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脊柱肿瘤病专家范涛主任谈脊髓圆锥和马尾部肿瘤
(2010-07-02 14:18:2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新闻-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 |
脊髓脊柱肿瘤病专家范涛主任谈脊髓圆锥和马尾部肿瘤
范涛主任曾回顾性分析22例圆锥及马尾部肿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结果5例髓内肿瘤,1例室管膜瘤全切除,另4例均大部或部分切除。17例髓外肿瘤中,全切除3例,近全或大部切除14例。
范涛指出,脊髓圆锥及马尾部肿瘤多同时累及圆锥和马尾,本组病例括约肌功能障碍在圆锥肿瘤多见,占80%;在髓外肿瘤中仅2例,占12%。疼痛是脊髓圆锥及马尾部肿瘤的普遍症状,甚至可能是个别病例的惟一症状。当病史短且有腰骶部剧烈疼痛时,提示肿瘤性质多为恶性。
MRI是诊断和评估脊髓圆锥及马尾部肿瘤的最佳方法。髓内肿瘤均表现脊髓圆锥增粗,室管膜瘤多为等或长T1、T2信号,并均匀强化;星形细胞瘤多表现为脊髓圆锥的明显增粗,等或略低T1信号,等或长T2信号,可有斑片状强化。髓外肿瘤多为先天性肿瘤,以畸胎瘤和表皮样囊肿或皮样囊肿为主; MRI表现为长或短T1、T2混杂信号,可有不均一强化。MRI可见肿瘤与圆锥相连接,但具体起源和黏连程度在术中才能分辨清楚。
圆锥髓内室管膜瘤手术全切除后,复发率低。圆锥内星形细胞瘤,多在出现明显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时才发现,并发括约肌功能障碍者不少见,术前根据MRI很难判断肿瘤的边界和范围,手术起到明确病理性质、局部减压的作用。
本组17例髓外肿瘤中,先天性肿瘤15例,包括畸胎瘤、脂肪瘤、表皮样和皮样囊肿,占88%。手术全切除率低,复发率高。本组经验认为第1次手术非常关键。另外,肿瘤与马尾神根的黏连程度也增加了手术切除的风险。在复发肿瘤手术时,切除纤维化增生的蛛网膜和局部蛛网膜囊肿,松解脊髓拴系,并采用人工脊柱膜局部修补,防止手术后再黏连,也是术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采用术中脊髓肌电监测括约肌和神经功能,对提高肿瘤全切除率、保护神经功能有重要作用。
范涛主任最后综上所述,脊髓圆锥和马尾部肿瘤,手术全切除比较困难。对大部分圆锥星形细胞瘤和恶性肿瘤,手术只能做到活检、减压的作用。对表皮样囊肿和畸胎瘤等先天性肿瘤,争取手术全切除是治愈和阻止肿瘤继续生长,增进神经功能康复的惟一方法。采用术中脊髓肌电监测括约肌和神经功能,对提高肿瘤全切除率、保护神经功能有重要作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