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年斯柯达:用经典演绎传奇 (下)

(2010-01-13 22:44:30)
标签:

斯柯达中国演义

杂谈

 1934—1990   艰难岁月中延续传奇

 

  合并后的斯柯达公司成为生产性能优良、装饰豪华的汽车品牌,并开始享誉欧洲乃至全球。进入30年代中期,斯柯达蓬勃发展,销量急剧上升,也正是这时,经典的Superb系列开启了它的时代。

  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是1934年开始生产的Superb640,该车体形庞大,有着充分的存储空间,所搭载的是640马力发动机。与此同时,由于成本上得到了有效控制,640价格上更为平易近人,因此,640在当时受到广泛关注,并在销售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Superb系列最后一款是919型,该车在外观和设计上已经完全脱离了Superb系列的模式,有着飞跃性的技术和设计进步,但它也和640一样并不昂贵,深得消费者喜欢。

  诞生于欧洲的斯柯达注定要走条坎坷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斯柯达的发展进程。所幸的是,二战结束后的斯柯达通过自己的努力再次崛起,开始一步一步重铸自己的辉煌。

  1946年,已经被国有化的斯柯达重获新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斯柯达开始为百姓造车,目标是要造人民能买得起的车。事实也是如此,1946年推出的Popular(在捷克称为Tudor)1954年推出的欧雅(Octavia)及后继弗雷西亚(Felicia)都是经济实用车型的典范。这一时期,斯柯达造车极其简陋,但价格便宜且十分耐用。弗雷西亚就是典型的代表。

  在20世纪70年代,斯柯达最成功的车型是110R Sports Coupe,这款跑车在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的各项赛车项目中屡获佳绩。1987年,斯柯达公司推出了Favorit,这款车型配备了前置引擎,前轮驱动。虽然在这一时期大环境并不景气,但Favorit还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当时该级别在外型和功能上唯一能与西欧车型并驾齐驱的车型之一。

 

  1991—现在  联姻大众重塑经典

 

  如果说加入大众之前,斯柯达只是一个有前途的古老品牌,那么入驻大众,绝对是其重塑经典走向全面辉煌的开端。

  进入20世纪90年代的斯柯达,再次酝酿新的变革,开始重新寻求强势的合作伙伴。1991年,斯柯达加入了大众集团,距离开始生产汽车85年后的这次变革,在历史上完全可以和当时创立斯柯达品牌的决定相提并论。作为汽车技术的典范,大众的技术和市场张力是斯柯达走向全面辉煌的基石和后盾。借助大众的技术、管理、人才等多方面支持,斯柯达重塑高品质和个性化的品牌形象,产品质量和市场推广方面得到长足进步,斯柯达从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畅销车,并由此成为大众汽车集团旗下与奥迪、大众、宾利、兰博基尼等品牌并驾齐驱的全球著名品牌。

  斯柯达与大众合资后的第一个结晶是Felicia,到2001年中为止,该车型共售出142万辆。1996年,斯柯达推出Octavia。这是斯柯达基于大众平台战略推出的首款车型,Octavia成为公司转型的一大标志和重振品牌形象和声望的第一步。1999年,代表斯柯达汽车全新形象和品质的新车Fabia诞生,这是一款紧凑性和空间感兼具的车型。2000年推出Fabia Combi2001年推出新Octavia Facelift,拥有诸如亮化尾灯等人性化、现代化的细节设计。新Octavia的出现,标志着斯柯达汽车由于在设计、安全和生态学上的不懈追求而正以快速进步的汽车生产商的形象被消费者广为认可。此后,斯柯达又推出了Superb,在斯柯达百年造车历史上再度运用了这个名字,带着斯柯达品牌雅致、睿智的设计理念,带领斯柯达汽车进入了豪华车领域。

  通过与大众的血脉相连,斯柯达已经建立并拥有了一个比西欧大多数汽车制造商更具针对性和智能化的供应和经销网络。斯柯达还将供应商直接带进它的生产车间——这项创新不仅使得斯柯达的库存成本几乎降为零,而且在与供应商更紧密的接触中不断提升产品质量。进入21世纪的斯柯达已经从真正意义上迎来了自己的辉煌。通过对大众文化的理解、技术的吸收、经验的吸取,如今的斯柯达已经成为大众旗下最富活力的一个品牌,已经是声名卓著的大众集团不断寻求更为广泛市场空间的全球战略品牌。

  在那些遥远的岁月里,人们曾用斯柯达来表示最为出色和最具声望的事物。如今的斯柯达正在用丰富的产品满足着不断变化的全球车市,而一如既往的是,它仍然是尊贵与声望的代名词。如今,斯柯达正向中国消费者款款走来,它将如何融入中国市场,续写更耀目的精彩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