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墨子:兼爱与非攻-隋丽娟
(2015-05-17 15:08:51)
标签:
转载 |
分类: 高二语文 |
今天,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一同谈一谈历史时期非常著名的经典著作《墨子》。我对于《墨子》的了解其实时间很晚、很晚。我大约了解它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1978年,那个时候是我在读初中三年级,这是我第一个阶段当中的开始,也就是我对于《墨子》刚刚有兴趣的一个开始。是什么事情使我突发之间对于《墨子》有所感兴趣呢?是因为那时候我们学了一篇课文,有一篇古汉语它节选得还不完整,叫做《止楚攻宋》。在这个古汉语当中,我第一次听说了还有墨子这个人。
那么这个故事是一个什么故事呢?是这样一个故事,说南方的大国楚国,想向中原进攻,中原有一个小国叫宋国。用墨子的话来说楚国方圆五千里,而宋国小到什么程度呢?宋国小到只有方圆五百里。楚国为什么要打这么小的宋国呢?是以为楚王吸引来了一个人才。这个人才我一提大家就知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制造业的鼻祖,或者说木匠的鼻祖鲁班,在这里墨子称他为公输般。公输般来到楚国以后为楚王制造了一个军事进攻性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攻城用的云梯,据说楚王屡试不爽。这个云梯特别的好使,所以楚王就发话要准备进攻宋国。这个时候有一个年轻人,当时有许多历史学家考证他,当时他二十九岁左右,这个读书人在鲁国,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听说长江流域的楚国要打中原的宋国,就夜以继日地赶了十天十夜。当他到了楚国后,他就请求见公输般。见了公输般的第一句话当然就要劝解他,不要发动对宋国的这场战争。可是他没有直接说,用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些政治家们和社会活动家们惯用的一个说服人一个方法,就是事先给他设计了一个逻辑的这样一个结论。他先对公输般说,说我在北方有一个仇人,我想让你帮我去杀他,公输般当时就非常不高兴。然后墨子就对公输般接着说了,说你杀了他吧,你杀了他,我给你高价钱。公输般回了一句话,说我不会以这样不义的形式去杀人。墨子一看,他落到了自己所预定的逻辑结论当中之后,墨子就接着说了,他说:我听说你为楚王制造了云梯,而且近期就要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然后他接着说,他说:楚国缺的是人口,楚国不缺土地。而宋国是一个小国,它方圆只有五百里。以一个大国去打一个小国,用你自己的不足,人口的不足去打一个小国,获得的还是土地,而损失的继续是人口,如果这样做的话是不智的,也就是不聪明的。你不为我一个人去杀人,而你却让大国楚国去杀宋国,你应该说是不义的。你知道不义,你还不去劝说楚王,应该说你是不忠的。你劝说的当中没有劝好,应该说你是不强的。所以,墨子用一系列的推导方式把公输般陷到了不仁、不义、不聪明又也觉得不强大的角落里去了。所以,公输般墨子说得很有道理。但是,他又不能取消攻打楚国的计划,因为他不是楚王。所以,公输般就带着墨子去见了楚王。见了楚王之后,墨子依然以这样的方式来劝说楚王,楚王也觉得墨子说得非常有道理。有道理怎么办呢?但他非常不甘心,因为现在他认为有云梯,攻打宋国是唾手可得。然后墨子看出了楚王的想法,就对他说:你打宋国也未必能赢。于是他解下了自己的腰带,把它像城一样圈在了前边。他用自己的木片来作为守城的器械,他让公输般来攻打他。公输般用了九种攻城的方式,墨子用九种方式化解了。这时候公输般攻城的手段没有了,而墨子守城的手段还有很多。这时候,公输般就当着楚王的面说了一句历史上非常知名的一句话,就是说我现在攻城赢不了你,但是我有一个方法能赢了你。然后,楚王马上问:什么方法?墨子马上就戳破了公输般所指的方法。墨子说;他想杀了我。他杀了我以后,他就认为宋国可以被攻克了。然后,墨子接着说了,他说:我早已做好了准备,我已派我的学生禽滑厘带着三百人,已经用我的方法守在宋国的城头了,你杀了我也没用。公输般和楚王看了这样一个情况之后,真的没有办法了,于是取消了这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楚国攻打宋国的计划。
