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转合说结构
| 分类: 作文导写与点评 |
起承转合说结构
麻城一中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资料:
《2008届高三优秀作文选刊》(麻城一中高三语文组编辑,每两周一期)
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一、
第四句:“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这就是“合”,作者指出孟尝君并未真正得士的原因。“合”,即对上文的进行总结,对文首作出回应。
笔者采用的是我班学生蔡玖琳的考场作文《切莫漫步云端》(见《2008届高三优秀作文选刊(一)》。本次作文题目: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请根据这句名言引发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作文。)
老师边读边讲评:
http://s6/mw690/727802c2zx6BkXYDajXa5&690
http://s9/mw690/727802c2zx6BkY15E8Ma8&690
三、转:学生自由分析范文,畅谈体会
笔者指定我班学生赵治武的考场作文《窗外,那一缕幽香》(见《获奖作文书法作品选刊·高二(下)》,见本设计附录),让学生自由分析和讨论其结构特征。然后由学生代表发言,课代表在黑板上记关键词。老师随时参与其中。
操作过程:分析——讨论——发言——点评
在这一过程中,需让学生明确:
本文同样具有起承转合的结构特征。①②是“起”——那一缕幽香虚无缥缈,却是曾经的美丽。③④⑤⑥是“承”——窗外那一缕幽香虚无缥缈,但作者化无形为有形,由它联想到童年的记忆,自己追求的意境等,其共同点和结合点就在于它们留给作者心灵的感受是美好的、诗意的。⑦⑧是“转”——作者以“然而,‘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为过渡,将作文内容转入到现在的生活。让现在与往昔构成对比,使作文有了现实感,情感也表现得更为真切。最后一段,“合”——它表达了作者的留恋和遗憾,也似乎隐隐约约表达出作者选择现在的生活的勇气,既总结了全篇,又引人思考。
四、合:总结本课
从例文分析中,我们可以体味到“起承转合”的方法在组织作文结构时的妙处。我们要打破以往简单的“证明文”结构,尤其要做好“转”这一步,它是丰富文章思想内容的重要环节。这也就要求我们平时学会思考,从正反面思考,由表及里地思考,这样才能在考场作文中“转”得过来。其实,如果大家用心研究,就会发现很多古诗文乃至当今的小说作品,常常暗含着起承转合的结构模式。
一周练笔:
请同学们研读《获奖作文书法作品选刊•高二(下)》,选出一篇分析其结构,写出评论性的文字。
教学反思:
1.必须打破简单的证明文模式。真正的作文应该指向人的心灵,而当前高中生作文中盛行的“证明文”无疑是违背作文规律的。但是,我们的学生正面临高考的选择,完全的自由作文也是不现实的。如何让学生作文在“证明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我认为,引导学生用心体悟“起承转合”这一结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寻求变化,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良药。
2.让学生的思维“转”起来。“起承转合”中的“转”表现在作文里是结构,而蕴含在写作主体大脑内部时,却是思维。我们强调作文要有转折,其实是在强调学生的思维要动起来,转起来,这是在给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转”得多了,当他们面对作文题时才会有自己的想法。有想法就有作文。
附录: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