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腾了三四天,终于把这篇稿件完成了。打从前几天徐江老师给我打来电话,写一个李鹏、杨斐、乐夏三人“铁三角”的故事,我就开始折腾了。三千三百字的初稿,就这么发过去了。
后来听说首先发表在校内媒体,那么首选肯定是校报。我觉得这下我惨了,周老师肯定会拿我开刀,校报从来没有过那么大的版面,三千多字,这可怎么发啊~~~可是学院又是这么要求的~~我觉得,接下来的日子,我就是在夹缝中生存的了。
松了一口气,先这样吧,得英语口语考试去了。
我想我会逼疯的。
刚刚英语口语考试回来。最后的五分钟,当我准备上台说英语的时候,老师的电话过来,稿子又要改一遍,而且不是一点点,当时我的身上,热得全是汗水。
带着一肚子的气,什么准备也没有,就上去了。让我惊异的是,我居然说的很流畅,把这几天采访的事情说了一下,然后鼓励一下自己要对生活有信心一点。完了之后,发现老师一直在看着我,然后说了一声,彭富玲是吧,说的挺好的。
那一刻,有点想哭的冲动,天知道,我逃这个老师的课不是一节两节的事,老师却一直记得我,你要知道,在前面那一批人上去说的时候,老师是一直低着头的,或者要么就直接是睡下去的,可是当我在说的时候,我可以保证,她的确是一直在看着我的。
我开始明白一些东西,一些真诚,一些发自内心的东西的东西,是可以得到认可的。
其实不过是一件小事,口语考试,他们从网上下篇文章,背了一天一夜,上去说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我自己以前也纠结,怕自己紧张,上去就不会说了,于是也想像他们那样背一篇文章,我的大一时候两次口语考试都是这么过来的,结果是,一点感觉也没有,反而觉得很没意思。
后来,我开始说服自己,得坚持自己的,什么准备也没有,构建一个框架就可以了。结果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于是我开始告诉自己,很多事情,如果明白是对的,就要努力的去试一试,如果不试,会有遗憾,如果试了不好,那我也心里踏实了。想到了,就立马行动。我开始明白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