1978年我第一次听说了墨子,墨子给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这个时期的这个二十九岁的年轻人——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这个年轻人——居然打败了我们都心目当中木匠的鼻祖,制造业的鼻祖鲁班,这个是令人感觉到非常震惊的,他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所以,那个时候初三的我就对墨子有了这样一个印象,这是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我上大学的时候。1981年我就到了大学去读书,我读的也是历史专业。所以,第一个学期学习中国古代史,又学习先秦史,再一次接触了《墨子》。这一次接触《墨子》,应该说对于我而言是对于一些《墨子》有关的一些资料和一些他的情况,有了一次更丰富的了解。但是,那个时候我的年龄很小,只有十七岁。所以,对于《墨子》很多精髓性的东西还很难以理解。当时我知道的《墨子》更感兴趣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有一件事情令我实在太震惊了。《墨子》这本书居然是我们国家先秦时期的一部类似于百科全书似的书,这个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我们看过《论语》,看过《孟子》,它讲的多半是一些社会上的。比如说,我们所说的伦理上、社会上这样一些治国的东西。可是《孟子》这部书当中它不仅仅涉及哲学的、伦理的、逻辑的,它还涉及许多先秦时期的科学。比如说天文,比如说这个时期的军事,还包括一些非常先进的自然科学。比如说,这个时期它第一次记载了力的作用,还有杠杆的作用,还有光线的直射等等一系列这样先秦时期非常先进的自然科学,这个令我感觉到特别地惊奇,也引起了我的好奇,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引起我注意的是什么呢?是先秦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家当中,很少有人是站在劳动者的角度替劳动者说话的。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是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为弱势群体去说话的,几乎没有。而墨子恰恰是这个时期的第一位社会活动家,他恰恰就是站在劳动者的角度说话的。所以,这个不能不引起我的注意。但是,这个时候我尝试着在我们图书馆借来一本《墨子》,而我读不进去。《墨子》可能很多人去接触它都没有深入接触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墨子》这本书当中它的语言缺少华美的修饰,缺少文采。我们从文学理论创作的角度来看,缺少一些必要是修饰确确实实影响了我们有关对这部作品的理解。比如说我们读《老子》,读《老子》的时候《老子》可以说是字字珠玑,而且是富含着那样的一种辩证的美的语言在里面。比如说:
【帛书老子校注】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你读起它来的时候,你有可能会对这句话理解相对于不深刻。但是,你读起来的时候会顺畅无比。比如说:你读《庄子》的时候,《庄子》给你感觉到汪洋恣肆。大到可以容到,天地之下所有的道理都可以容纳到它的文章当中去。用富含哲理的、寓言的这样的语言,让你感觉到读起来非常的爽快。有可能你会对《庄子》的某些寓言和哲理理解得不清楚,但你读起来的时候感觉到心胸非常地开阔。比如说在《庄子》当中有这样一句话:
【庄子】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惟一。
你读起来很顺畅,没有疙疙瘩瘩的东西。你要读《论语》,孔子的东西那就是更给人一种感觉到,就是长者的谆谆教诲。而且很多东西我们都感觉到是耳熟能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可是《墨子》不是。《墨子》我们今天人不大理解,墨子为什么会用那么朴素的语言去写他的东西,即使是当时的人也不理解。楚王曾经问过他的学生田鸠,说墨子不大喜欢用文采,为什么呢?田鸠的回答就非常巧妙,他先给楚王讲了有关故事。他说,秦王曾经嫁女,嫁哪呢?嫁到晋国去。但是,他要求晋国给他的女儿和他的陪嫁要非常华丽的衣服。他一共为了陪嫁他的女儿,陪送了七十个女孩儿。这七十个女孩儿都穿着非常漂亮的衣服,一起来到晋国。可是到了晋国以后,由于这七十个陪嫁太漂亮了,穿的衣服也太好看了,所以晋国人喜欢这七十个陪嫁,而不喜欢他的女儿。所以,他做了一共总结,他说:秦国善于嫁这些陪送的女孩儿,而不善于嫁女。他说,现在说华丽辞藻的人太多,说华丽辞藻就会冲淡他们的主题,君王们听到了华丽的辞藻,被他的华丽辞藻所蛊惑,而并非真正地理解他的学说。墨子知道这一点,所以墨子为了让自己的学说得到大家的认可,他不用华丽的辞藻。所以在这里,你就真正的理解了《墨子》这部经典它朴实语言背后所蕴含的那个伟大的道理。这是我说的我的第二个阶段。
