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外号烦恼》——小学生人际交往辅导
(2016-12-09 14:06:39)
标签:
教学设计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外号的烦恼 |
分类: 心理教学设计、课件 |
活动目标:
1.懂得外号有善意和恶意之分,不一概而论。
2.体验和倾诉被恶意取外号的心情,不恶意为别人取外号。
3.能积极应对外号,不怕别人恶意取外号。
重点难点:
重点:能体验到恶意外号给同伴带来的伤害,不再恶意起外号、叫外号。
难点:学生能积极应对外号烦恼,悦纳善意外号,勇敢拒绝恶意外号。并能尝试修复恶意外号伤害过的人际关系。
活动准备:教学课件、外号卡片、相关素材(音频等)
活动对象:小学五年级
活动过程:
(暖身)
一、导入课题:
1.游戏导入:人人都有大名。
2.播放小故事:《杨洋的烦恼》
小调查:你们有外号吗?你们喜欢自己的外号吗?(根据调查结果引入课题)
3.激趣:通过学习,你可以告别外号烦恼哦!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帮学生认识到人人都有美好的大名,不用再取其他外号。同时,以小故事、小调查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入课题。
二、说出外号烦恼,区分善意与恶意。
1.烦恼应该说出来,不憋在心中。
2.活动:外号晴雨表
请同学们静静地想一想,你被别人取了什么外号,如果你喜欢这个外号,请写在粉红色的纸上,如果你不喜欢,则写在黄色的纸上。
将喜欢的外号贴在太阳图案的下面;不喜欢的外号贴在下雨图案的下面。(自愿原则,尤其是不喜欢自己外号的同学根据意愿选择贴或不贴。)
3.讨论“晴”的原因
请喜欢自己外号的同学说说为什么喜欢,总结这些外号的特点:善意、友好、好听、本人能接受。
4.讨论“雨”的原因
请不喜欢自己外号的同学说说为什么不喜欢,总结这些外号的特点:恶意、难听、不文明、不能接受。
5.引出外号有善意和恶意之分。
设计意图:
将喜欢和不喜欢的外号分成两组,更直观地探讨“晴”和“雨”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外号有善意与恶意之分。(自愿原则是为了尊重与保护不愿意公开提及自己外号的同学。)
学生在发现善意外号与恶意外号特点的过程中可以意识到不应该取恶意外号。
三、体验并宣泄被恶意取外号的心情,不再恶意取外号。
1.老师自我暴露自己的外号烦恼。
2.请不喜欢自己外号的同学说一说:当别人叫你难听的外号时,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想对叫外号的人说什么?
(老师要用同理心对学生的感受表示理解)
3.小组内倾诉自己的心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提出倡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后不要再恶意为别人取外号了。
4.如果你叫过别人的外号,你现在想对他说什么?
现在,如果你意识到自己曾经伤害了某位同学,赶快趁此机会,走到他面前,真诚地说声“对不起”。
(学生在教室里自由走动,交流感受和想法。)
设计意图:
老师适当自我暴露自己的外号烦恼有助于共情,鼓励学生说出心里话。
对被叫恶意外号时心情的说和听帮助学生更好地宣泄和体验。
利用课程氛围,尝试修复恶意外号伤害过的人际关系。
四、积极应对外号
1.假如还是有些不尊重人的同学为你取了恶意的外号,你可以怎么办?
将班级同学的典型外号分给各小组,讨论:假如信封里是别人给你取的外号,你怎么办?(温馨提示:办法应该是文明的、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类应对方法:
2.将自己小组抽到的外号根据应对方法分类,并进行练习。
3.为自己的外号找一个应对方法。
(如果还有不能解决的外号烦恼,下课后可以咨询心理老师)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对外号不要消极抵抗或接受,而要勇敢积极地面对。
信封里的外号多为班级个别学生极为烦恼的外号,此活动可以帮助这些学生习得应对方式。
鼓励通过课堂无法消除外号烦恼的学生寻求心理帮助。
五、结束
1.将这节课你的收获总结成一句话,送给自己或者班级的某一位同学。
2.复习板书,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