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 工 仔

(2009-06-23 11:24:02)
标签:

情感

分类: 散文

桑孝诚 2006-12-11日记

    今天中午下班,看到市医院门口在寒风中卖烤地瓜,买水果的地摊,被城管砸了个稀巴烂,人皆有侧忍之心,一位青年一边哭一边检拾掉地上苹果,使我不由自主的想起那些为生活四处奔波的打工仔,忍住向前和这个青年攀谈起来,当他看到一个老者竟不避嫌,在蒙难时刻对他还敢有同情的眼神,立马泪如涌泉,敞开了封闭太久的心扉,倾诉压抑了太久的心曲,他说家庭生活困难,高中毕业就辍学了,家中有个瘫痪的父亲,还有个妹妹上学,只有3三间草屋,在家很少有人接近他,总是处于孤单中,29岁了还没有人和他谈对象,生活实在难以为继,去年只身来的日照城里,开了个地摊卖水果,结果今天又砸了个稀烂,他一副无奈而又认真的说:“做人要厚道,你看,这个月也没有钱交税了。”听了这些话我的心在震颤,使我看到一个群体对一个个体拥有的那种权威优势和主宰力量,看到个体在这种群体力量的威压下的胆怯和软弱、自卑和无助。一个生活这么艰难的人,一个沦落到社会最底层的人,虽身无分文,竟然还想到为国纳税,其做人的原则竟然比那些衣冠楚楚、比那些以权谋私、鱼肉百姓、豪夺凶取的伪君子都高尚,更比冒道岸然脑满肥肠的大官纯净。我开始感觉自己的渺小和卑微,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无奈的选择了沉默。

天下之大,竟没有一个心灵的去处,无垠的旷野,容纳不下太多的人口。小小的村庄,承受不住太大的挤压。青山绿水,芳草萋萋如画的大地,难以辟出他们的“小康”路。低调恬静,“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温馨家园,无法承载他们的致富理想。乡下人进城了,寻找着生存的空间,追逐着苦涩的“淘金”梦。城市的车站上,随时可以看到沸腾的人群。有人扛着行李卷忙乱的挤上车厢,有人席地而坐,候车室、售票厅,甚至广场上都睡满了人。买不上票,挤不上车,人踩人,车上喝不上水,上不了厕所。

    从封闭的乡野迈进繁华的城市,感叹不尽外面的世界的精彩。楼高路宽大公园,饭店酒楼大商场,城市人生活好会享受。名目繁多的工作却不好找,但只要有活干,总比和黄土打交道轻松。挣钱不容易也不太多,可总比在家穷闲强。几片塑料薄膜、几根木棒打起的简陋低矮的窝棚,拥挤不堪。炎炎的夏季,就像一个蒸笼;冬日雪打风吹,薄薄的塑板四处透风,躺上半夜仍暖不热被窝,夏日苍蝇飞蚊子咬,有幸,空楼底、厦沿底遮挡一下寒露对身体的侵袭。工地上工人,一手端着漂着几片油花几片菜叶的汤水碗,一手攥着几个冷馒头,这就是建筑工地上的午餐盛宴。五毛钱的凉菜,喝几口半温半冷的清水,泡几个煎饼这就是一顿饭。任凭汗水洗过数遍脊背,衣服上汗迹斑斑,浑身汗臭;任凭寒风刺骨,仍得迎风站立。居无定所,到处漂泊,满城的高楼大厦就是没有他们的插针栖身之地,没有老婆孩子围坐身旁,一家三口各居一方。没有书报、电视。憋急了的年轻人,工闲时去广场看看大屏幕,到商场瞅瞅热闹,巧不巧就会遭到白眼。

操着南腔北调的口音,干着不同的工种,追随着同样的梦想,有着同样的吃苦耐劳。到处闪动着他们的身影:半夜开着垃圾车,清晨清扫马路倒垃圾,农贸市场天天叫卖青菜,大街上的收破烂,酒楼门口擦皮鞋。家庭里当保姆,医院里的保洁工,单位里的小保安。其实乡下人走进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渗透进城市生活的每一个细胞。他们清新着城市的空气,美化着城市的面容;运转着城市的昼夜,支撑起了城市的半边蓝天。城市一刻也离不开乡下人,否则城市会瘫痪,所以城市是城市人和乡下人共同家园。

有人成功了。凭着吃苦耐劳,凭着老实本分。有一技之长的人,当上了技术工、厨师长;脑子灵活的人,开起了小饭馆。可是更多的乡下人虽然生活在城市,却享受不到城市的文明,甚至遭白眼,魂断黑井、命丧脚手架的打工仔屡见报端,一条鲜活的生命换来的只是区区几千元的抚恤。城里的人呀,心灵不要太冷漠了。

乡下人——我的乡亲,衣衫不整的来到了城市,只为一点菲薄的祈求,有多少难以言尽的心酸,黝黑的脸尚找不清城市的规矩,皴裂的双手还不太懂城里人的礼数。可他们需要生存,同样需要爱和快乐。对于孤独和痛苦来说,寻觅灵魂的去处,找寻精神的家园的理解、感悟和郑重。乡下人同样有自尊,请善待乡下人,善待纯朴善良的乡亲。因为他们需要和城里人同样的自尊。冷漠的执法者,想想你自己的父母,是不是也在为生计而摆小摊挣扎中。

因为我国的制度、文化之墙横亘在他们面前很难逾越,民工刻下融入城市也很难,但百姓靠劳动吃饭,温饱是起码的生存诉求,“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古代的官员,尚且知道要执政为民,不能欺凌百姓的朴素道理。安得广厦千万间,打屁寒士惧欢颜。”风雪寒夜冻街头,苦痛难忍感同身受,对于处在困境的多数乡下打工者来说,理解和尊重最是难能可贵。嗟来之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咽得下去的。光有同情心并不够,人际的交往还应包含着爱心和善良。如果我们对待打工仔,能善待、尊重他们每一颗心,那么乡下人、城里人的人生恐怕都会变得快乐和充实了,社会将会更加和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