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工艺学与乳品饮料复习资料

(2010-10-02 21:35:01)
标签:

工艺学

乳品

饮料

复习资料

期末考

校园

分类: 校园记忆

第一部分   乳品

1.      乳的概念、常乳、异常乳?乳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

乳:是哺乳动物哺育幼儿从乳腺分泌的一种白色或略带微黄色的不透明液体。

常乳:                   异常乳:(生理异常乳、成分异常乳、病理异常乳)

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乳脂肪:含量一般为3%~5%

蛋白质:含量为3.0%~3.5%

乳糖:含量为4.6%~4.7%

乳中的无机物:除碳、氢、氧、氮以外的各种无机元素,含量很少

2.      试述牛乳的分散体系?

乳的分散体系:牛乳是一种复杂的胶体分散体系。

乳糖、水溶性盐类呈分子或离子状态溶于水中,其微粒直径小于或接近1nm,形成真溶液;

乳蛋白质其微粒直径约1~100nm,形成典型的高分子溶液;可列入胶体悬浮液范畴;

乳脂肪呈脂肪球状,直径100~10000nm,形成乳浊液。

3.      简述乳脂肪在乳中的存在状态?乳脂肪球膜的构造是如何影响乳脂肪的稳定性?乳脂肪的特点?

1)  乳脂肪以脂肪球的状态存在于乳浊液中。

2)  膜的内侧有磷脂层,它的疏水基朝向脂肪球中心,并吸附着甘油三酸脂,形成膜的最内层。磷脂的亲水基向外朝向乳浆,连结着亲水基强的的蛋白质,构成了膜的外层,其表面有大量结合水。这种构造使脂肪球稳定地分散于乳浆中。

3)是牛乳的主要成分之一,在乳中的含量一般为3%~5%。乳脂肪不溶于水,呈微细球状分散于乳浆中,形成乳浊液。

4.      酪蛋白的定义?在乳中的存在状态?酪蛋白的酸凝固原理?酶凝固原理?

1)酪蛋白:在温度20℃时调节脱脂乳的pH值至4.6 时沉淀的一类蛋白质

2)酪蛋白呈胶粒状态存在于乳中

3)酪蛋白胶粒对pH值的变化很敏感。当脱脂乳的pH值降低时,酪蛋白胶粒中的钙与磷酸盐就逐渐游离出来。当pH值达到酪蛋白的等电点4.6 时,就会形成酪蛋白沉淀。

4)牛乳中的酪蛋白在凝乳酶的作用下会产生凝固.

5.      牛乳中无机物的种类及存在状态?无机物对乳稳定性的影响?

1)乳中的无机物是指除碳、氢、氧、氮以外的各种无机元素,主要有磷、钙、镁、氯、钠、硫、钾等。此外还有一些微量元素。

2)牛乳中的盐类平衡,特别是钙、镁等阳离子与磷酸、柠檬酸等阴离子之间的平衡,对于牛乳的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6.      牛乳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其对判断牛乳的品质好坏的作用?

1)乳的色泽及光学性质:新鲜正常的牛乳呈不透明的乳白色或淡黄色。

2)乳的热学性质:牛乳的热学性质主要有冰点、沸点和比热。由于有溶质的影响,乳的冰点比水低而沸点比水高。

3)乳的滋味与气味:牛乳带有特殊的香味

4)乳的酸度和氢离子浓度:乳是偏酸性的,自然酸度为0.15%~0.18%

5)乳的比重和密度:正常乳的比重平均为d1515=1.023

              正常乳的密度平均为 d204=1.030

7.      加热对乳的影响包括哪几个方面?

加热对牛乳理化性质的变化

1)、形成薄膜(水分蒸发、蛋白质凝结。搅拌、减少水分蒸发)

2)、褐变(美拉德反应、乳糖焦化;温度、酸度高,糖还原力强)

3)、蒸煮味(乳球蛋白和脂肪球膜蛋白变性产生SH基)

4)、成分变化

8.      原料乳的验收方法、原理及其要求?

