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追思胞兄桑孝德

(2016-04-05 04:13:54)
标签:

清明、悼念、哥哥

分类: 散文

 

   清明追思胞兄桑孝德

                退休医生桑

书签 清明、悼念、哥哥

     今天是清明节,哥哥开我们快二年了

    他一生,历经日本侵华和国内战争的动乱,过得艰难同时又很乐观;艰难是他的命运,乐观是他的追求。他出生在上个世纪的战乱的20年代,上学的第一天就赶上日本飞机轰炸,学校的房子炸塌了,他被压在下面,幸运的是,捡回了一条命;“八一五”光复,日本撤退时又在日照撒下了“菌”,鼠疫流行,爸爸只得把他寄居在青州姑母家,使他侥幸逃掉一劫,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读完了小学,国内战争持续,他仅仅念了一年的初级师范就辍学在家跟父亲学习医生,一九五回到老家青州车站独立开始行医,凭着自己的毅力和勤奋终于成为一名中西医结合的行家里手,在青州留下他深深的足迹,直到走完他最后人生的路。他的一生以爸爸教导的济世活人”的座右铭鞭策自己,全身心的投入了他所挚爱的医学中,他不嗜烟酒,粗茶淡饭,艰苦的生活没法条件满足一个青年的追求,幼年学会了吹口琴,这,成为了伴随他半生的唯一兴趣和爱好。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在人几乎无法忍受的磨难和贫困中领悟自己的满足和幸福。

    1946年春,国内战乱,青州到日照根本就不通汽车,十几岁的哥哥思乡念母,竟冒乱世生死的危险,只身跋山涉水骑自行车400里路从青州赶赴日照,到了家看到家中捉襟见肘的样子,没有东西可以下锅做饭,次日凌晨就顶着露水就和我一同到离城30多里路的河山,在山上挖树皮充饥,几天下来,母亲摸着哥哥手和脚上磨起的血泡,相拥而哭,但哥哥却说在爸妈身边就是快乐。上世纪60年代初的饥荒,哥嫂一家食糠咽菜,几个孩子饿得天天哭着要饭吃,却勒紧腰带把节省的点滴粮食捎给父母度灾荒,我每到哥哥家见到饥黄面瘦的侄子、侄女,就忍不住潸然泪下,在哥嫂的支持下,老人子平安度过了灾荒,1958年春,适值我在潍坊上学,不少学生就是因饥饿而退学了,当哥哥知道我吃不饱,就驱车赶到学校送去了五斤粮票,是哥哥一家几个月从牙缝里省出来的,有许多事情你可以怀疑他的真实性,但面对大哥的爱我却坚信不疑,世上最伟大的是亲情,她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哥为我父母、为我们全家四代人而辛劳的一生。哥哥对父母的“孝”,对全家老小的爱,时时都在传送着。嫂寒心茄苦的上服待两位老人,下拉扯着孩子,想起哥嫂的辛劳就是现在也彻夜难眠。妈妈病后昏迷长达十个月之久,哥哥白天上班,晚上衣不解带的睡着妈妈身边,大嫂为妈妈洗尿布、喂饭,冬天家里没有火炉,大嫂中午下班后就抱着妈妈在室外晒太阳,最后妈妈竟在大嫂的怀中去世。爸爸患病后,哥哥每天很早就起床为爸爸煎好药再去上班,爸爸虽长期卧床但他的床单始终是干干的,至离世也发生褥疮,爸爸弥留之际拉着我的手说:“他很幸福,也很知足”,爸爸说完这句话,好像完成了等待已久的任务,渐渐陷入了昏迷。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在行将就木的时候,本来就和幸福塔不上界,但爸爸却用幸福一词来诠释了哥哥对他的孝心。

    哥嫂在青州为桑家几代人操劳一生,为几位长辈诊病、送终,对自己的子女严格要求、生活体贴入微,给了晚辈幸福的童年,哥冬天怕孩子冻着,早起烧好热水灌到盐水瓶子里为他们取暖,碰上孩子值日还要帮他们生教室的炉子。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多的是理所当然的被接受了却很少去回味咀嚼,“舔犊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也许已不再年轻。

