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体十六种(5):表文
表文是起源于汉代的一种上行文种,用于臣僚向君主陈述政事,表达情感。东汉以后,“表”的使用已不仅限于“陈情”。三国两晋把凡属于陈述性的上行文都称为“表”,内容也更加广泛,包括论谏、劝请、陈乞、进献、推荐、庆贺、慰安和讼理、弹劾等,故又有“表体多包”之说,可见“表”的应用在一定时期内是比较广泛的。
唐宋以后,“表”的进言议事的作用逐步由其他文种替代,而仅用于陈谢(谢官、谢赐)、庆贺、进献之类了。
在明代,凡遇朝廷举行庆典,如寿旦、元旦、冬至等,内外臣僚都在照例进贺“表”,“笺”。“表”用于皇帝和皇太后,“笺”用于皇后。
“表”的格式,一般在开头称“臣某言”,末尾称“臣某诚惶诚恐、顿首”、“死罪死罪”,最后落“某官臣上”.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表”的程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到了清代,“表”已完全成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礼仪文书了,其程式由翰林院撰拟,经大学士奏定后颁行,一般为正副两份,正本不折,副本则像“本”、“章”那样折叠起来,外面用黄绢裹住,装进表匣,待庆贺之后再送内阁收存起来。
“表”的写作,刘勰说过:“表体多包,情伪屡迁,必雅义以扇其风,清文以驰其丽。然恳恻者辞为心使,浮侈者情为文使,繁约得正,华实相胜,唇吻不滞,则中律矣。”也就是说,表体因内容丰富,真情假意,变化很多,因此要用雅义扇杨美的风气,而文辞力求清丽。若内心恳切,则能因情造文,做到辞为情使,反之,则是为文而造情。如果繁简详略恰到好处,既有华彩又有内容,在嘴唇边念着也很通顺流畅,那就合乎“表”的规律了。
“表”用于陈情议事,大多是言之有物,语言朴实,情理兼备的,尤其在三国以后,更是出现了不少文质兼具的名篇佳作,它们情真意切,既内容充实,又富于文采。但是也不可否认历代“表”文也充斥着大量的虚夸阿谀之辞。明太祖朱元璋颇为恼火,认为“颂美之辞过多,规戒之意未见”,提倡“文章平实,勿以虚辞为美”,并将韩愈、柳宗元表文作范本,颁告天下,严禁“表笺疏奏”用四六骈体。此后,又正式颂布“表笺”程式,统一这种文体,从此“表”的程式走向固定化。
例一:
出师表
诸葛亮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不宜妄自非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吏、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
先帝开创帝业不到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成三国,我国〈最为〉疲惫困乏,这真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从护卫的臣子在内毫不懈怠,忠心耿耿的将士在外奋不顾身,(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的特殊知遇,想向陛下报答啊。(陛下)实在应该扩大听闻,〈听取大家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德行,振奋志士们的英勇精神;不应该过分地轻看自己,言谈不合道理,以致堵塞了〈臣下〉忠心进谏的道路。
宫中府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褒贬,不应该有差别。如果有作恶犯法和尽忠立功的人,都应该交给有关主管官员,评判他们(应受)的惩罚和奖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不应该偏袒护私,使官中和府中的法令不统一。
侍中郭攸之、费袆、侍郎董允等,都是善良诚实、忠贞纯洁的人,所以先帝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廷里的事情,不论大小,都应问问他们,然后再去施行,这样一定能弥补缺失和疏漏,收到更多的益处。将军向宠,品性善良处事公平,精通军事,以前经过试用考验,先帝称赞他是有才能的人,所以大家都推举他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问问他,一定能使军队齐心和睦,优劣安排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亡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议论起这件事,没有不为桓、灵二帝〈的作法〉而叹息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诚贤良、坚守志节的大臣,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隆便可计算着日子来等待了。
