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软禁式教育下的畸形产物

(2009-10-24 15:08:20)
标签:

大学生

教育

工作

人才

杂谈

分类: 杂谈

 

段时间以来,一直努力在找工作。虽然自己是真的在有努力,但十分无奈大学期间所获得证书以及参加的实习有限。这才亲身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和感叹。如果再给我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我不会嫌弃任何一张没有意义的证书了。因为证书实在是找工作的铁证。真的很铁。

 

虽然每个经理人都口口说:证书都是没有意义的纸张,我们看中的是自身的实力。但这句话无疑是官腔,因为仅仅凭着面试那一小会的功夫,是无法看清一个人真实的实力的。所以,证书才是硬道理,这句话并不过时。

 

但这这之中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综合素质高的并不一定能在某一个特定的岗位发挥最大的潜能,反倒是某些方面的奇才才最适合某个特定的岗位。因为所有的岗位性质都是不一样的,就像一个人似的,各有不同脾性,所以需要正适合这岗位脾性的人来填补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而我们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制度未免就适合这样子的岗位定性。这也正是很多真正适合的人才被无情浪费的内在原因。

 

蜗居、宅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无法甩脱的罪名,当代大学生也用实际行动充分证明着这一点。消极的心态无疑是导致这样场面的最大病毒。那为什么当代大学生会出现如此的消极心态呢?这似乎从接受教育的一开始就已经有了雏形。

 

我们的教育在一开始就生硬地把你拖入党的队伍中,要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材,甚至是对一些先天性不足的人,都要做硬性的要求。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现状和最大特色。填鸭、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早已把小孩的大脑塞得满满的,哪里能腾地出活动空间来弹性地思考更有意义、更有想象力的事。这样直接导致了学生兴趣的丧失和消极情绪的产生。

 

现实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往往伟大的人都是某一行业的极品偏才,我们熟知的很多人都是这类人。什么数学100分语文0分或者语文100数学0分的人在50年前可以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在现在那就是智障,而不是某一方面的特殊智商。比尔盖茨小学的时候就逃学做软件,如果这样的人摆在中国,他还有时间来做软件吗,最多就是被软禁了。中国的学生大都如此,某方面的特殊天赋被无情的呗软禁了起来。

 

韩寒说过一句话:全面发展,全面平庸。现在看来,再正确不过了。中国与美国的教育最大差别就在于,前者要求全面发展,然后全面平庸,后者讲究单方面奇才,进而全方面人才。这正是中国教育的症结所在。如今每年几百万大学生的滞销正是这种软禁式教育下的畸形恶果。再这样下去,只能是个恶性循环。高利贷越滚越大,到时候,中中国的教育再也承负不起,才想到要改变。不过,那样就晚了吧?像癌症后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