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悦悦事件”之痛
(2011-10-23 07:44:1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这两天,有两个人的死亡震动了中国人。一是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一是遭到车祸的儿童小悦悦。两个人的死亡都源于冷漠,前者的死源于卡扎菲的对人民的专制和冷漠,后者则源于肇事者的逃逸以及18个路人的无动于衷。
可爱的小悦悦终于不治而去,走的那样的凄冷,一朵含苞待放的小花提前凋谢了,她是为中国人的冷漠殉葬了。人性的冷漠再一次刺痛了国人的心灵!精神的贫穷让你我的心在滴血.....人们在泣诉,在沥血,奈何?冷漠也好,无道也罢,谁之过?文明之邦缘如此?谁之责,事件不只是提醒家长须更细心地照顾小孩,谨防交通事故,更多的是让人反思社会道德与相关法制是否完备,如果没有,我们如何阻止下一次悲剧的发生。
“一叶知秋”“滴水见光”,鸣呼!我们这个社会怎么了?明天还明吗?在如今这个腐败和金钱横行的社会,人性的扭曲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了。人之初,性本善,金钱的社会,让人失去人性和本能,弃我传统、毁我文化的事件折射出中华民族真到了“最的危险时候”了,社会的呼声敲打着人们的良知灵魂,也冲击了对国家、对社会的道德底线。这几年,一些反映社会失范、失德的新闻不断,从经商不重诚信,到生产销售有毒食品、见死不救……当“老人跌倒扶不扶?”这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都成为需要媒体上讨论热点时,莫说公德,就是连做一个正常人的人性都够不上了。
社会需要温情教育,环顾当今媒体充斥的都是选秀、反映国内战争时期国人互相残杀的影片、荒诞情节凶杀的电视剧,耳濡目染熏陶了整个国民,道德失守了,而传统的和谐已渐行渐远。中国现在是一位金钱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精神最贫穷的国家,诚朴、善良的人性已被金钱所代替,现在到了该走出这个金钱造就的精神怪圈的时候了。要想抚平人们心灵的创伤,扭转人们既已形成的明哲保身观念,就必须建立良好的法律保障体系。“惩恶”和“扬善”是道德建设的两个侧面,在“该不该施助”问题上,我们除了告诉人们心持善念扶助老弱外,也要惩处那些“白眼狼”,让他们得到应有的法律惩罚。激浊方能扬清,让好风气回归,借助必要的法律手段,立法嘉奖道德层面的"救死扶伤"者,对不知感恩,反咬一口的恶人立“讹诈罪“惩处,使人们回归良知。正如有人呼吁,要认真反思出现悲剧的根源,“人类的心灵需要互相帮助……传播的力量就是要把这些东西渗透下去,然后才能生长出新的叶子。”正如央视著名女记者柴静所说的那样,“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用“良知的尖刀”来解剖我们身上的丑陋,要忍着揭开疮疤刮骨疗伤的疼痛,唤起全社会的警醒和行动,创造一种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让冷漠悲剧再也不要发生了,或许是对这个悲剧最好的缅怀。
是社会的不信任造就了人们的冷漠,“助人为乐”本是中华民族5000年的传统美德,但现在国人的心态却正在日趋退化。“助人为乐”变成’了“虐人为乐”。诚信缺失、不讲信用,成为在这个伤口上流尽最后的道德血液!这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损害社会公正,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