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梅本是农家女,初中毕业就辍学回家种田了。她是个漂亮的村姑,面容姣好,身材匀称,心灵手巧。她相信爱情,有自己的梦想,二十岁那年嫁给了一个初中时期追求过她的男人。
男人大学文化,在学校当教师。在那城乡差别很大,户口等级森严的年代,咏梅嫁给这样的男人,绝对算是攀上高枝了。婚后,咏梅随夫来到远离老家的一所学校,过起了逍遥的二人世界生活。
在学生面前,她是个俏师娘,可在婆婆眼里,她就还是个不起眼的农村丫头。农村人么,就该在老家种地,跟丈夫到学校享福,这叫不会过日子!婆婆隔三差五的在儿子跟前嘀咕,农忙了,麦收了,叫你那婆娘回来干活!男人耳根软,似乎也变了,夫妻间变得磕磕绊绊,即使生了儿子,也没享受到多长温情的日子。
咏梅感到冤枉,她没有在学校享福。儿子没出生前,她和其他农村户口教工家属一起种学校的地。以前的农干校,有八九百亩农田,她是学校种田的临时工。一个刚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子,跟在几个四五十岁的大婶后面,头顶烈日面朝黄土艰辛劳作,心里很不是滋味。
生下儿子后,丈夫求领导给咏梅在学校里找了一份打字油印的差事。那是刻钢板加老式铅字打印的时代。一窃不通的咏梅,愣是在短时间内记住了那些小如豌豆大的铅字密密麻麻毫无规律的排布,逐渐适应了那份有一点技术含量的工作,结束了农妇生活。
好景不长,这种手工油印方式很快被电脑打印一体机取代,加之后勤服务社会化了,咏梅被淘汰出局。咏梅只好拜师学缝纫制衣,每天像上班一样晨去晚归风雨无阻。可手工制作的服装,毕竟比不上那花样翻新快的服装店成品衣裳,咏梅的生意半死不活,只能勉强糊口。
后来,她在一个偏僻农村小学当代课教师,教三四年级的语文课。咏梅虽只有初中文化,但她做事认真,有一股韧劲,学生的考试成绩倒还不错。代课结束,她又去了幼儿园,在那里她学会了弹风琴唱儿歌,竟也把幼儿园老师这份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随着农村师资力量逐渐增强,咏梅的代课老师、幼儿教师工作都面临危机。年近四十岁的咏梅,竟然不声不响地自学起会计课程。初中毕业的她,荒芜这么多年,有限的知识早还给老师,还能考到会计证?丈夫没信心,激将她说,你有本事考到会计证,我就帮你找份会计工作。
咏梅学会计,自有她的道理。学校里有的是学习便利条件,人才多多,况且那所学校早改成了职业学校,有的是财会老师,遇到不懂的问题,老师就在周围。咏梅白天在外打工,晚上挑灯夜战,经过一段时间的钻研,她还真的通过了考试,取得了会计证书。
咏梅的眼光没错,经济在发展,企业在增多,经常有招聘财务人员的信息,她跃跃欲试。开始,咏梅没有应聘经验,人家问,有没有做过账务工作?咏梅实话实说,没做过,才拿到会计证的,应聘结果可想而知。后来,咏梅听从周围人的建议,再遇类似面试,她面色坦然煞有介事:做过的,我都会。
一天财务工作经历没有的咏梅,做了一个企业的出纳会计。白天收一大堆的票呀什么的,记帐时简直不知道往哪儿填。晚上回来慢慢琢磨,再打电话向老师求教。在单位还不能表现出自己一窍不通,还要镇定自若。那单位财务总监常纳闷,私下里和别人谈论,你说她会吧,她好像不懂,你说她不会吧,过了一夜她又什么都懂。
在提心吊胆忐忑不安中,多少个难眠之夜的埋头摸索,咏梅终于摸出了门道,工作渐渐顺手,成了单位里一个业务娴熟的出纳会计,跑银行借贷、到税所报账,什么都能应付,且从没出现差错。
经过几年历练,咏梅现在已是做一个大型企业的财务总监了,财经院校毕业的小会计们跟在她后面当助手呢。以前每年冬天,咏梅的双手冻疮累累,紫疤隐在皮肤里,夏天仍可见斑斑点点。现在工作环境变了,咏梅的手再也没生冻疮,一直白白净净。她发髻高耸,穿着干练的白领族制服,拿着手包,有模有样,俨然一介白领丽人,公司里的人遇到她都恭敬的称她梅总。
咏梅说,她之所以考会计,除为了提升自己,也是为了给她读本三的儿子做个榜样。妈妈不年轻了,还在努力学习,你能不努力吗?儿子受妈妈励志精神影响,今年顺利考上了硕士研究生。
不知咏梅这个名字,是她没多少文化的父母取的,还是请文化人取的,倒是一个和她的性格特别贴切的名字。她就像一朵腊梅花,傲霜凌雪自强不息,永不向命运屈服,终于迎来了事业的春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