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九天”——楚文物特展重点文物介绍
(2009-06-09 11:37:30)
标签:
凤舞同心圆菱形越王勾践楚国文化 |
分类: 工作事务 |
重点文物介绍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是湖南省博物馆首次集四省之力联合举办的原创展览。这次展览的国家一级文物达到展品的90%,并且高档次的著名顶级文物都有10余件,无论是其规模,还是文物等级都要高出之前所举办过的“国家宝藏”和“走向盛唐”两大展览。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传递给湖湘的学子们一种独特的情怀,作为楚人的后人,我们所应具备的一种自豪感,一种开放创新的意识,一种浓烈的爱国激情。
第一部分:尚武修文
楚国是一直以军事立国,特别是在东周400多年期间,对外军事战争贯穿楚国社会历史的始终。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战场上刀光剑影之间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楚国在东周时期军事战争中一直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不仅屡次打败中原诸侯,而且其本土纵深地区甚少遭受列强的袭扰。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楚国从贵族到士庶,从文官到武士,上上下下皆重军崇武,且世代相传有关。
同时,在这个重军崇武的国度,因为地理位置独特,幅员辽阔、山川瑰丽、四季分明、物象丰富,也激发了楚人无穷的想象力,赋予了楚人优雅的浪漫气质,开阔了楚人海纳百川的心胸,孕育了楚人精忠不予的爱国情怀。楚国人尚武修文,也使楚国从蕞尔小邦发展成为泱泱大国。
“楚公 ”铜戈
戈为兵器,早在商代已经出现,是商周时期兵器中的重要类型。此戈为三角形援,近栏处援中部一圆形孔,栏部两个长方形孔,长方形内,内中部一梭形孔。援表面有大小不一的黑色椭圆形斑块,每面16块。这种黑色斑块,在后来的吴楚地区比较多见,据研究,这种斑块可能是不同的金属成份所形成的。内(nà,古同“纳”)一面有篆书铭文五字“楚公秉戈”,排列于内端至一侧。此戈发现之时,曾经有过真伪之争,随着资料的增多,越来越趋向于戈与铭文都是真品。楚公的器物发现多件,现保存于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的楚公钟有三件,据著录还有一件,下落不明。楚公为《史记•楚世家》所记楚世系中的哪一位君主,目前还没有定论,有的认为是熊挚,有的认为是熊渠。此戈为目前所见最早的楚国有铭铜戈。
越王勾践铜剑
此剑身近格处有错金鸟篆铭文:“越王鸠(句)浅(践)自乍用剑”二行八字。“鸠浅”即越王勾践,由此得知此剑是春秋战国时期 越国君主勾践所佩之剑。
此剑为我们展示了吴越青铜铸造工艺的三绝。其一是色,是一把青铜复合双色剑;其二是菱形暗格纹;其三是剑首同心圆技术。那么到底是如何运用当时的工艺技术制造这把越王勾践剑的呢?从外观上看,青铜兵器剑体上的菱形暗纹图案,与剑基铸为一体。研究认为,此剑是先铸出剑基,留出菱形纹饰的空槽,经修整后再注入熔点较低的高锡高铅合金,打磨后形成菱形暗纹。通过这种方法既提高了剑的装饰性,又起到了一定的防腐作用。剑首有11道同心圆,内铸间隔只有0.2毫米。从现在看,只有在制作陶器的转轮才有可能完成,待铸好剑首后再与剑的其它部分二次合铸而成,但要达到如此精度也决非易事。作战兵器上不会使用这种装饰, 一般认为是身份的象征,或者说同心圆越多,地位越高。而菱形暗纹装饰、同心圆技术也成为当时名家制剑的特殊标识。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击败吴王夫差,演出了历史上春秋争霸的最后一幕。在历史人物的光环下,铸造工艺的神秘使得这把剑更加光泽夺目。此剑历经2400多年,刃部仍锋利无比,试之能将16层白纸划破。史书评价:“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无愧有“天下第一剑”的美誉。
彩绘龙凤纹漆盾
盾作为一种防御性兵器,由于重量问题,历代盾牌以藤、木或皮盾为主。通常与戈、剑等进攻性兵器配合使用,用途在于将攻击中的杀伤力加以消耗或偏导,同时作为助攻武器。盾背后通常都有可以握持的把手,作战时,可将盾用皮带系在一只手臂上,或执其把手;行军时,以盾内侧的皮带挂在背后。
而楚国盾以皮革制成,可防止箭、矛和剑的伤害,并用红色、黄色漆绘出生动的纹饰,正如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件彩绘龙凤纹漆盾一样,上面有一些变形的龙凤纹。而此类造型纤巧细致的盾,则可能是用于乐舞的舞具。在《诗经》中有记载“方将万舞”,“万舞”是一种模拟作战的舞蹈,常用盾、戚、戈为舞器。
燕客铜量
燕客铜量是楚国的一种量器的标准器。铭文内容涉及到赋税征收、俸禄发放等,备受到政府的重视。楚国铜量发现多件,无论文字的多少,还是所记载的内容,都以此铜量最为珍贵。铜量所记燕国使者询问楚王的事件,史书上没有记载。铭文中的“罗”为楚国的县邑,为今湖南古汩罗城的前身。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分政,形成了文字异同的局面,而各国不同文字反过来又促进了强大的文字变革,改变了商周古文字大小不一、上下参差错落的章法,笔化由浑厚变纤丽。金文以独特的字体形成了楚文字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十八宿匫(hū)
1978年,考古人员在发掘战国曾侯乙墓时,在墓的东室发现了一个匫——衣箱。但它并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衣箱,更蕴藏着世界上最早的二十八宿天文图。
