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沟,一个有着千余人口的村子,坐落于灌溉干渠南岸的拐弯处。反过来说,寺沟的北面和西面被干渠形成半面包围形势。我们要丈量的土地在村子的南面和东面,干渠堤内还有少量、零星土地。我依仗有着自行车骑,速度肯定比成竹他们要快,可事实却与愿相违,等我到了村部,他们三人已经坐在村部办公室里喝着热茶,闲谈了。我一看如此情形,不由脸就有些热起来。村领导忙迎出来,嘻嘻哈哈称我为领导,有的把我的自行车接过去,有的牵着我的手,让进办公室里。也可能有关部门已经召开了各村领导会议,传达了县局会议精神,不然他们早把村组大小领导都召集在会议室里,单等我来讲话。我刚坐下,成竹就呲着狗屎牙,笑着:组长大人唻,你就仗着破鞋扎不了脚,骑着个自行车,还赶不上两条腿快,这就叫做远路赶早集。碍于村领导面前,我就沉着脸,没搭理他。村里一把手看看我,说:丈量组领导,上级有布置,土地丈量组到哪村,哪村领导要全力协助工作,安排好生活,不得干扰丈量组工作。因此,工作上的事,你们作主,我们协助;生活上,我们尽力让你们吃饱,但不一定能保障你们吃好。、、、我看着他们,嘴张了张,另一位村里领导明白了我张了张嘴意思,忙补充说:组领导同志,这位是我们村的一把手,董左军支书。我得了救命稻草一样,忙接住话茬,说:感谢董支书的大力支持,我们计划在寺沟工作两天时间,当然,时间必须服从任务,真正有需求,也可能延迟天把时间。至于丈量土地用途,不说,大家也明白,我们的任务就实事求是的把寺沟现有土地情况,反映上去,供上级领导掌握。、、、董支书热情邀请我们去给会议室里聚集的人讲一讲,我觉得没有必要,就拖着腚盘子不愿去,理由是:村里主要领导和会计跟着就中,至于丈量到哪个组,就及时把组长招来就中。董支书问:要丈量哪些地块?我一听,赶忙拿出自己记录本,哗啦哗啦翻到了,看了看,说:这次丈量土地,极其繁杂,内容有村民宅基、路、沟、渠、河堤、树林、公用占地、大块田地等,一句话,凡是在你村辖区的地皮,都得上卯簿子。、、董支书一听,身子往后一倚:我个乖乖,这样鸡毛蒜皮都要上卯簿子,费事了,三五天你也扒拉不清啊!、、我说:我们一边丈量,一边还要和田主、房主对嘴,落实好了,才可上卯簿子,家主不接受的,有意见的,还要一一砸实弄清,双方都能接受才可登记造册,马虎不得,上级领导还要来复查,要有出入,就得你我担责任。董支书,你看怎样?、、董支书勉强笑笑:这个,不瞒你们说,肯定驴头对不上马嘴的,为什么呢?这里原因,你我都清楚,俗语说的好,东西地,南北拐,人人都有私心眼。以前,对土地亩数,都没有过精细的测量过,都是大约母估计数字,你想想,能准确吗?、、、我一听,觉得董支书话中有话,暗示是否可以通融一下,、、
可这次丈量,要登记造册上土地籍的,不可马虎的!但毕竟他没有明说,我也只好依章办事。、、、我就笑着:董支书,咱就开始工作?从哪湖开始?董支书笑笑:主随客便!
我一想,先易后难,湖里好办,除了沟渠路,一望无余,依次丈量,随后安上户主,难就难在宅基地,可能遇上撕扯不清的,特别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纠纷,类似历史上的三尺巷。我们一群人,浩浩荡荡走向湖里,村民见了,不用招呼,呼呼啦啦,都涌来了,叽叽喳喳,议论不休。有的还跟着看丈量尺寸是否有出入,不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有些丈量,不得不反反复复进行,多次验证,才堵住他们的嘴,心平气和的接受现实丈量结果。在这里附带说一句,这时就显现成竹、盛福、耀世他们确实有较高的基层工作经验。而我,就不中了,没有长期接触群众,工作起来,无从下手。所谓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