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懂得尊师重道,是不可能教得好孩子的!

标签:
天第书院吴守立国学经典教育 |
分类: 家庭教育亲子中心 |
古语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学堂欲出德才兼备之学生,父母欲求孝亲兴家之子弟,当留心于此道。学堂并非特别标榜师道尊严,实乃教化之所需,据经验所得:大凡信任尊重老师之家长者,其孩子最易进步,反之亦最难。故古德云:“一分恭敬,则一分感应,一分实益”。
古人说尊师重道是什么意思呢?“尊师”是为了“重道”!那其实目的是重道,目的不是尊师。因为老师有道,其实不是老师有道,老师是传道者,这样才叫尊师重道。那么老师是因为他有道,或者他在传道,所以他值得尊敬,不是老师这个人值得我们尊敬。那如果作为老师是无道,他也不传道,那么我们尊重他就不是很有意义。当然我们不是可以叫孩子可以随便不尊敬老师,我们不是这样讲的。不过我想说,老师是要有这种责任感,我是要传道,是要把人生的道理传授给下一代。(王财贵)
“尊师重道”,是人类文明的共通德性,无论中外都是一样,只有礼仪形式上的不同,并无精神上的差别。但在五千年来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师道”的尊严,“尊师重道”的精神和礼仪上的风气,俨然已与“君道”互相对峙,构成“政”、“教”互助的特质。只要读过历史(不是现在学校里的历史课本),懂得中国文化史的人,都是了然于心,不待细说的。即使没有读过书,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在文化传统的薰染中,也都知道“尊师”的重要。尤其在过去的民间社会,不读书,不进学校,自由从师学习百工技艺为专业的人,终其一生而“尊师重道”的精神和行为,比起读过书,受过教育的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习“武”的人,对于“尊师”,更加重视。但在二十世纪的这个时代中,数十年间,师之不尊,道之不行,其所由来者久矣。(南怀瑾)
http://s8/mw690/001LvmbQzy7lEWemgCP17&690
古时候,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回家还要再来一顿。现在的家长是去找老师理论。入的其门从恭敬入手。有智慧的增长,必须有恭敬心。师道没有,孝道一定式微。最好的心态,是请老师严加管教,放手交给老师。尊师重道的精神一定要张扬开来,是保护好孩子的心态。家长一定要有这样的见识。
对于一个蒙童来讲,他的态度其实更多取决于家长的态度,也就是说,孩子永远只是在模仿家长,如果家长对老师尊重、信任、有求道之心,则孩子便能接受老师的教导,而假如家长对老师充满怀疑,那么孩子必然对老师不敬,也不能听进老师的教导。
由此可见,尊师重道的终极意义,其实并不是为了让老师有一种成就感,而是为了能让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真正从老师那里得到启迪,获得成长。(程云枫)
http://s4/mw690/001LvmbQzy7lEWha6L983&690
我们在教孩子读经,不谦虚地说,我们也是在传道。我们让经典能够进入孩子的心中,让他熟读成诵,打下一生的基础,这难道不是在传道吗?所以一个学堂是一个道场。学堂是应该受到尊重的,老师是应该受到尊敬的,我们现在的家长往往不知道要尊师重道。他即便知道,也不一定真的能够体会到,不容易啊!让一个人真的尊敬老师是很不容易的,有的家长只是表面上尊敬,遇到一些问题还是自我为主。
所以在本次联谊会召开之前,我们全国各省的私塾联谊会,共同署名发布了一份《孔子诞辰纪念日关于“尊师重道”的倡议书》。我们认为现在制约私塾发展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尊师重道的风气。要树立尊师重道的风气从哪里开始?只能从我们私塾开始。你还能指望别的地方吗?
本来我们是堂主,讲尊师重道,让家长尊重我们,这也不好意思,但是没有办法。我们要经常提倡,一方面要大力地去宣导读经的理念,另一方面要宣导尊师重道的风气。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够尊师重道又能够读经,真的是大好事,我们的社会、国家就真的有希望了!(吴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