我本是一个平民,亲身在南阳种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的性命,不谋求在军阀当中做官扬名。先帝不认为我的地位低下见识短浅,不惜降低身分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访问我,向我询问当前的国家大事,因此我感激(先帝的知遇),就以奔走效劳应许了先帝。后来遭逢挫折,在军事失利的时候我接受任务,在危难之中我领奉过使命,(从三顾茅庐)到现在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谨慎,所以临终前把辅佐幼主统一天下的大事托付给我。自从受托以来,我日夜忧思叹息,唯恐〈先帝的〉托付不见成效,以致损伤了先帝的英明。所以在五月渡过泸水南征,深入到荒凉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军队武器已经充足,应当鼓励和率领全军,北定中原,(我)希望能竭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凶,复兴汉室,重新回到旧日都城。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和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至于考虑政事的废除或兴办,进献忠诚的建议,就是郭攸之、费袆、董允他们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贼兴复汉室的事业交给我;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的英灵。如果没有兴发贤德的言论意见,就责备郭攸之、费袆、董允等的怠慢,来显示他们的过失。陛下自己也应该思考打算一下,征求治国的好办法,识别和采纳正确的意见,深深追念先帝留下来的诏命。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即将远离,我面对表文激动落泪,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例二: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
臣李密禀告:我因为厄运,很早就遭受不幸。生下来还只六个月婴儿的时候,慈爱的父亲就过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了嫁。祖母刘氏,怜惜我孤仃弱小,所以亲自抚养。我小时多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外面没有甚么近亲,里面又没有照看门户接待客人的僮仆。孤独冷清,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祖母刘氏早被疾病所缠绕,常卧病在床,我侍奉饮食药物,从没有停止侍奉离开过她。
及至我侍奉圣朝,蒙受清明的教化。前些时候,太守名叫逵的考察并推荐我做孝廉,后来刺史名叫荣的,举荐我成为秀才。我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主持,推辞不受任命。朝廷特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受到皇帝恩宠授职我当洗马。凭着我微贱的身份,竟能担任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大的恩遇便是肝脑涂地也报答不了的。我把自己的苦衷在奏章中一一呈报,推辞不去任职,皇命急切而严厉起来,责备我有意回避和怠慢,地方官逼迫我,催促我上路,州官登上门来,催迫得象流星坠落一样紧急。我想奉命效劳,而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重,想姑且依从自己的私意,自己的请求又不被准许。在作官与不作官之间,实在是进退两难。
我想,圣朝用提倡孝道来治理天下,凡是在世老年人,都能受到怜悯和抚养。何况我孤苦如此严重。况且我年轻时曾任职于伪朝,做过郎中和尚书郎等官,本意是想升官,并不以名声气节来自我标榜。现在我是亡国卑贱的俘虏,身份极为低贱,过分地承蒙皇上提拔,所给的恩惠又是那么优厚,我又怎敢拖延不就职,有别的非分企求呢?只不过因为祖母刘氏如太阳迫近西山一样,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人命危险,活不长久。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可能到今天,祖母没有我,也不可能过完剩下的日子,祖孙两人,相依为命,所以我实在不能废止奉养之事而远离祖母。
