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需要的是理智而不是悲观
(2011-08-11 17:14:11)
标签:
杂谈 |
5月汽车产销继续出现负增长,是对于过去汽车爆发式增长后的一种调整阵痛和理性回归。这个阵痛是在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此刻,需要的是理智而不是悲观
文/李永钧
6月初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继4月以后,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PMI指数继续回落,为52.0%,较4月回落0.9个百分点。这一指数的放缓,使得整个经济增长回落的可能性加大。
同时,该联合会发布的数字也显示,5月份制造业生产指数为54.9%,比4月回落0.4个百分点。汽车业在5月份的表现与整个制造业基本一致,销量数据延续4月的负增长颓势,再次出现负增长。5月狭义乘用车总体销量达到85万辆,环比下降11%,同比下降1%。分析人士认为,5月份车市的供给和需求都不太乐观,车企产能还处于恢复之中。同时整个宏观经济也不是很理想,特别是国家加大紧缩力度,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这使得企业的资金比较紧张。
业内人士指出,5月份汽车产销继续负增长,也是对于过去汽车井喷式增长后出现的调整阵痛,这个阵痛是在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必须要付出的代价。汽车业在产销出现环比下降的同时,产能过剩的风险正在加大。根据此前汽车行业透露的十二五规划,预计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将达到2000万辆,2015年达到2500万辆,更有不少汽车公司预计,汽车产量在2015年将达到4000万辆。从4月份汽车出现产销负增长、5月汽车订单指数大幅下降的情况来看,今年2000万辆的汽车产销计划或将难以实现。未来如果形成4000万辆的年潜在产能,实际产能只有2000多万辆,则汽车行业将可能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
不过,尽管部分行业指数降幅较大,但整个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仍在50%以上,说明宏观经济整体仍然良好。从需求角度看,尽管出口与消费增幅有所降低,但投资持续保持较高增长,需求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这是决定经济增长态势的基本因素。
延伸到汽车业,虽然眼下汽车市场整体清淡,但分析人士认为,2009年和2010年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是由于大力度的经济刺激政策和购车优惠政策所致,并非汽车行业增长的常态,目前的状况是汽车行业的理性回归,是汽车行业的周期进入高增长之后的调整期。对于汽车市场的后期表现也不宜太悲观,虽然没有重大利好的支撑,但随着“十二五”规划的逐步实施和《节能与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市场的刚性需求将逐步恢复。应排除短期波折的干扰,坚定看好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刚性需求带来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