我读《墨子》的第三个阶段是什么时候呢?是我大学毕业以后工作。当时中国古代史系里有很多老师,我就直接被分到了先秦史,去讲先秦史。先秦史对于刚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应该说是很难难度的,因为先秦史离我们比较远。而且先秦经典我们读起来它、理解起来它都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你既然是讲先秦史的,你还要讲《墨子》,你还要讲《孟子》和孔子,他的著作你就必需得读。在读着读着的过程当中,给我的震惊是越来越多。开始的时候,不是因为文字上的震惊,是我突然之间知道了《止楚攻宋》的后果。《止楚攻宋》在我那段课文当中只选到了楚王不再打宋国了,而其后墨子的经历却没有谈。而当我读了《墨子》之后我才知道,墨子这一次去楚国,应该说他所面临的东西是非常复杂的。而非当时一般人所能够做出的,这样一个艰难选择的一个非常伟大的决定。比如说,楚国要打宋国,而且是剑拔弩张,马上就要开始了。在这个时候,我们正常人的心态就是躲之还唯恐不及呢。可是,这么一个年轻人居然从山东越过当时的宋国,就是今天的河南,一直跑到湖北去劝当时的楚王不要打宋国,这个是很难做到的。楚王高兴了,可能留下你的生命。楚王不高兴,可能临阵就把你杀掉了,所以他是冒着生命危险的。这是其中之一,让我感觉到非常震惊。第二个震惊是什么呢?第二个震惊是墨子不是宋国人,楚国要打宋国可以说和他的国家关系不大。那他靠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他怀里揣的是一种怎样的襟怀呢?读过《墨子》之后对于我来说,有两个非常大的感受。第一个感受就是,读过《墨子》之后,你会对于《墨子》这本经典当中有关于“爱”这个人类最主要的一个主题或者说是话题,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很多思想家都在研究、探讨人类应该如何去爱,人和人之间应该如何去关心,墨子也是。《墨子》这部著作,几乎出现最高的一个字的几率,就是有关于爱的问题。在墨子的眼里爱上什么东西呢?墨子说:“爱是一种无差等的爱”也就是说没有等级的,因为这个时候儒家倡导的仁爱是有差等的。墨子就坚持,爱是没有差等的。他这个无差等的爱要求人们做到什么呢?“要求人们抛弃血缘和等级差别的约束”。那么,要求人们爱的一种境界就是爱人如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如果我们把他概括一下的话,墨子所倡导的爱就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博爱。
墨子所倡议的爱就是博爱。
墨子在谈到怎么去爱的时候,在《墨子》这部经典当中他提得最多最多的。比如说,他是这样说的: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兼爱上】
也就是说什么呢?视别人的国家就像看待自己的国家一样,视别人的家族就像看待自己的家族一样,视别人就像看待自己一样。所以,墨子把他如何去爱的这样一种内涵已经延及到了一个人所能够延及到的所有范畴,也就是爱人如己的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大家都知道如果真的能够达到爱人如己的话,这个社会就不会再有欺骗,也就不会再有战争,也就不会再有大规模的屠戮。可能说这个时候人的社会就会变得比较地温馨、和谐。在这个过程当中只要我们体会一下,墨子在《止楚攻宋》当中,不含功利的那样一种色彩去阻止这场战争的时候,你就能感觉到他的襟怀。
【画外音】墨子这种“爱人如己”的这种思想其核心就是我们所说的“兼爱”,即:平等地爱一切。由于墨子主张兼爱,这就必然导致他的“非攻”思想。他反对一切弱肉强食的兼并战争,他阻止强大的楚国攻打弱小的宋国来实施“兼爱、非攻”的主张。那么,墨子提倡的爱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呢?隋丽娟教授是如何理解《墨子》的这种爱呢?
