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三博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标签: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健康 |
分类: 新闻-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 |
四月的北京,万物复苏,在这生机盎然的春天,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也迎来了众多专家、教授、同仁,400余人齐聚香山,第十一届三博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研讨会于4月14日-15日在这里成功举办,大家共同分享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探讨了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拓宽了视野,学习了新技术新方法,两天的会议圆满结束。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闫长祥院长主持了本次研讨会,石祥恩教授作为大会主席致欢迎词。三博吴斌教授、天坛医院姜中利教授等多位神经外科专家出席了大会。
闫长祥院长主持研讨会
石祥恩教授致欢迎词
石祥恩教授表示:本届研讨会是在以往四十二届《全国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学习班》基础上举办的,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理念和共同的专业脉络把各位同道汇聚到此,大会秉承以往重实践,求创新,有特色的理念,密切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学术交流。会议内容不仅有病例报告,经验交流,还着重于开颅后,术中复杂问题的处理和颅底手术再次显露的解剖与技术等要点的讨论。
石教授强调,临床病例和典型报告是医生在医疗过程中的良师益友,更能有效帮助医生预防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和纰漏。他期待大家通过不断的学习,坚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发扬科学严谨的学术作风,增强临床工作能力,更好的服务患者,回报社会。
研讨会现场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神经外科)建设单位和全国神经外科医师培训基地,每年举办大型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研讨会,搭建神经外科专业医生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会议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创新,颅脑手术精细,技术复杂,细节确定成败,会议从细节入手,触类旁通,结合神经外科热点和实际问题进行研讨。本次会议探讨的主要内容有: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手术搭桥技术及其脑血流灌注和脑代谢的评价、鞍区肿瘤的手术技术要点、脑室内肿瘤围手术期的处理、内镜外科及颅底外科、癫痫的外科治疗、脊柱固定技术在脊髓脊柱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等等。
李守巍:岛叶胶质瘤的病例分享
周忠清:小儿颅咽管瘤积极手术切除经典病例分析
张宏伟:经脉络膜裂入路切除第三脑室后部肿瘤
田甜: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宋明:儿童中颅窝蛛网膜囊肿的诊治经验与思考
吴斌:额底纵裂经鸡冠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
张品元:复杂动脉瘤的治疗体会
姜中利:颅咽管瘤显微外科治疗
王明鑫:颈动脉迂曲症的手术病例分享
曲彦明:岩斜区脊索瘤手术治疗病例汇报
谢春成:晕厥的治疗
刘方军:Poppen入路切除丘脑胶质瘤1例
闫长祥:颅底肿瘤的手术治疗与策略
雷霆:显微外科血管吻合训练方法
周毅:小脑后下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范涛:颈椎病手术治疗策略:前路/后路?融合/非融合?
孙炜:Burr Hole手术病例分享
石祥恩:磨除前床突切除鞍区胆脂瘤
钱海: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治疗
郑念东:颈动脉狭窄伴颅内动脉瘤的诊治体会
杨军:功能区脑胶质瘤手术入路的探讨
张明山:颈静脉孔肿瘤手术治疗策略
张佳栋:切除颅咽管瘤手术体会
杨庆哲:巨大脊索瘤的手术治疗
为期两天的会议,让学员们受益匪浅。专家们的精彩授课赢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学员们的积极互动,带来的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都被专家一一解惑。来自山东的王医生表示,两天时间过的很快,学习了很多知识和手术技巧,真正解决了以前工作中遇到的很多棘手问题,回单位后要根据会议录像好好消化吸收,将会议所学用于临床工作。
据了解,我国现有神经外科医生数量两万余名,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总数,神经外科医生的数量岌岌可危。由于我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神经外科诊治水平差距较大,神经外科医生的工作情况也不相同,导致各地神经外科医生的诊疗水平参差不齐,在大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培养的神经外科医师的水平明显高于一般医院培养的神经外科医师,因此建立神经外科医师培训机制和强化培训内容,通过这种继续教育模式,提高我国神经外科医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势在必行。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每年都会举办神经外科学术会议和各类学习班,大力培养基层神经外科医生,期待各位同仁能够提高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文/李亚静
摄/马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