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万与200万

(2010-04-22 08:27:12)
分类: 杂谈

    玉树地震给我们带来的绝对不亚于汶川地震所带来的痛苦。这好比在刚刚愈合的伤口上又加了道新的伤口。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显得无可奈何。因为它可以无情,而我们却不能不义。又是全体中华人团结的时刻。多么希望不要总在这样的时刻才能把民族团结在一起。

    每次发生灾难之后,有钱人开始出钱,有力人开始卖力,这都是好的现象。却总有人在耳边放枪。总是喜欢比名人们捐了多少。这都是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参考。20万和200万在上海买套房子或许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差别,前者是厕所,后者是卧室。但是,对抗灾难,我们需要的是众志成城。我相信,钱的多少在中国富人手里已经不是个大问题,只要每个中国人捐出一元钱,就可以凑齐相当大的一笔。然而,如果心的方向不统一,即使有雄心,也总是自相矛盾。

    但现在一个奇怪的现象是网上讨论最多的不是灾区重建情况,却把矛头转向了捐款的具体数额上。这个年代,人们总是对数字感兴趣。这也难怪。在楼价呈直线上涨的今天,一个数字的改变也许改变很多事情。

    我想说的是捐款本身是自己的意愿,不是义务。所以,即使没捐款,也不能说明人格上的问题。但很多媒体的报道开始出现一边倒的态势,就是制造话题,这种话题往往是践踏着尸体横行起来的。不正之风,焉能熊乎?

    存在的问题是中国目前的信息获取途径还是以传统方式为主,虽说网民乃世界前茅,但基数甚大,绝大部分人还是受传统媒体引导。所以不实的报道影响很深远。必须止于源头。谣言一旦发迹,便是看不见终点的绝望。

    我更愿意看到的是20万的物资被送到灾区,而不是一张单薄的收据。我们可以监督起慈善机构善款的来龙去脉。简化施善和得善间的途径。而不希望把灾难变成娱乐圈作秀的舞台。也不希望民族的感动只有在灾难发生时才能看得见。

    明明我们可以生活的更好,为什么总要危机时刻才知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