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企走访|六个案例看京东如何用互联网思维解决“人”的问题

(2015-07-16 18:42:28)
标签:

it

五五会员走进京东

导语:无论多大规模的企业都离不开“人”的问题——选人、育人、留人,是企业管理的关键课题之一。从2004年开辟电子商务实验田时的100多人,到2011年启动移动互联网战略时的4000人,近四年来的快速拓展,如今的京东已经达到了8万人,光速发展的规模,几何级增长的员工数量,平均年龄在33岁的高管层,基层员工学历普遍偏低,“卖东西送快递”价值感低,如何在快速扩张中招人、培养人、建设企业文化?2015年7月9日,五五私董会会员走进京东,与京东大学负责人马成功深度交流,揭秘互联网思维下的京东人才策略。

五五私董会官网:www.55ceo.cn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关注五五私董会官方微信查看更多精彩。

http://s13/mw690/001LuKjfzy6OYgFmeIIec&690

 

五五私董专线:010-5629-2855


https://mmbiz.qlogo.cn/mmbiz/2HcdV4rtpETE5UEFszw9rzMMcmQPibCo1FyzTiawGZFxibhIQEyNcrvdX5vp7iakEsEico3Ff6quwo3ytRX75k6KxiaA/0?wx_fmt=jpeg

京东大学负责人马成功深度讲解京东的招聘、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方法


选人三渠道


短短的四五年的时间,京东已经发展到8万人,分为两类,一类是消费者比较熟悉的仓储配送人员算是蓝领,另一部分是总部服务人员算是白领。这两类人对于京东都非常关键所以都是自己招聘,自己培训。在京东总部一万多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到了4000-5000人,因此,京东的本质是一个互联网公司。


在京东招聘的通道有三个:一、锁定高校,这将是京东未来招聘的一个主要方向,对于研发人员的招聘就锁定IT软件专业最好的学校——清华、北航、北邮;二、员工推荐,有相应的推荐激励;三、从大公司跳过来,比如采销职位很多也来源于国美、苏宁、家乐福,甚至包括海尔、联想等厂商,关于技术研发人才,京东的嗅觉相当敏锐,当年雅虎北京的业务叫停,一百多号人离职了,大部分都被京东拉了进来。


用互联网思维做培训


在京东培训被定义为一个吸粉的过程,培训课程必须要解决“痛点”,有“尖叫点”,并且具备“引爆点”有多媒体制作,爆点营销。


利用互联网思维做培训(包括企业文化)最核心的是做产品,可以把产品分为三个段位:第一个段位,应用级的产品。比如说视频、video、活动等等;第二个段位,平台级的信息产品,搭建一个平台,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各取所需;第三个,生态级的信息产品,搭建一个学习型的环境和生态,让每个人侵润其中。而在京东培训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有用、少花钱、少花时间、心甘情愿的参加。


下面是一些京东的有特色的培训产品设计案例,五五小编特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案例1:舌尖上的京东


京东大学有很多有意思的培训产品,其中一个叫做“舌尖上的京东”。这是什么呢?是京东大学针对公司的总监级人员做的一个公开课,每期加一个“吃”的主题,大家边吃边听。这样嘴开动了,就不好意思走了,同时也愿意发言了。后来每次启动这个班之前,就有人在群里面预热吃什么,请大家列出选项,大家去投票来选一样东西。看起来跟培训没关系,但其实关联很大,通过社群运营的方式让大家愿意参与、愿意互动。


案例2:JD talk


JD talk就是模仿的演讲秀的形式,红地毯、两个显示器(分别是:18分钟倒计时和ppt)和专门设计的展板,不像是培训地点更像是演讲的小舞台。在这样的环境中让员工展示自己的价值。每次请一个外部大腕儿,加上公司内部四个高手,组成这样的一台演讲秀。第一次JD talk就请了360公司的副总于光东。经过PPT的演讲风格的调整和演讲气氛的调动等诸多磨合,JD talk成了京东大学培训的一个成功产品,吸引了很多外部专家的报名,而在内部,很多业务部门都争取把他们的内容拿过来分享,目前已经产生了一种平台效应。


马成功把这个产品叫做平台级的产品,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无需开发课程,只需找对人就行了,培训负责人需搭一个平台,并推动这个平台的运作。


案例3:我在京东上大学


还有一个项目是“我在京东上大学”,这个产品也是平台级的产品。虽然一线员工很多人热爱京东,但依然存在被挖走的现象,问到原因,他说:“我们都是中专、高中、初中学历,我们在京东永远不可能做到管理岗位,旁边那个站点能多给100块钱,我去那儿比较实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京东大学跟北航和人大合作在电商专业的专科中寻找课程,考虑到一线人员的流动率比较高,经过慎重考虑京东没有给他们出任何费用,而是让他们自费来学。但是设计了一个学习机制,像对赌协议一样,只要学员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头拿到了大专和本科学历,并且在京东两年半时间晋升了一级,哪怕是一小级公司就会把1/3的学费奖还给你,升两级退还1/2学费,升三级全免。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设定机制推动学习,现在有将近500多人报名,通过业余时间把自己的学历提高。而这500多人离职率不超过10个人,所以,这个政策还是挺有黏性的。


案例4:京东提问


京东提问其实是刘强东的发言系统化的视频产品,5-8分钟,加上吸引人的标题,如“老刘”(刘强东)第一次创业被骗的经历,很多人感兴趣,点击率很高。这样,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2013年这种形式形成了一个类似优酷一样的内部产品架构,现在累计的点击量已经达到了160万人次,光老刘(刘强东)的视频就有30万人次的点击量。


案例5:饥饿游戏


这个项目是针对初级管理者用以考代培的方式推动能力提升。京东大学把考题提前公布,学员进行准备,之后约考官进行考试。无形之中的培训环节不做要求,只在考试环节做要求,考试都是活题,都是情景题,不经过认真准备,是考不过去的。京东大概有一两千人是经过这样的过程去考验的,最后反馈很不错。


案例6:京东年级


这个产品的作用其实是建立学习生态,让大家自发学习。针对的是普通员工,通过年级的概念给员工一个标识,用积分作为激励手段。怎么获得积分?有两种情况:一是,完成学习任务;二是,做出突出贡献。把工作中的know-how变成video、案例、微课放到网上去,有多少人点击就获得多少积分。用这样的方式来推动员工获得干货知识。而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我们会有不同的授权的方式并给他们不同的任务,让员工获得成长。而年级高低相当于一种认证,让员工在职业选择的时候更有优势。


在京东的培训经验中,产品设计的理念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马成功强调,在培训产品设计最好多跟“用户”在一起,有“用户吐槽”,立刻将其拉进来,一起共建,在互联网公司不要小看85后、90后这些年轻人,他们可以作为企业高管的“反向导师”,通过他们的喜好给公司高管一些启发,也给培训产品的设计很多有益的灵感。


最后提到企业文化建设,实际上企业一把手要以身作则,一个例子是,在京东,刘强东每周都会抽出一个半天来做企业文化建设,每年都会以普通员工的身份去参与员工的团队建设活动,忘掉自己的身份,只是参与,不做干预。这样规模和地位的企业,这样看似无形却有心的做法是否会给您带来一些启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