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沃蓝达号:2030的梦想从它开始

(2010-10-12 12:02:17)
标签:

杂谈

沃蓝达号:2030的梦想从它开始

 

/傅青怡

 

 

通用汽车是个预言家。早在1939/40年的纽约世博会上,通用汽车第二次参加世博会,当时它预言了一个20年后拥有自动化高速公路和城郊的未来世界,20年后,预言成真。

  今年,已是第八次参加世博会的通用汽车在上海世博会上告诉大家“直达2030”的交通愿景:远离对石油的依赖,实现零排放、零交通事故、零交通堵塞,与此同时,驾驶将变得时尚而充满乐趣。届时行驶街头的将是以阳光为食的“叶子”车、电动联网车EN-V

  2030年,一切能否成真?我愿意相信这是个成功的预言。到那时,我们可以开着EN-V,怀想20年前“独霸天下”的雪佛兰volt车:2030的梦想,正是从它开始的。

  

   831,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带着量产版雪佛兰volt登陆上海。这款中文名为沃蓝达的雪佛兰volt已让世人期盼已久。业界流传的汽车电气化先锋车型正是它!

  此次来华,雪佛兰volt沃蓝达肩负历史使命:代表通用汽车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贵宾用车服务世博会。

作为全球首款增程型电动车,雪佛兰Volt沃蓝达将于2010年底在美国市场推出,并将于2011年底正式在中国上市。中国将成为在美国本土之外首个引进雪佛兰Volt沃蓝达的市场。

 

  竞争对手在哪里?

  雪佛兰volt没有竞争对手,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兼总经理甘文维说。这般言之凿凿的自信会直接感染消费者。如今,雪佛兰volt沃蓝达已在美国接受预定,预售情况大好。这款车,正中喜好电动车又恐现阶段的电动车未达到上路条件的消费者:雪佛兰Volt沃蓝达是目前唯一一款能够在全天候、全路况下行驶且不必为电池电力担心的电动车。

  根据美国相关机构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驾驶者平均每天行驶里程在60公里以内。恰恰这款雪佛兰volt沃蓝达在行驶里程小于60公里时,它能够完全依靠一个车载的16千瓦时锂离子电池所储备的电量来驱动车辆。如果需要跑长途,也不着急:当车载电池电量消耗至最低临界限值时,车载发动发电机将自动启动并为其继续提供电能,以实现额外高达450公里以上的续驶能力。消费者不必再顾虑电动车行驶里程短的问题。

  如果有人质疑雪佛兰volt沃蓝达的环保基因,那也是杞人忧天。Volt之前60公里的续航能力是通过一组16千瓦时的电池组与电动机,无需一滴汽油;当电力不足时Volt的电力储存会通过三个方式:固定式充电、行驶中制动力回收转化为电力、1.0引擎进行发电为电池组充电。通用表示,即便是在1.0引擎的充电情况下,这台引擎也可以燃烧85%的生物汽油燃料,从而尽量减少原油的使用。 

  先进电池的研发和装配也将像传统的动力系统一样,成为汽车公司的一项核心竞争力。这是通用汽车坚信的。雪佛兰volt沃蓝达的电池系统由LG化学公司提供,电池单元采用锰基阴极材料与添加剂结合,其电动机能够提供111千瓦/273·米的功率和扭矩,相当于一台2.5排量的发动机,据称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仅为9秒左右。所以,对于车辆性能的顾虑大家也不必有。

  甘维文表示,愿意接受任何电动汽车的挑战。我随时欢迎大家对比试驾。大家可以挑选任意一款电动汽车,我驾驶volt,我们从上海到杭州,200多公里,我相信volt不会输给任何其他电动汽车。

  有人总结说:通用将volt命名为增程型电动车,它比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更高明,也比纯电动车更实用。

熟悉通用汽车的人,对安吉星的大名一定不陌生。这个系统将配备在即将在中国上市的雪佛兰volt沃蓝达上。该技术所具有的人车之间的互动及远程控制功能都是在电动车领域中首次出现的。

 

  中国的沃蓝达呢?

  有舶来的电动车,中国制造自然不甘落后。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丁磊向记者透露:今年年底,赛欧电动车样车将面世;明年上海车展时,将出现可驾驶的样车;在这之后的两年,预计到2013年,上海通用的电动车将正式上市。

  对于之前业内普遍质疑的电动车充电配套问题,丁磊则认为一旦有市场需求,配套完全不是问题。

  雪佛兰volt有个超强的形象代言——美国总统奥巴马。不久前,奥巴马坐在volt驾驶座上伸出了大拇指说:“Volt开起来非常顺畅!那么,中国的沃蓝达——赛欧电动车的代言将是谁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