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国际艺术博物馆领域最引人瞩目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办馆理念逐步从“以藏品为中心”向“以观众为中心”转变。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为教育的艺术空间”,旨在当今艺术博物馆日益重视并拓展自身公共教育功能的背景下,深入探讨艺术博物馆教育的使命和角色,这也是中美艺术博物馆界与社会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20多个小学生围坐一圈,在中国美术馆导览员的启发和指导下,兴高采烈地在画板上即兴创作,随后七嘴八舌谈了各自的构思过程和要表达的主题。“我画的是高科技的时代,那时候的车很多,都是用太阳能做的,这些汽车能飞……”“这是我画的外星人的房子,可以防10级地震……”“这些电线是未来人制造出来的,这种深蓝色的天空是没有污染的……” “为教育的艺术空间——中美艺术博物馆教育研讨会”期间,与会代表在中国美术馆展厅观摩了由该馆公共教育部主持的教育活动。“孩子们表演太棒了!”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艺术与艺术教育专业教授朱迪斯·伯顿由衷地感叹。除了展览,美术馆(或曰艺术博物馆)还要做什么?“收藏、科研和教育是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但我认为收藏与科研在一定程度上只能视为博物馆的内部功能,教育才是当代博物馆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陈建明的观点代表了与会者的一致看法。
1937年,古根海姆基金会以“促进艺术、鼓励艺术、进行艺术教育并启迪公众”为目的而成立。该馆创始人之一希拉·蕾贝(1890-1967)当时就对博物馆应该怎样运行和如何展示非具象绘画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作为博物馆的馆长,她亲自在展厅讲解,并指导员工“为博物馆的观众提供建议”。他们有意地将展出的作品挂在墙上靠近地面的位置,并配备舒适的座位,播放音乐以营造持续冥想地观赏艺术的氛围。展厅设有意见簿,参观者可以在上面写下他们的观感。纽约大学博物馆学专业主任布鲁斯·阿尔什那认为,艺术博物馆的教育层面有两个方面:一是艺术品展示的方式,二是在博物馆内外向观众解读作品的活动。据布鲁斯·阿尔什那介绍,18世纪晚期,艺术品开始根据国家流派以年代顺序进行展示。用克里斯提安·梅切尔形容哈普斯堡皇室收藏、陈列方式时的话说,就是营造“看得见的艺术史”。除了展览的组织形式以外,具体的展示如灯光和布展模式,配合作品的教学资讯(如展厅导览和说明文字),与人们对博物馆的教育目的日渐浓厚的兴趣协调发展。到20世纪早期,博物馆已经开发一些新项目(如讲解员导游),为博物馆观众提供信息和讲解。经过百年发展,博物馆设计了许多活动,延伸到博物馆以外为观众提供信息,并开发新的观众。重要的博物馆理论家史蒂芬·维尔把美国博物馆界的最近发展比成是一种‘从关注物到服务人’的变化过程。他的意思是说:过去的博物馆侧重收藏和保护文物,而现在则侧重为公众提供教育服务。博物馆已从最初主要对内着眼藏品的机构日益发展成为对外向社会和观众提供服务的机构。”布鲁斯·阿尔什那说。
立足于21世纪,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代信息社会的变化,伴随传媒艺术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在教育已得到快速发展的今天,公民大众已不能仅仅满足于学校中学习,对校外社会教育需求增大,越发凸现美术馆教育的重要性是学校外社会教育的重要资源之一,也是实施社会教育的最佳场所。随着大众对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视,对文化艺术教育起支柱作用的美术馆教育得到认可,当代社会多元文化的背景要求美术馆教育功能进一步拓展,向美术馆教育国际化方向发展,充分吸取发达国家美术馆教育的实践经验,才能充分发挥美术馆教育所包含的促进国际理解,和体现通过艺术沟通多元文化的价值。所以美术馆教育向国际化发展趋势是必然的,美术馆教育国际化已是世界美术馆教育发展的趋势,当前对美术馆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研究是当务之急。本文拟从三方面对美术馆教育国际化进行分析探讨的。
1 、美术馆教育国际化概述,阐述美术馆教育国际化涵义及美术馆教育国际化发展历程。
2 、分析美术馆教育国际化趋势的源动力,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推动,是当代信息社会要求,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各国政府及国际美术组织的推动,是当代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以及美术馆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3 、探讨美术馆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策略,是通过增强美术馆教育国际化意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相应的美术馆教育组织机构推动美术馆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培养美术馆教育国际化人才;努力开拓美术馆教育国际化服务空间,拓宽各种渠道,提高美术馆教育国际化竞争力。
|
|
|
AG
Leventis基金会的一个带有餐厅和公寓的新的美术馆,AG Leventis是一个支持促进希腊文化的教育,文化和慈善事业的私人基金。腐蚀的建筑形式是受到对塞浦路斯气候挑战的特别回应的影响,在虚与实之间创造出一种有趣的稀薄感受,同时产生一些列的公共或私人的庭院和花园空间,通过它们连接到接到以及北部Pentadaktylos山脉的壮美景观,并且对Nicosia的古代和现代都产生共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