其实,大爱本身是不用过多的语言的。有一个故事特别的感动我,我常常在这个故事面前去检讨我自己。说有一个禅师在山中修禅,在苦心地修炼自己。有一天,趁着月亮很好,他就来到了林间去散步。可是在月光下,他回头看到有一个小偷来到他那非常简陋的茅草屋里,小偷在那屋里找来找去后就出来了。出来后,就发现禅师就站在自己的面前,小偷吓了一跳。禅师就说了,说:“我不忍打扰你,你是我远方来的一个客人,你这么远来看我,我没有什么可送你的。”于是,禅师就把自己的上身的衣服脱掉了,披在了小偷的身上。说:“山上很凉,你穿上这衣服走吧。”小偷非常漠然的扭头消失在了月光下。禅师呢,望着小偷身上披着月光所走的方向,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但愿我能送他一轮明月。禅师就赤着上身回到了自己的茅草屋里,然后赤着上身在那里禅坐。早上起来的时候,禅师睁开眼就发现在明亮的晨光下,他昨天送给小偷那件衣服整整齐齐地叠在他的门口。禅师乐了,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禅师这个明月和我们刚才所谈的墨子这个爱,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那么这个爱是一种不求回报的一种爱,是一种大爱。它不需要太多的声音,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来修饰的。所以我们说,大爱是不用用嘴去多说的。好多时候我们有可能,那些有功利色彩的爱或者说那种泛泛的爱,而不是真正意义的,这种大的,这种博大襟怀的一种爱,往往会在日常生活当中带来难以想想的一种结果。我就在不经意之间犯了一个伤了学生自尊的一件事(错误)。虽然我当时认为是在爱学生,但是这种伤害有可能对这学生,我觉得是对他的一生当中会留下一个痕迹。我在2005年的时候,我们学校有一个满语文化专业刚刚招生,只招了不到二十个学生。然后,他们聘我到那里给他们讲古代史。因为古代史一般都在第一个学期上,11月份的时候天气刚开始转冷,我们大家纷纷穿上很薄的棉袄,但是肯定要穿棉袄了。我们这个教室里在第二桌有一个男同学,他就一直不穿棉袄,穿着一个很单的布上衣。这个学生一直引起我的注意,他总是下课第一个时间就跑到我的讲台前,和我探讨一些课内的和课外的一些历史问题,再有一个引起我注意的就是他穿的太少。因为是新生,我本能地就告诉他,我说:你要多穿点衣服,天很冷。然后,这个小孩就说:老师,我穿了热的东西我就不舒服。到12月中旬的时候,这个时候哈尔滨已经很冷很冷了。同学们已经穿的很多很多,他还是穿那么一件衣服,我就觉得这个小男孩不太会照顾自己。到12月末,我就快要结束课程的这一周时候,第一次上课他没来。然后我就问班长,我说:他怎么没来呢?他说,老师他冻感冒了。我当时就有一点怨气,我说:你看这小男孩儿真的不懂事,这么冷的天怎么就不穿棉袄呢?星期一上课我知道他感冒了,星期四我再上课,小孩这一次穿了一个黑色的很薄很薄的,我觉得就是一个晴纶的,那么一个很薄的棉袄来上课了,坐在那儿上课的时候他不断的咳嗽。然后,下课的时候没等他到我跟前,我就直接当着全班的面――我不是有意要批评他。我就说了一句:你看,你到底感冒了吧。老师一再和你多穿衣服,你怎么就不穿衣服呢?你看,你多不懂事。这个小孩当时的脸很红很红,然后低在那里用手不断地捻着他身上那件衣服,然后说了一句:老师,我真的不冷,我习惯了,我就习惯穿得少一点儿。然后,什么也没再说,那一次他就没到我跟前来问问题。事情就过去了,事后他的辅导员就说:隋老师,你是不知道噢,这个孩子是一个特困生,到现在为止他的学费都交不上,你没看他的衣服还都是同学们给的。那一刻我一下子就木然地坐在了他们办公室的沙发上,我的心就像针在扎一样。我自认为语重心长,其实我这个时候是伤了一个同学的心。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强势和弱势的,老师总是处于强势的。所以,学生在不经意间他会维持着师道尊严的那种尊严,他不会和老师争辩。但是,我这种泛泛的爱,我认为是一种对学生的爱其实我是深深地他最脆弱的,需要保护的,他的那个高傲自尊。我很久都一直想要找到这个学生。所以,我觉得大爱不用去嘴说的,大爱只要去关心就可以了,你做到了那就是一种真正的无界的爱。
【读书感言】大爱不需要用过多的语言来表达,只要去关心就够了。
我们常说,人啊,获得亲缘的关心和爱那是一种幸福。人要是收获了陌生人,而且是遥远遥远的地方的一个陌生人的关爱的话,其实就是幸运,很多人可能都收获过,我就是这个幸运的人当中的一个。《慈禧》播出以后,很多的观众都给我写来了很多,很多信。这些观众既肯定我在讲《慈禧》过程中的一些优点,同时也会常常给我提出一些鼓励的话语和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每次读到这个信的时候都能感觉到遥远的地方那个热心的人,用他最质朴的心来表达他对你的那种关心。有两封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封信就令我更感动了。这封信虽然信纸写的很小,但是字迹格外地工整,而且字体特别的娟秀。读到这封信之后,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禅师给那个不良青年的那一轮心中的明月。我也感受到了两千多年前墨子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上,用他自己博大的爱给予人们那种关护、那种爱护,我再一次感到了这种博大的爱。所以,读过《墨子》之后给予我最深的一种感受就是使我对于爱理解的更深刻了,这对于我来说是我最大的收获,也是我直到现在非常喜欢读《墨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
读《墨子》的时候,可以说从前到后都有很多、很多语言是指导我们生活。我只把它指导人生的方面归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我认为《墨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我们修身养性方面,做人方面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是什么呢?
