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荡漾在维多利亚湖畔的亲情和友谊

(2010-06-08 11:46:10)
标签:

杂谈

分类: 医海钓沉

荡漾在维多利亚湖畔的亲情和友谊

                 退休医生桑

  在北京市团结湖英语角,我邂逅了来自坦桑尼亚Musuma市的留学生Kalugand,我告诉他:三十多年前,我曾作为一名中国儿科专家参加了援坦桑医疗队,恰恰就在你们的Musuma市医院工作了两年多,他惊奇的说:“really!two mountains can never meet,but two people might have a chance to meet again(真是!两个山不能见面,两个人还是有机会再见面的)一下子拉近了我俩的距离,他的话也多了起来,我试图把他的话纳入到那遥远的援外记忆,品味那尘封了的过去,我俩不约而同的一起哼起了“七月七它盟党”的坦桑歌曲,一老一少唱的那么投入,无拘无束的攀谈到夜幕降临,勾起了我在坦桑工作的一幕幕画卷。

1974年我受中国卫生部派遣,曾在非洲坦桑尼亚的木索马市医院儿科工作,医院就坐落在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畔,湖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那里四季常青、鲜花争艳,椰树香蕉成林,一派秀丽的热带风光。在坦桑生活、工作的日子里,在紧张的医疗工作中,时时都感受着体恤病人、服务病人的人文快乐,从各国的医生、护士工作中理解了诚信相处的为人之道.

荡漾在维多利亚湖畔的亲情和友谊

坦桑总统尼雷尔在布田马村接见李跃文大使(右一)和医疗队,中间穿白衣服是作者

                    

二年,在人生旅途上是短短的一瞬。却一直挥不去远离亲人思念,以及对祖国眷恋的感情折磨!时时体味着为坦桑人民服务的欣慰,使我感受最深的乃是与外国朋友间的大爱。友情,混杂着生活在异国他乡的真情和惆怅,陪伴我走过了近800个日出日落,构成了我援外生活的主旋律。

坦桑、中国相隔万里,黑、黄的不同肤色,不同的文化信仰,但人类的“真善美”是相通的。我面对黑皮肤、卷头发的病人,听着他们讲的斯瓦希里语,一开始简直像听天书!好在一位与中国医生合作多年的护士米莎坐我旁边,既当助手又当翻译。我用生硬的英语单词询问病史,她用斯语转告病人,友谊,在我们共同工作中建立,并不断延伸。一个月后,我基本就能用斯语独立工作了,我的大部分斯语是她教的。我也教她学了“请坐”、“谢谢”、“你好”等简单的中国话。

  中国,对非洲大多数人来讲,依然是个非常神秘的国度。一次米莎问我:“北京的古建筑是什么样子啊?”“中国的长城和柏林墙那个大?”,还指着放在桌子上的人民日报问:“你们中国字就像图画一样”,我的英语水平难以向她解释清楚,便找来一本“人民画报”给她看。富丽堂皇的北京故宫的大屋檐、雕龙画凤的中国民族风格的古建筑,使她惊叹不已!更多的黑朋友围了上来,个个瞪大眼睛,去端详这古老而神秘的东方艺术。我说小小的柏林墙,无论是历史和规模,都不能与中国伟大的万里长城相比!这也许是英语中称长城为great wall“中国大墙”所引起的误会吧。一位中学教师告诉我,学生曾问她:中国丝绸是什么样子?适时眼科王大夫正身穿一件真丝花上衣,华丽中略显飘逸,我指着说:“这就是中国丝绸。”此时,那种为中国悠久历史的自豪感是在国内会永远体验不到的。

                     

恶性疟疾是坦桑尼亚人主要致死疾病之一,我几乎天天都要加班抢救病儿,竟不幸自己也染上了疟疾,一天我高烧39度多,头昏呕吐,但这天是我大查房日,病房里有三个抽风的恶性疟疾病儿,西德、荷兰和坦桑的医生都在等待着我。队友们劝我在家休息,我想,我如不去查房,就意味着那几个重病人就可能有生命危险。病人的期待,职业的使命,使我顾不上病痛,坚持到了病房,和肤色不同的各国医生,实施着力所能及的诊疗措施,经过扩溶、纠酸、抗休克,三个小时后病儿血压逐渐稳定了,而我却大汗淋漓,天旋地转的倒在了床边,坦桑医生含泪把我送回了驻地。

  一天,一位病人因咳嗽、呼吸困难来就诊。她的眉毛完全脱落,一只手是典型的鹰爪样畸形,直觉告诉我这就是令人生畏的麻风病,我用警惕的眼光远远打量着问:“你知道你患麻风吗?”病人说:“知道,大夫说已治好,不传染了” 医生的职责使我不能深究其话的真伪,我谨慎的让她坐在我面前,做着例行的检查,经过五天住院抢救,肺炎奇迹般恢复了,这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可谓难度不小!她的脸上绽放出了多日来少有的笑容她第一句话就说:“谢谢中国大夫,好了后我要到中国去学习医生。”出院一周后她专程带着一只活的大红公鸡走几十英里来医院看我,按坦桑习俗只有贵宾才可以送活的生灵,她捧着我的手,慢慢在她的嘴边亲吻。嘴里不停地说:“齐纳、蒙古!”(中国、上帝),她母亲单腿跪地,用手抚摸我的脚。米莎告诉我:“这是穆斯林大礼。”此时我竟然完全忘记了麻风病这个烈性的传染病,病人和医生的心就这样融合在了一起。友情醇于酒,我感悟到医生个人的能力虽渺小,但倾全力的渺小就孕育着高尚,它像是绣在亚麻布上的一幅画,使我陶醉在门诊、查房这平凡的工作中,医患之间的友情能使人与人距离缩短,坚冰融化,它净化了我的心灵,也使我体味到了援外工作的苦与乐。

