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学案中有一个诵读诗词划分句子节奏的题目,其具体词句划分如下:
①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②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③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④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我们先来考察这种节奏划分的特征。“问苍茫大地”从语法结构看是个动宾结构短语,从词义看,“苍茫”修饰“大地”,因此,“问∕苍茫∕大地”的节奏划分,是有词汇意义和语法结构的依据的。其它几句虽然具体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结构有所不同,句子节奏的划分也是紧扣各自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结构展开,没有例外。
但是,这种根据词汇意义和语法结构的节奏划分显然让我们诵读其中的一些词句时感到别扭,如“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节奏划分。“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节奏划分,在语法结构之外,充分考虑到了“峥嵘岁月”的词汇意义,可是这种对词汇意义的尊重却打破了中国古典诗歌中节奏的稳定结构。一般来说,遇到词汇意义和语法结构与节奏结构矛盾的,词汇语法的结构要服从节奏结构。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是个比较特殊的情况,因为从字数上看,它有八个字,节奏属于说白调性,但是其主体“往昔峥嵘岁月稠”是七个字,又属于吟咏调性。如果取说白调性,节奏划分为“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岁”音适当延长。如果取吟咏调性,则节奏划分为“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打破“峥嵘岁月”,使“岁月稠”成为一个节奏单位。
从整首词考察,以说白调性为主,上下阕分别有一句典型的吟咏调性的句子“万类霜天竞自由”和“粪土当年万户侯”,对此,分别有“怅寥廓”和“曾记否”对应的三字句过渡。而“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并没有紧随一个三字句过渡,它只能作为一个说白调性的八字句划分节奏,而不能截取一部分作为七字句误判。此外,由这个误判也使我们明白诗词里衬字的重要,衬字并非可有可无,尤其是关涉到句子节奏划分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