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因此我对陛下尽节的日子长,对祖母报答养育之恩的日子短。我怀着乌鸦反哺一样的心情请求您允许我奉养到祖母去世。我的辛酸苦楚,不只是蜀地的人及前太守逵和刺吏荣所能明明白白知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楚。但愿陛下怜悯我的诚心听从我微不足道的愿望,或许可以使刘氏侥幸地安度残年,那么我活着将不惜肝脑涂地,死后也要结草报恩。我象犬和马一样,怀着极其害怕的心情,拜上章表来禀告皇帝陛下。
例三:
为宋中丞自荐表
李白
臣某闻天地闭而贤人隐,云雷屯而君子用。臣伏见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七,天宝初,五府交辟,不求闻达。亦由子真谷口,名动京师。上皇闻而悦之,召入禁掖,既润色于鸿业,或间草于王言。雍容揄扬,特见褒赏。为贱臣诈诡,遂放归山。闲居制作,言盈数万。属逆胡暴乱,避地庐山,遇永王东巡胁行,道奔走,却至彭泽,具已陈首,前后经宣慰大使崔涣及臣推覆清雪,寻经奏闻。
臣闻古之诸侯,进贤受上赏,蔽贤受明戮。若三适称美,必九锡光荣,垂之典谟,永以为训。臣所管
李白,实审无辜。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一命不,四海称屈。伏惟陛下大明广运,至道无偏,收其希世之英,以为清朝之宝。昔四皓遭高皇而不起,翼惠帝而方来。君臣离合,亦各有数。岂使此人名扬宇宙而枯槁当年?传曰:举逸人而天下归心。伏惟陛下回太阳之高辉,流覆盆之下照。特请拜一京官,献可替否,以光朝列,则四海豪俊,引领知归。不胜
之至,敢陈荐以闻。
【译文】
我听说正气大道闭塞,贤人隐遁,时世动乱,君子出来治理。我谨见前任翰林供奉李白年纪五十岁,天宝初年,各种官府都征召他去做官,他不求声名著称,也象谷口这地方的子真那样,由于守道不仕而闻名于京城。皇上听说而感到高兴,召入宫廷,为帝王大业增姿添色,有时为皇上草拟诏书。雍容有度赞誉得宜,特别受到皇上的褒扬赏赉。后因奸臣使诈,才被放逐回归山林。闲居写作,字过数万。正赶上叛逆贼臣安禄山、史思明暴乱,逃避到庐山,遇上永王李东巡受胁迫随行,中途逃走,逃到彭泽,全部已经自首,前前后后的经过经宣慰大使崔涣和我推京审查而洗雪,很快将上报朝廷。
我听说古代诸侯,进荐贤士受很高的奖赏,蒙蔽贤士受到公开的杀戮。如果三适人才,就一定要给予大奖,记入史册,永远作为人们的榜样。我所监管的李白,经过审查实属无辜。怀有治国的才能,抵得过巢由这样高人逸士的节操,文章可以改变风俗,学问可以探究天上人间的疑问。没有授予一品官,天下人都为他叫屈。俯伏陛下国运广大,治国有方从来没有失误,接受这个稀世罕有的英才,作为清明朝廷的国宝。往昔“商山四皓”汉高祖屡请不至,辅佐惠帝方才出山。君臣之间的离合,也是命定非人力所能改变。怎能使这个名扬宇宙的人徒劳一生无所作为呢?书上说:“举荐隐逸之士能使天下人心归服。俯伏陛下反射太阳的光辉,照亮覆盆下的黑暗。特此为李白请求一个京城的官职,以此劝他从善改过,使朝廷更加光大,那么天下的人才,就会仰头远望投奔而来。不尽恳切之情,冒昧陈言推荐让皇上知道。
例四:
左参政乞致仕表
赵秉文
世属艰虞,必得非常之佐;运遭明圣,岂私无用之臣。辄沥危诚,仰干渊听。中谢伏念臣性惟朴鲁,材本下中,
素好道家之言,本乏时才之用。偶尘任使,无补涓埃。当圣皇嗣位之初,正国家有事之日,不图庸琐获玷选抡,委之以机务之烦,加之以师旅之重。王衍清谈,而本非经国;房琯虚誉,而素不知兵。在承平犹可冒居,而多难将何有补?岂但人言之可畏,实于贤路以恐妨。况从改岁以来,已及悬车之际,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投闲置散,乃分之宜,岂可徒恋明恩,久叨重任。伏愿皇帝陛下隆天地之施,廓日月之明,悯臣以才不逮人,固非饰让,许臣以老当致政,实不遑安。庶宽罪戾之忧,以毕始终之赐,全归为幸,得请是期。
【译文】
世道正赶上艰难困患时期,一定得有特别杰出的人辅政才行;有幸遇上贤明的君主,怎能如此偏爱(我这个)无能力的大臣。总是尽到心存戒畏的赤胆忠心,仰头镇定沉着地倾听君命。中射大人看我性情粗鲁,才学在下等偏中,一贯爱好道家学说,当时又缺乏人才驱使就荐用了我。(然而)偶尔有所重用,贡献却十分微小。当圣明皇上即位之初,正是国家多事的日子,皇上不顾我德行平庸选中了我,委之以机密事务,外加上治军的重任。王衍夸夸其谈,本来不是治国栋才;房琯徒有虚名,从来就不懂得行军作战。在天下太平时还可以冒混当官,在天下多难时凭什么来辅佐朝政?难道我仅仅是害怕人言,实在是怕堵塞了举贤荐能的道路呀!况且自从新年以来,我已到了悬车辞官的年龄,即使尽力就职,无能力办到的事也只能到此为止,置力于闲散,是把握分寸得宜,怎能白白地依恋贤君恩惠,长久承荷重任。请皇上大施天地的恩情,普照日月的光明,怜悯我才干不及别人,根本不是虚假在谦让,允许我因为年老该当归还政事,的确没有闲暇安逸之念。或许宽免我有罪的忧虑,来完成对我有始有终的恩赐,让我侥幸全身归田,能够请求到一个辞职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