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利华市场环境分析
(2009-10-01 17:36:54)
标签:
财经 |
(1930年,荷兰人造黄油公司与英国利华兄弟制皂公司合并成立联合利华,总部设在英国伦敦。)
产品介绍: 力士、夏士莲、旁氏、奥妙、中华牙膏,清扬,奥妙,多芬,老蔡,和路雪,蔓登琳……
优势:
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今天,联合利华在《财富》杂志500强排名中列第54位,拥有46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和68亿美元的利润,在全球150个国家推广其品牌,在90个国家拥有生产基地,全球拥有约24.7万名员工,是世界最大的食品和饮料公司之一。其冰淇淋、冷冻食品、茶饮料、调味品、人造奶油和食用油生产位于世界第一;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洗涤用品、洁肤产品和护发产品生产商。
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联合利华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追溯至80年前,早在1923年,利华兄弟在上海黄浦江畔建立了中国肥皂有限公司。1986年,联合利华重返中国,始终把成为中国化的跨国公司作为其努力的目标,并取得了显著进展。时至今日,联合利华已深深地根植于中国广阔的土地,累计投资超过10亿美元,引进技术100多项,培养本地经理和员工超过4000名。今天,联合利华在中国经营的家庭及个人护理产品已具有相当规模,将众多的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呈现在消费者面前,联合利华在华的12个品牌几乎都是同类产品的佼佼者。力士与夏士莲在洗发水和沐浴类产品中位居前列;中华牙膏是牙膏市场的老字号;奥妙洗衣粉在去年降价30%后,迅速成为城市洗衣粉市场的领导者;立顿红茶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和路雪"在冰激凌市场的地位尚无人可替。
企业内部的优势:
每年花60亿美元推广自己的品牌,联合利华是世界上在品牌推广和维护上最舍得花钱的公司之一,并且这笔支出同样为联合利华带来了巨大的业绩增长。
联合利华全球投资关系部官员阿·卡克思认为:一个品牌总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应市而生。联合利华一直坚持其全球品牌与当地品牌并举的战略。联合利华在全球有400多个品牌,而其中的大部分是从世界各地收购的再推广到世界各地的,比如旁氏,它原本是个美国牌子,联合利华将其买下并作为护肤品推广到中国,夏士莲原本在东南亚发展的英国品牌,“联”也引入进中国。
联合利华还善于用本地品牌打开本地市场,例如:力士香皂,中华牙膏,上海的老蔡酱油,北京的京华茶叶。联合利华认为:“本地品牌与消费者有感情维系,收购本地品牌的目的决不是削弱其对自有品牌的影响,令其搁置乃至最后消灭,而是要把它提升到联合利华全球品牌运作的整体策略中去,成为一个国际品牌。”一方面允许继承和发扬传统特色,另一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为产品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
联合利华深深扎根于当地市场,掌握地区文化的第一手资料。
将世界一流的企业管理理念应用于全球,更好的为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服务。
联合利华以业绩与生产力作为企业的重心,鼓励员工在实践中创新,并要求他们对所服务的社区负有强烈的责任感。经济效益并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对他们来说,奋斗的过程也是同等重要。他们工作努力,注重诚信,尊重员工,尊敬顾客,同时关心周围的环境。
劣势:
竞争对手
目前联合利华所面临的最大竞争对手就是美国的宝洁公司。
过去40年来,联合利华与宝洁的“拉锯战”是华尔街永远的主题。但现在,拥有70多年历史的联合利华已尽显老态:1996年以来,联合利华的销售额每年平均下降3.6%,宝洁的销售额则年均增长3.6%。2004年,联合利华和宝洁的收入都接近520亿美元,但宝洁的全年利润是64亿美元,增长13%,而联合利华的利润只有24.2亿美元,下降32%。而在宝洁完成对吉列的收购后,行业的游戏规则很有可能被重写。
在欧洲市场,挑剔的消费者开始对价格更加敏感,在法国,折扣店的数量在过去几年间翻了两番;而在亚洲市场,在零货商的压力下,联合利华正面临本土低价制造商的冲击。
内部问题
复杂的联合董事长制度,就是联合利华的董事会在两个城市轮流召开,两个董事长轮流主持会议,分处两国的联华利华甚至采用不同的SAP系统(系统软件,用于公司或企业战略上和运用上的管理。),这种分治的形式显然增加了沟通的成本。
全球总部与当地公司的权力分配也未理清,在德国市场,分别隶属于伦敦和鹿特丹的4家公司它们自成体系,价格竞争更是乱七八糟,联合利华并未对两个公司职责如何区别做出界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