整个衣箱全部用彩绘,在黑色盖面正中心用红漆粗笔画写了一个象征北斗的大“斗”字,而绕“斗”字一圈是用篆文写的二十八星宿的古代名称,而这说明我国至少在战国早期就已形成二十八宿体系。它也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立二十八宿体系的国家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是天文学最为发达的诸侯国之一,楚人在天文历法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由楚人甘德、魏人石申合写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而其中就有关于二十八星宿的记载。在马王堆出土的《五星占》的内容许多来自《甘石星经》,所以《甘石星经》就是《五星占》的前身。
另外,在文献《吕氏春秋》中最早记载了二十八宿的名称。其中有一宿名为“轸宿”。 “轸宿”有一颗附属星名为“长沙星”。古人按星象分野的理论,将长沙之地以应“长沙星”,认为长沙地名源于星名,故长沙又有“星城”之美称。
第二部分:尊礼崇乐
礼乐,是由西周时期,周武王的弟弟姬旦,即周公旦在“分邦建国”的基础上推出的“制礼作乐”政策,经过总结、继承、完善,从而系统地建立了一整套有关“礼”“乐”的制度,这是一套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这是为了给人们灌输君权至上无人能与之相抗衡的等级秩序思想,是代表着统治阶级权威的治国方式。
而处于东周列国中的楚国,当然也承袭了这套礼乐制度,并且进一步融入到楚国文化中,也使得楚国的“尊礼崇乐”具有了更多的地域特色。从楚国出土的文物来看,从造型到纹饰到组合方式,无不散发着楚国独有的风范和气度,表现出活泼、灵动、繁缛的特色。钟鼓齐鸣、丝竹管弦声中,配以乐舞的曼妙轻盈,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并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对周边地区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是楚国令尹王子午的七件列鼎之一,七鼎在春秋时为卿的鼎制,与王子午的身份相符。七鼎内盛牛骨,与周礼规定的七鼎大牢鼎实(牛、羊、豕、鱼、腊肠、胃、肤)不符。鼎腹的周围,附有六只以失蜡法铸就的怪兽,前爪紧抓住口沿,后爪蹬着腰部,似在觊觎鼎中的美食。内腹与盖有铭文85字,字体修长,笔画婉转逶迤,颇多类似鸟虫书一样的装饰性笔画,看上去别具一格。铭文大意为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进行盟祀,我施德政于民,因而受到尊重,望子孙后代以此为准则。王子午即《左传》所记载的“公子午”,又名子庚,楚庄王之子,楚共王之弟,楚康王二年任令尹(相当于丞相)。精湛的制作工艺和弧线的运用,使此鼎臻于完美。匕是从鼎内取肉的器具。
擂鼓墩二号墓9鼎8簋
“陈鼎设簋,礼,所以明贵贱,辨等列也”。礼器是贵族在祭祀、宴食、征伐、丧葬等活动中使用的器物,而作为礼器的鼎,更具有“明上下,别贵贱”的特殊含义。擂鼓墩二号墓出土的9件升鼎,形制、纹饰相近,为一套盛牲肉的列鼎。列鼎制度在西周中晚期形成,即用形状花纹相同而大小依次递减的奇数成组鼎来代表贵族的身份。同时,奇数的列鼎往往与偶数盛粮食的簋配合使用,分别是以九鼎和八簋为最高级别。按照《周礼》规定: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使用时不可僭越。出土这套九鼎八簋擂鼓墩二号墓,此墓主为曾国国君或国君夫人,(一说是曾侯乙夫人)随葬9鼎8簋,与他的身份相符。
曾侯乙铜冰鉴
现代人们家中一般必备两件电器,一是冰箱,一是微波炉。古代楚人却很聪明,将两者合二为一,就成了大家眼前这件一器二用的食物箱——曾侯乙铜冰鉴。
此冰鉴出土于曾侯乙墓,为方形鉴,内部还套有一个方形尊缶。在方鉴与方尊缶之间有较大空隙,夏天时,即可置冰块于其中冰冷食物,冬天则可置木炭以温烫食物。既是最早的“冰箱”,也是最早的“烤箱”。 冰鉴盖内则铭刻“曾侯乙作持用终”,表示此冰鉴为曾国国君曾侯乙所有,一般在重要祭典或宴请重要宾客时使用。
为了更好的让这个曾侯乙铜冰鉴起到冰冻的作用,在楚国,藏冰的风俗特别盛行,甚至一些王侯公卿府第大都有冰窖。并且每年最早取出的冰都会用来祭祀祖先。到炎夏来临时,楚王还会给王宫贵族们颁发冰块,称为“颁冰”。颁冰之制一直沿袭到明清时期,受冰者将其作为一种极高的殊荣。
铜编钟
可以看到编钟是一种是成套的打击乐器,它由大小不同的钟组成,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之上,用丁字形木锤和长条形的木棒分别敲打,使之发出不同乐音,演奏出优美乐曲。
大家都知道,在曾侯乙墓中曾出土了一套举世闻名的铜编钟。而现在在大家面前这套编钟则是在曾侯乙夫人墓中所出土。它共计大小编钟36个,其中最大的一件编钟重78.8千克,最小的只不过重4.5千克。此套铜编钟虽已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但经测试,每钟都能发出双音,至今仍可演奏古今中外乐曲,是继曾侯乙编钟后又一次重大发现。
在先秦至两汉时期,以铜编钟、石编磬为主体的音乐被称为“金石之乐”。钟磬同奏,金石和鸣,是祭祀、朝聘、宴享等主要的和声乐器,尤其适合于伴奏。而且,当时它们仅为上层贵族专用的乐器,同时,编钟、编磬的数量、大小等,于天子、诸侯、大夫各有不同的礼制,被看作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
重点文物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