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血常规化验
(2019-09-23 06:12:02)
标签:
血常规化验、白血球、杂谈 |
分类: 诊疗经验 |
读懂血常规化验
标签:血常规化验、白血球、红血球
血常规是医生最常做的化验。这项检查为何这么重要,到底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拿到一张血常规化验报告,那一个个或升或降的小箭头到底什么意思?为什么有些不正常的指标,在医生眼中并没有得到重视?相信每一位拿到血常规报告的你,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疑问。今天医生就给大家介绍血常规报告要怎么看。
血常规有那些项目
首先要知道表面的这些项目中的箭头,向上是增多,向下是减少。
一、和“红”有关的指标:跟红细胞相关指标名称中都含有一个“红”字,最常用于评估贫血等病。
其中最常用的就是“红细胞(RBC)计数”和“血红蛋白(Hb)浓度”,此外,血细胞比容(Hct)也有类似作用。
至于箭头,
“↓”即减少,常表示各种贫血,具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贫血,需要医生结合病史并分析其他和“红”有关的指标了。
例如,“网织红细胞(ret)”是红细胞的前身,生成不足的贫血往往会标明“Ret↓”;如果贫血伴“ret↑”,则可能贫血后骨髓赶紧动员造血,所以未成熟的细胞网织红细胞增加,说明造血功能良好。
而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往往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这几个指标都是“↓”的。
至于红细胞增多的情况,大部分是暂时性的,不会遗留下什么不正常,所以不必担心。
二、含有“板”字的指标
这都跟血小板相关。医生一般也是从生成不足、消耗过多、破坏增加等方面分析病因。例如:白血病导致的造血功能障碍,其血液中的血小板就会很低;而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血小板破坏的多,血小板也会很低。
而“Plt↑”有生成过多和反应性增高两大方面原因,常见原因有急性感染后、脾切除术后改变、白血病等。
三、白细胞:这是一个大家族
1、白细胞(WBC)的增加或减少主要受到中性粒细胞的影响,其次是淋巴细胞。
2、白细胞各种组分也保持相对稳定的比例,例如中性粒细胞正常情况下成人占所有白细胞的50&nh;70%,四岁以下的孩子则淋巴细胞比例占50&nh;70%。
医生根据不同类型WBC的比例来分析感染性疾病,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升高常常反应不同类型的感染,这一点很重要。一般情况下,细菌感染会中性粒细胞升高;病毒感染会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说明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单核细胞在疟疾、结核等比例升高;
3、白细胞和这些组分的降低,往往提示破坏增加或生成障碍,见于重度感染、化疗、自身免疫等。白血病表现为白细胞异常升高,通常是几十倍的升高。
以上化验结果需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综合判断才可以做出相应的诊断。
四、红细胞沉降率(ESR),如果"ESR↑",除了在月经期、妊娠、高龄等情况之外,还见于细菌性炎症、风湿、结核、组织损伤、心肌梗死、恶性肿瘤等疾病。
综上所述,血常规化验能给医生提供丰富的临床信息,病人往往一个简单的不舒服,在医生眼中就有好几种可能,不必因为几个异常的箭头而惴惴不安,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诊断不是单单机械的看几个数据就可以判定的,还要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其它的方方面面的检查综合分析才可以做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