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尿颜色、红色尿、白色杂谈 |
分类: 诊疗经验 |
尿液颜色观察身体的某些疾病
标签:尿颜色、红色尿、白色尿、黄色尿
人体每天通过尿液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不论孩子或是大人当患某种疾病或应用某些药物时,可以影响尿液的颜色,借以初步判断身体某些异常的信号。
一、正常尿液颜色
正常成人—天尿量为1000-2000毫升,小儿尿量临床上受多种因素影响,及个体差异较大。正常情况下,婴儿每天排尿量为400~500毫升,幼儿为500~600毫升,学龄前儿童为600~800毫升,学龄儿童为800~1400毫升。
正常小便为淡黄色,呈透明状,无沉淀混浊现,尿液96%-99%是水分,其它大部分是废物,如尿酸、肌酐等。正常尿液的颜色可因饮水、出汗及活动量不同而深浅变化不等,一般从淡黄色至深琥珀色。
二、常见尿液颜色变化及其所预示的信号
1、红色或粉色尿:多半是尿中有红细胞,医学上称血尿。用眼睛就能看到尿呈红色称为肉眼血尿。引起血尿的病因很多,常见于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结石及肿瘤等。如各型肾炎、肾结核、急性膀胱炎、前列腺感染或其他类似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猩红热、充血性心力衰竭、铅或汞中毒等也常引起血尿。
另外,还有医学药物等因素可以使尿液变红,如吃过甜菜、蓝莓或者大黄,服用过利福平、非那吡啶或者番泻叶等,如果排除这些因素就要注意是尿血了。
当尿液中有血时,应及早看医生。
二、白色尿:白色尿常见于脓性尿、乳糜尿和盐类尿。小儿多数是因尿液含有过量盐类造成,尤其是冬季常见,甚至小便呈米汤样,多为原尿中含有大量的磷酸盐或尿盐酸等,放置后易沉淀,如把小便放在瓶内加热后会马上变清。盐类尿属正常生理现象。可不治而愈,关键是要多饮白开水。
其次是脓性尿,是由严重泌尿道化脓感染引起的,脓性尿常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肾脓肿、尿道炎,或严重的肾结核。至于乳糜尿多因丝虫病引起,但小儿可因先天淋巴管瓣膜功能异常引起,也很少见。
三、黄色尿--指尿呈黄色或深黄色。其原因有:
1、上火。
2、食胡萝卜,服核黄素、痢特灵、大黄等药可出现尿液变黄,一旦停止服用,随即消失,无需多虑,发热或有吐泻可有脱水,尿就会浓缩小便的颜色就可发黄。
3、另一种小便黄的像浓茶,则是肝脏或胆囊病变。肝炎的早期,小便的颜色可像浓茶似的。
四、棕褐色尿(如同酱油颜色):可见于急性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大面积烧伤、溶血性贫血等尿液也可似酱油色。
至于血红蛋白尿,指尿中出现游离的血红蛋白并无红血球,尿液呈红葡萄酒状。常见于疟疾、蚕豆病、不合血型的输血、溶血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如食蚕豆后即发生棕褐色尿,要警惕蚕豆病,并有疲乏、头晕、恶心、皮肤、眼巩膜发黄,应及时送医院。
五、黄褐色尿: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硬化,甲型肝炎,砷、氯仿等中毒。
深红带黄色尿:见于胆红素尿,常为甲型肝炎。
黑褐色尿:常见于酚中毒及恶性黑色素瘤及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六、蓝色或绿色:可能一些不常见的遗传病,如家族性高钙血症(也被称为蓝尿布综合征);也可能是一些特殊细菌感染,如假单胞菌引起的尿路感染会出现绿色尿;有些药物如阿米替林、消炎痛或丙泊酚也会产生蓝色或绿色的尿液,如没有好转的话,要去看医生。
绿色尿见于尿内有绿脓杆菌滋生时,或胆红素尿放置过久,见可于大量服用消炎药后。
七、无色尿:可能是糖尿病、慢性间质性肾炎、尿崩症的信号,如果不是饮水太多的缘故,应注意鉴别
八、尿液中混有泡沫:正常可偶带泡沫不用担心,如果尿液总是带有泡沫,那有可能是摄入过多的蛋白质或是肾脏出了毛病,应去医院检查。
总之,通过肉眼观察,就能从尿液颜色变红得出很多信息。必要时应去医院做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