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文蔚:忽然之间
晚上不想打开电脑,因为打开了就会一发不可收拾。肖可可去新公司报到上班了,昨天去了萨莉亚吃晚餐,以表庆祝。忽然之间,我回忆起来,这种时常出来下馆子的状态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了。
我只记得刚来深圳的时候,在外面吃饭怎么着都觉得贵,于是想办法买了锅跟柴米油盐,想办法在家里做饭,无奈当时住在关外公司离家很远,从地铁下来已经8点了,而且疲惫至极,根本一点力气都没有,更别说做饭了。
后来搬了家,买了冰箱,开始晚上做饭并且带第二天的饭,这样可以节省中午在市中心对于我们而言昂贵午餐的开支。
再后来,肖可可说公司建立了食堂,饭菜便宜又好吃而且卫生,于是我放心了。
隔段时间,我们公司开始了小型的自助午餐,对于我这样好吃清淡以及青菜的人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了。
而到了昨天,肖可可的新上班的公司距离家里只有几步路,每天8点半上班,下午5点就下班。而我的公司年底也可以搬到离家几步路的地方了。
零零乱乱地回忆起来,才发现,对于我们而言,在家做饭或者下馆子,都不再是一种纠结的选择。因为离家近,省去了路上的花费还有拥挤;可以下馆子,因为我们的工资也有了一丁点的提升。而且偶尔还能去做个按摩洗个脚放松一下。这些在一年前,我想都不敢想。我也在感慨,这么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却足以让我们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对于我们这些上班的人而言,生活点点滴滴小小的状态都足以把控着我们的状态。
有一次看到一个调查分析,说上班族花在路上的时间超过1个小时的人幸福指数要低很多。我在想,我应该很感激了,误打误撞租到了这么好的房子。可是同事告诉我,说那是因为我们之前有很用心地寻找对比了两三个月。我也更加明白,持续一段时间的努力没有见效的话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只要再坚持那么一下,也许就能柳暗花明了。
啰啰嗦嗦了一堆。昨天拜读了赵老工人的《一年时间从菜鸟到总监》,因为下午太忙,只读了一半,可是觉得不过瘾,就打印出来带回家里。在睡觉前把这近七万字的总结细细地看过了一遍,终于有种酣畅淋漓的快感。用故事的逻辑来说经验,这是我最愿意看到了一种总结模式。我也开始自我反省,看似简单的道理跟经验,其实都是多年经验累积出来的结果。
昨晚睡得很香,至少觉得这种每天阅读的状态很让我安稳。工作依旧是满打满扎的8小时,工作以外也还有各种各样的琐事,但是我尽量让自己保持看那么一点点阅读的状态,不为别的,只想获得自己内心的安宁。
前几天看央视《开讲啦》陈坤的演讲,他说,一切应该慢下来,不应该为生活的浮躁所牵绊,有观众说刚参加工作,一无所有,怎么才能遵从自己的内心呢?陈坤说,正因为它很难,所以你才要去做,你才要让自己慢下来,如果这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做起来也就没多大的意义了。
当时的我还觉得自己肤浅,还没到可以遵从内心的状态。其实到现在也是,但是我发现,如果朝着这个方向去做,哪怕现在一下子没有一个成型的收获出来,在未来的某一天,你会发现其实你做这些都是有用的。正如我们奔波了几个月的房子,正如我在大学四年的自我纠结于反省所造就的没有最糟只有更糟的承受底线心理,正如我坚持写了十年的日记,这些都不是一件成型的事,可是却为我的生命增添了很多的意义所在。而我所要的,就是这些生命过往所留给我的充实,仅此而已。
“刚工作时薪水的确很低,你存钱下来几乎无用,不如用这笔钱投资,投资的是自己,无论你去学英语还是买电脑,或者看展览,一定要让这笔并不多的钱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让你自己觉得生活多么美好,要更积极的去工作,去挣钱,去把日子过的更开心。而不是天天叹气这么点钱在北京怎么活?反正你这个时候都买不起房子,不如过的开心和积极一点,才能有更大的动力去努力挣钱。”
以上这段是赵老工人的话,虽然很简单的道理,也听过很多次,但是特别适合现在的我。
另外:
一、关于细节、魔鬼般的细节魅力;
二、去涉猎各行各业的知识,不为功利不光凭兴趣,而是要扩大视野的广度;
三、工作上,根据别人的需求去进行,而不是根据“我以为”的模式去进行沟通。
这是肤浅学到的几点,暂时自我反省并总结了这些。深入的,待我反复阅读之后,加之以自己的工作经历,或许又是新的一番领悟与体验。
渐入佳境却每一天都不一样,这就是生活的魅力,我要矢志不渝地相信这一点。
2012-09-1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