中国医生与来自西德、荷兰以及印、巴医生,同看门诊、同手术,毫无保留地将技术传授给他们,用爱“浇灌”起了与各国医生的信任和尊重,我们的奉献精神不但赢得了坦桑民众的赞扬和爱戴,就连坦桑总统尼雷尔只要一回到家乡Musuma市,就会邀请中国医生到他家里做客。其它各国医生星期天也常来我们住处做客,他们吃着我们做的水饺、混沌,学着使用中国筷子,甚至不解的询问水饺馅是如何包进去的。市长吃过我们的韭菜水饺连说好吃,后又让他的司机要去韭菜苗,他也要学着种韭菜,但包水饺的技术,他恐怕一时是学不来的。古老的华夏饮食文化,竟通过我们医生传到了非洲。山东章丘的大葱、胶东大白菜、韭菜等也在坦桑大地生生夕夕繁衍着,见证了中坦友谊的史话。

 在坦桑,中国人的面孔就是最好的通行证。有次我们外出车坏了,坦桑朋友便迅速找来了修车师傅把车修好,钱却分文没取。他们说:“中国医生是我们真诚的朋友”。在坦桑,人人都知道北京。作为一名普通医生,能代表中国为坦桑人服务感到无上光荣!即使今天当我和Kalugand聊起来,依然是无限的自豪和充实。医生没国界,只要用诚心对待病人,就会赢得真情。每当我抢救好一个病儿,抑或是病人说一句“Thanks china!”时,就会勾起了我涌动的情感,那种对亲人的思念,那种度日如年的思乡之情,便融化在中坦友谊的暖流之中了。

                       (三)

身在异国他乡,一旦下班,念家思乡就便占据了我们每个游子的感情世界。

家,使每个人梦牵魂绕,自踏上非洲大陆的第一天,心中就数算着归期,只有那一月一次的家书,才能带来亲人的信息,慰籍远方游子。大家习惯把这飘洋过海,带着亲人体温的纸片,称为“一号文件。”入夜,站在万般寂静的院子里,听着维多利亚湖波涛的聆唱,面向东北方的祖国,默默地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家人平安,遥望着星空中的穿梭的人造卫星,天真的合计着如果乘卫星,23分钟即可到中国,我们多么期望着科学的发展也会让卫星帮我们解决这思念之痛。

 每逢佳节倍思亲!坦桑的中秋明月与故乡一样亮,中秋之夜,在“举头望明月”中我们摆上了几块蛋糕(坦桑没有月饼),放上筷子,与万里之遥的亲人共婵娟,遥望着祖国天空,思念着家中老小,恨不得一步迈进家门。当国内人民日报一来,我们就争着在字里行间中寻找着祖国、山东的消息。只要提起“北京”,大家的眼里便会充满了渴望、思念的泪水。每逢见到国内来得同胞,虽素不相识也觉得是“家里人”。1975年,我两次患疟疾,高烧、呕吐,是伙伴们看护我,给我打针、做饭,无微不至地关照。在异国他乡,这种关爱之情就是用世上最美丽的言语描述也都是苍白的,即使今天回忆起来仍心暖如初。

  在木索马医院度过了近八百个日日夜夜,就要回国了,却又万般的难舍。行前,我来到芒果树下,抚摸着自己亲手种的菠罗、木瓜、芒果,思绪着多情的黑人朋友,手拉着黑、白、棕等肤色的各国医生,竟忘记了二年多梦牵魂绕的盼着回国这一天的到来!当我走到机场候机室时,院长和全体儿科医生护士早已在机场等候了,米莎流着眼泪说:“桑大夫,你一走,我们就再也不会见面了。”我说:“只要有机会,我还会回来的。”至今我还保存着医院赠给我的一个象牙棍,和一张在机场与送行的人合影,相片上的人都表情凝固没有一个笑脸。他、她们穿着康珈,有的搂搂我的脖子,有的拍拍肩膀,亲吻着我沾满泪水的面颊,举手投足间饱含着万般的难舍之情!我含泪一步三回首的登上了飞机。

 两年援外工作结束了,而友谊将继续在两国人民间传递——36年过去了,即使我已步砺蹒跚满头银发,即使我的生命也来日无多,但我的那颗火热的心仍会在非洲朋友中间燃烧,真正的友谊是不会终结的。别了,坦桑朋友!别了,四季常青的非洲大陆!以及那令我无限眷恋和美好记忆的援外生活!我深情的望着窗外那荡漾着友谊的维多利亚的湖面,和渐行渐远的坦桑大地,飞机下白云像棉花糖般撩人,撩起了我无限的遐想,我知道离开坦桑很难再回来了。谁能料到,36年后我和坦桑尼亚朋友又一次相聚在北京英语角了,这再次应验了Kalugand说的:两个山不能见面,而两个人还是可以再见面的,不管怎样,这也算园了我半个重返坦桑尼亚的梦,虽属偶然,但友情却是两国人民所分享的共同的精神财富,非洲成就了我的人生的价值,它是一条无形的金桥,一条铸造友谊的金桥,一条由中国医生用汗水甚至生命铺成的金桥,愿中坦友谊谱写出更绚丽的篇章。

难忘异国情!我多么想再畅游维多利亚湖,再续坦桑尼亚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