   哥哥辛劳了一辈子,把全部献给了家和病人,

   50年代有一件咖啡色毛衣外套,是哥哥为我织就的,后来破了,哥哥为我改成了毛背心。再后来,残旧的毛线又被哥哥织成了围脖,我就一直戴着它1968,帮我度过了十多个寒冬,虽然毛线陈旧已失去了当年的柔软,但是我的最爱,现我虽已近耄耋之年,却依然浸润着哥哥的温情和关爱。无论我走到哪里总觉得哥哥都随着我……哥哥的关爱是世上最真挚的千古绝唱。我1960年从学校一毕业就干了儿科,医院当时仅我一个儿科医生,没有上级大夫,我怕干不好出医疗事故总想离开儿科,哥哥认真的告诫我:“你一个人撑着一个科室就是在为下一代创业,一个医生必须要经历心的磨难,事业的磨难,没有那一个成功的医生心上不是结满茧子的,人累、心也累是医生必然要经历的过程,真正创业的医生才有可能成为上天的宠儿。”一席话,读懂了悬壶济世的内涵,献身儿科的决心,使我能在苦乐中负重,曲折、起伏中进步,我工作生活的每一个脚印都载着哥哥在前方无声的引路的迹,但当我取得成绩后,你却从来也不分我半点。

年哥哥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他已经不能清晰的用思维表达他的想法了。哥哥曾是那样的才华出众,也不乏轰轰烈烈的色彩。他的聪明睿智成就了他的一生,由于战乱,他只断断续续的上了几天初级师范就辍学在家,没有学校他就只能在家练写字,几年下来他就写了一手刚劲有力仿宋字。哥哥刻苦自学中医,不到20岁就可跟父亲诊病开方了,1951年哥哥在青州独立门户行医了。哥哥只读完了小学,但他却系统自学了大学的生理、解剖、药理和内外妇儿等各科大部头的医书,他的医术和医德在青州更是为人称道,尤其擅长小儿疾病的诊治。哥哥靠自己顽强的毅力,坚韧不拔的追求,成就了自己。早在1952年他就研制成功了一种自制胎盘组织液,使不少溃疡病病人受惠;伴随他的就是一些厚厚的医学杂志和书籍。哥哥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生,也未经科班医学训练,六十年如一日,1959年秋哥哥独创的电针经络仪因其良好的疗效,获得了山东医疗创新奖,并出席了济南的授奖大会,哥哥的小发明小创造在青州是独占鳌头,在五十年代没有收音机,1952年他组装了矿石管收音机,1957年又组装晶体管收音机,1955年发明电频睡眠仪,医院没有化验,他率先开展白细胞计数,买不到听诊器他自己设计组装土听诊器,哥哥文化不高但他的脑子像电脑的CPU一样不停的运转,天道酬勤,哥哥没进过医学大门,也没有学位,却成长为一名基层医院的全科医生,其艰辛和付出的汗水也只许有他自己知道,哥哥的成长还诠释了:只有不惧怕黑夜,在苦苦守望流星的人,才能看到朝霞美丽,人的一生中,在校学习是短暂的,而自学是永久的,一个人的命运靠奋斗才能造就。

   善事并不嫌贫爱富,在举手投足之间就会洒下一颗关爱的种子。1956年我在潍坊上学,假期到哥哥的医院见习,一次哥哥下班路过侯诊室,见到刚刚看病的一个中年妇女,手拿处方在小声哭泣,当他问明是因为没有钱拿药正在为难时,哥哥立马叫我去为他交上了药费,还替她买了车票送她上了车,哥哥就是这样心地善良、洒满善心的人。以后我虽没机会再见到那位妇女,但我知道对病人来说这不仅仅是几元钱,恐怕是比黄金更贵的心,哥哥没有去做刻意的感情投资,却使人产生一种永远摸不掉的情,在别人危难时候一句问候,或是微不足道的一次颏首,就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为哥哥的职业道德所折服,更加佩服哥哥的见贫相助的操守,他影响了我一生的从医生涯。

    哥是一本很大很厚的书,书的封面的字都是烫金的。哥哥的的一生像一幅画,写满了人间的勤善美,值得我一生感念。

   在他最后的日子里,因年迈衰竭最后昏迷,是孩子们的细心照料并陪伴着他度过了漫长而艰辛的日子我一直住北京,但在2014年的春心里惶惶不安,梦中仿佛哥哥在召唤我,次日,我匆匆赶到青州,我有幸见到了弥留中的大哥,哥哥实在太累了,慧萍趴着耳朵上告诉他我来看他,已昏迷多日的他竟一边点头一边露出惬意的微笑,次日就驾鹤而去这真是天意,清明北京万籁俱寂,我想起了哥哥说的一句话:”人生不在于你活了多久,关键在于你活着的时候,为这个世界做了些什么,留下了什么?”。记住了,哥哥!你该休息了。

   “南无阿弥陀佛”……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不能去青州为您斟上一杯酒,上一片纸,跪磕一个头表达哀思,此时你在天之灵能理解我的心情与无奈?九泉之下可能读懂我的怀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