肥油也收拾地干干净净,放一块在嘴里耐嚼入味。红薯粉也是爽滑劲道,满口留香。喜欢酸的再放点儿醋那就更提味儿了。
http://s16/middle/607329bct9f506de0b44f&690&690
坐下来要上一份小碗儿的肥肠粉,师傅就立刻熟练地烫起红薯粉来
http://s15/middle/607329bct9f506e889d6e&690&690
香喷喷的肥肠粉不一会儿就端上来了
http://s8/middle/607329bct9f506fc8fa47&690&690
肥肠颤颤巍巍的,弄得非常干净
http://s12/middle/607329bct9f507597bf0b&690&690
红薯粉劲道爽滑,喜欢“粉”的人的超级大爱
叫上一碗肥肠粉,通常还会要上一个锅盔,这是带馅的,通常都是加肉的。小王子看着这炸得金黄金黄的锅盔,实在忍不住,要了一个鲜肉锅盔。咬一口,酥脆地值掉渣,真是香的不得了!
http://s7/middle/607329bct9f5077424f16&690&690
http://s8/middle/607329bct9f5076d77727&690&690
就是这么个洒满阳光的下午,叫上一碗酸辣的肥肠粉,就能和好朋友吃上一顿聊聊天
*白家肥肠粉:成都人民公园东门对面,在祠堂街上。人均消费5-10元,比较代表的是肥肠粉和酸辣粉,当然也卖担担面,可以尝尝他们家的锅盔,真的很好吃。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5EN00SIGG.gif第二家:廖老妈蹄花
从人民公园东门出来,过马路沿着祠堂街走到东城根南街,你会发现好多好多的蹄花店。每家店门口都有伙计在来生意,火药味立马就浓了,看来蹄花生意在这条街上还真是激烈。但是要说哪家最有名,抓过来一个成都当地人问问,直接一指,就这家:廖老妈蹄花。
http://s8/middle/607329bct9f5077bc5837&690&690
蹄花就是猪蹄,一家店靠卖蹄花这么人尽皆知,一定有两下子。坐下来,打开菜谱,光是蹄花的种类就又很多,最经典的是雪豆蹄花,在这个基础上又演变出了其他很多种口味。雪豆蹄花17块钱一份,一只猪蹄一大碗,顺带一份沾水(就是调料)。不一会儿蹄花端上来了,刚端上来没觉得什么,只觉得白白的、软软的、酥烂软糯。夹上一块,立马就脱骨了,可见炖的多么的软烂,放在嘴里,真是入口即化。
http://s12/middle/607329bct9f507d0b229b&690&690
舀一勺汤,奶白浓稠,一口下去,心里都暖了,这汤富含大量的胶原蛋白,确丝毫没有腻口的感觉,女生吃再好不过了,既美容养颜又补元气。最后这一大碗的汤被我喝了个干干净净。
http://s10/middle/607329bct9f507f8c0aa9&690&690
http://s9/middle/607329bct9f507f02ad68&690&690
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这晚蹄花,我只能说“性感”
http://s12/middle/607329bct9f507891ed3b&690&690
里面配了大颗的雪豆,也就是我们说的大芸豆,也都被炖的软糯了
这是店里配蹄花的沾水,放了葱蒜的油辣子,没有放盐,只是辣香的味道。说实话,比起这“闷骚惊艳”的蹄花,这沾水就不太尽如人意了。因为蹄花本来就淡,沾水再没味儿,感觉就有点儿腻或者吃不下了。这时候好期盼能有一叠我自己的独门调料,那配上才是无上的美味。
http://s12/middle/607329bct9f724474267b&690
如果你觉得这雪豆蹄花没什么滋味或者有点儿腻口的话,不妨点上一份素冒菜。冒菜也是四川的一种平民小吃,有点儿类似于麻辣烫。这素冒菜里面有土豆片、藕片、木耳和油麦菜,与白汤的雪豆蹄花陪在一起,是个不错的选择。
http://s1/middle/607329bct9f50830a27b0&690&690
*廖老妈蹄花:青羊区东城根街,从人们公园东门出来过马路走到东城根街上就是,如果找不到,随便拉个人一问就知道了。人均消费:17-50元。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5EN00SIGG.gif第二家:洞子口张凉粉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没想到廖老妈蹄花的旁边就是我这家早就计划要尝尝的洞子口张凉粉。本地人形容这家店是“老店、老人、老味道”的三老店,十几年味道始终如一。这里主要经营凉粉、凉面、抄手和粥等非常家常的小吃,没到饭点儿,就已经不少人了,而且全都是操着一嘴成都话的本地人。
http://s2/middle/607329bct9f5094055041&690&690
这上面是张凉粉经营的所有吃食,就这么多。虽说这家店是以“凉粉”而命名的,但是甜水面却霸道地占据了价目表的保守,可见这甜水面有多受欢迎。
http://s7/middle/607329bct9f5083fe5ed6&690&690
http://s13/middle/607329bct9f508f024eac&690&690
就是这么巴掌大点儿的地方,勾引了那么多老少好吃鬼
http://s4/middle/607329bct9f508365bdf3&690&690
这里摆放了这种凉面凉粉的原料,这一大根的粗的就是甜水面
http://s8/middle/607329bct9f5083937ac7&690&690
你点了什么,老师傅就给你放上相应的调料
凉粉店卖凉粉,咱们先看看两种最主打的凉粉:黄凉粉和白凉粉,白的经营、黄的温润,全都那么爽滑可口。白凉粉的味道有点儿类似于川北凉粉,味道上红油香辣、微酸;黄凉粉的调料则是用豆豉调配,豉香味浓重,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味道。两种一端上来,卖相都那么好看。
http://s2/middle/607329bct9f508ed479d1&690&690
晶莹剔透的白凉粉
http://s14/middle/607329bct9f508f30230d&690&690
放了浓浓豆豉酱的黄凉粉
这就是貌不惊人,但实际光芒万丈的甜水面。据说这都是老板亲力亲为做出来的,面粉自己选、面团自己揉、面条亲自拉。面条特别有嚼劲,香、麻、辣、甜,味道真的是绝了。
http://s7/middle/607329bct9f5084d3ee56&690&690
被拌完的黄凉粉和甜水面:
http://s11/middle/607329bct9f5093a9b3ba&690&690
http://s1/middle/607329bct9f7320723c60&690
*洞子口张凉粉:这家店在东城根南街9号,就在廖老妈蹄花旁边,人均消费4-10元。
【巴适•成都】:
烟台美食记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5EN00SIGG.gif:
http://s6/middle/607329bch93ec0e1ca0b5&690&690
http://s9/middle/607329bch93ec679e0488&690&690
百年老店蓬莱春 酒店里的平价食府-----天伦食府
http://s11/middle/607329bch947976507c8a&690&690
http://s1/middle/607329bct9bef87fe4be0&690&690
在陈宝国夫妇常光顾的五星级酒店吃原味胶东海鲜 铁板鱿鱼、驴头汤包、烟台山的老别墅
“慢品苏州”系列:
http://s7/middle/607329bcg74d006341086&690&690
http://s4/middle/607329bct905a810589b3&690&690
木渎古镇
苏州山塘御苑精品酒店
http://s7/middle/607329bct91da48a0d956&690&690
http://s16/middle/607329bct91da5bd1ff9f&690&690
姑苏第一街——七里山塘
【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
http://s9/middle/607329bct91da66866168&690&690
http://s7/middle/607329bch926e5c8dfa76&690&690
苏州的美食,苏州的味道
来苏州不可不看的:苏州博物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