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学美术论文
(2009-06-10 22:31:27)
标签:
教育小学美术艺术素质儿童画 |
分类: 教学印迹 |
一节美术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望江县古炉中心学校
2007年4月2日~4月6日是我校的公开课开放周。我在这周的星期四上了一节美术公开课,这次美术教学是我有生以来初次使用课件的教学,是我初次站在公开课的讲台上的教学,也更是初次邀请到韩吉旺、汪仁子、杨凤兰等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的教学。说句心里话,在上课前我心里时时刻刻都在紧张着,忐忑不安着,手心捏着的都是汗,两条腿好像也不听使唤了,这些都是实事,并不是夸张,或许这也是因为本人教学年数不多,教学经验不足而引发的“胆小并发症”吧!
由于是开放周,为此次上课,我也做了一些准备,对照相关资料认真地写了教案,也相应地制作了课件,当时心里希望的就是自己能临场发挥好,上好这节课。经过40分钟的“师生打拼”,课终于结束,自我感觉不咋样,心里又在“打鼓”。
听了专家教师们的评课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首先想到的是在农村进行美术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
2.
3.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越困难越要开辟出一条希望之路,才能让人看到光明。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该如何摆脱以技法传授,技能训练为主线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呢?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质,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为主,充分发挥美术的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举的功能。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因此,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与效果。
一、
幼儿绘画并非仅仅是纯粹意义上的一幅图画的完成,它的稚嫩、天真和浪漫是我们成年人所无法企及的,同其它学科一样,教师都是为了“教而不教”。所谓“教”不是指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而是启发他、引导他,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这样教师就可“不教”了,因为学生能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去发现欣赏和表现美以及创造美。教师可以说只是材料的供应者和鼓励者。大处着眼,小处着笔,不但对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及健全的艺术的素质的培养起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重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
传统美术教育是围绕临摹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大家的结果一样,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基本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仅有的一点灵感也逐渐在模仿中泯灭,当然临摹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需的,但在小学阶段,即使临了也要临出独特的个性为佳。有个性的绘画才是培养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源泉。
三、正确评价,重过程
儿童画出的一幅画或许作为成人的我们难以看懂,但谁又知道往往这些人们不易看懂的东西就是具有想象和创造性的东西呢?在教学中,学生有一点思想及创造性,我们都应提出表扬,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性的绘画。
总之,儿童画是儿童特有的一种语言,是儿童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和认识,是儿童与我们交流的工具。我们要努力去理解并认识其意义,从过程入手,建立新的评价方法。这样的美术教育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我相信小学美术教学会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