【墨子·修身】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之也。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人的名声是不能够轻而易举得到的,而荣誉是不能用巧诈的方式来获得的。其实这一点,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可能我们会理解它,也能够明白它。但是,我们作起来后常常其实是没有注意到的。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名,一个人的义,是经过你在不断地耕耘过程当中别人给你的。当你怀着一颗功利的心,你要努力地博得这个名,努力地博得这个义,而你的那个能力和你所做的业绩不符这个名和义的时候,其实这个名和义来得就不够正当。
第二个方面,墨子告诉我们说:“以人为镜,知吉凶。”这句话我们好像似曾相识。因为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稍稍懂得一些中国古代史的观众朋友都知道,在唐朝的时候,唐太宗领着他那贞观时期的名臣总结历史经验,总结隋朝灭亡的经验。然后,在贞观时期他们就提出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我们也常常作为一种借鉴
【贞观政要】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唐太宗君臣们所总结的这个话,我们非常地清楚。而且,我们一直以来很多的观众朋友都知道,都以为这个话是唐太宗君臣们共同总结的。当你翻开《墨子》之后,你会发现早于唐太宗一千多年前的墨子在他的书当中就已经提到了。墨子是怎么说的呢?墨子说:
【墨子·非攻中】子墨子言曰,古者有语曰: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墨子在告诉我们一件事,君子是不用水做镜子的,用水做镜子只能看我们的面容。而用人做镜子却可以知道吉凶,也就是自己未来的命运。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朴素的道理,而这个道理却蕴含着那么多、那么多的,令我们今天人都可以沉思的这样的一些感悟在里边。读《墨子》的时候,还有很多、很多令你感觉到日常生活当中,对你修身养性、对你做人、对你交友都非常、非常有用的东西。比如说,我们现在常常流传的一句话,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我们并不知道。但是,你读《墨子》一开篇你就会发现墨子有一句话:
【墨子·所染】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而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也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读《墨子》就和《老子》《庄子》就不一样了,读的时候你不知道它说的是什么。它的语言很质朴,缺少一种修饰。但是,你读了文字你就知道了,墨子这个时候走过一次染坊,在染坊里他看到,那些丝投到了黄色的染料里染出来就是黄色。投到了青色的染料里染出来就是青色。所以,墨子就感叹了,他说,人性其实也是如此,人性只要你和这样的一些环境的接触,你常常就会受到这样一些环境的熏染。所以我们常说交友有两道,一个是交损友,一个是交益友。交损友,等于交了一个敌人。而交益友有可能就会帮助你在人生的路途上走出很多的坎坷。《墨子》应该说,他的思想大,可以大到曾经是中国文化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说小,他可以指导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有的时候,我们读起经典来的时候似乎一段时间来我们读明白了,然后能够讲给别人听了,就像我一样。我觉得《墨子》读明白了,我还能给学生去讲《墨子》。但是,一段时间以后加上一些人生的感悟,你就会对《墨子》有了一些更深刻的了解,或者有了更深刻的一种感悟,就像2005年我在爱的问题上对于学生的一种伤害一样。可能这个时候我会对爱的理解就会更深一些,经典的魅力就在于此。
这就是我读《墨子》的感受,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