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


标签:
西藏旅游艺术人生讲座真善美新闻学院 |
分类: 妄想症犯了 |
10月14号晚上,听了老师的讲座,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心里就一直在念着一句话,“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这是刘若英在《艺术人生》里接受朱军的采访时说的一句话,当吴老师用一种极其平静的语气娓娓道来时,我的心却确如寒冬里开满了鲜花。
这是一场关于“校园新闻采写入门”的讲座,作为新闻学院的学生,这样的讲座便是在自己的专业基础上又多了一次复习,多了一份思考。可是整场讲座里穿插的小故事,却让我知道,原来在生活当中,真的还是会有很多很美的东西的。在这样一个大学殿堂里,我们在与形形色色的人交流,世间百态,风起云涌,我们没办法去拒绝一些事,拒绝一些人。我们也无从选择,想和谁交流,而不想跟另外的一些人接触。这样一种生存规律与法则,注定了我们要选择一种平衡的状态。而这种生活状态是带有极大的矛盾性的,我们享受了生活中的快乐,也势必要面对世间的些许阴暗,在这样的纷纷扰扰中,我们就这样成长,就这样一路走过来了。
欣慰的是,这个世界,真善美还是会存在的。对生活的体会如果不是过于伤感,就会收获很多的快乐,对于事情的思考如果不是极端,也会收获很多的思考。
我还记住了另一句话,“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轨迹,永远不要用自己的幸福去衡量别人的幸福。”这是一个关于“那些可怜的人”的故事。一个到西藏旅游的人来到一户藏民的家里,看到他们简陋的房子,恶劣的天气,看到孩子们在放牧,而不像其他地方的孩子一样去上学,于是旅行者觉得他们很可怜。藏民端着热乎乎的酥油茶来到他的面前,看到他满身的泥尘,据淡淡的说了一句,“小伙子,你看你,一路上那么辛苦,真可怜。”一时间,旅行者看着自己,突然觉得自己真的是很可怜,于是哭了。看着生活里的人们,菜市场里熙熙攘攘的人们为着那几毛几分争得面红耳赤;街边的小贩为躲避街道管理人员的追赶而心神不宁;清洁工为着多拾几个塑料瓶子而早出晚归;作为学子的我们,在铃声的此起彼伏中来来回回。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谁更可怜,只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一种传统的诟病,使人们在不知不觉当中就会和别人进行较量。在高级写字楼里的上班族不一定会有风霜烈日里车夫载到到好顾客的快乐,山里的孩子就不一定不比城里的孩子享受的快乐要少。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轨迹。花开花落,宠辱不惊,真正能在这个世界里洗净铅华后看云卷云舒的又有几人呢?或许,这正是伟大的来之不易。不要拿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别人的价值观,我记住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