1)感官指标  正常牛乳白色或微带黄色,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的异物,不得有红色、绿色或其他异色。不能有苦、咸、涩的滋味和饲料、青贮、霉等其他异常气味。

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只有合格指标,不再分级。验收时的理化指标:

 

3)细菌指标 细菌指标有下列两种。采用平皿细菌总数计算法,按表中细菌总数分级指标进行评级;采用美蓝还原褪色法,按美蓝褪色时间分级指标进行评级。两者只允许用一个,不能重复。细菌指标分为四个级别

9.      消毒乳的种类和特点?

消毒乳又称杀菌鲜乳,系指以鲜牛乳为原料,经净化、杀菌、均质等处理,以液体鲜乳状态用瓶装或其它形式的小包装,直接供应消费者饮用的商品乳。

(1)按组成分类

a.普通消毒乳:以合格鲜乳为原料,不加任何添加剂而加工成的消毒鲜乳。

b.强化消毒乳:于新鲜牛乳中添加各种维生素或钙、磷、铁等无机盐类,以增加营养成份,但风味和外观与普通消毒乳无区别。

c.花色消毒乳:消毒乳中添加咖啡、可可和各种果汁,其风味和外观均有别

(2)按杀菌方法分类

a.低温长时杀菌乳:或称巴氏杀菌乳。牛乳经62~65℃、30min保温杀菌。

b.高温短时杀菌乳:72~75℃,保持15s杀菌,或80~85℃,保持10~15s

c.超高温杀菌乳:指牛乳加热至130~150℃,保持0.5~4.0s杀菌的方法

10.  消毒乳的加工原理、工艺及其质量控制?

工艺流程:标准化乳→预热均质→杀菌或灭菌→冷却→灌装→封口→装箱→冷藏

操作及质量控制

1)标准化:我国食品卫生标准规定,消毒乳的含脂率为3.0%。因此,凡不合乎标准的乳,都必须进行标准化。

2)预热均质:所谓均质就是将乳中脂肪球在强力的机械作用下破碎成小脂肪球。

均质乳优点:①风味良好,口感细腻;

②在瓶内不产生脂肪上浮现象;

③表面张力降低,改善牛乳的消化、吸收程度,适于喂养婴幼儿。

3)杀菌或灭菌:杀菌--将乳中的致病菌和造成缺陷的有害菌全部杀死,但并非百分之百的杀灭非致病菌。灭菌--杀死乳中所有细菌,使其呈无菌状态。但事实上,热致死率只能达到99.999%。

4)冷却:为了抑菌,增加保存性,需及时进行冷却。乳通过冷却后冷至4℃。

5)灌装、冷藏:目的主要是便于分送和零售,防止外界杂质,微生物再污染,保存风味和防止吸收外界气味而产生异味和维生素等成分的损失

11.  发酵剂的种类及其制备?

发酵剂是一种能够促进乳的酸化,含有高浓度乳酸菌的特定微生物培养物。     

1.乳酸菌纯培养物:一级菌种的培养,一般多接种在脱脂乳、乳清、肉汁或其他培养基中,或者用冷冻升华法制成一种冻干菌苗。

2. 母发酵剂:一级菌种的扩大再培养,它是生产发酵剂的基础。

3. 生产发酵剂:母发酵剂的扩大培养,是用于实际生产的发酵剂。

12.  发酵剂的质量检验指标?

1.凝块需有适当的硬度,均匀而细滑,富有弹性,组织状态均匀一致,表面光滑,无龟裂,无皱纹,未产生气泡及乳清分离等现象。

2.有优良的酸味和风味,不得有腐败味、苦味、饲料味和酵母味等其它异味。

3. 若将凝块完全粉碎后,质地均匀,细腻滑润,略带粘性,不含块状物。

4.按规定方法接种后,在规定时间内产生凝固,无延长凝固的现象。测定活力时符合规定指标要求。

13.  酸乳的种类、加工工艺及要点?

1)按发酵菌种分类1. 单菌发酵乳2. 复合菌发酵乳3.经乳酸菌和酵母菌发酵而成的产品

按成品的组织状态分类: 1.凝固型酸奶2.搅拌型酸奶

按成品的口味分类:1.天然纯酸奶 2. 加糖酸奶3. 调味酸奶4. 复合型或营养健康型酸奶5. 疗效酸奶

2)工艺流程:原料乳预处理→标准化→配料→均质→杀菌→冷却→加发酵剂→

(凝固型酸奶)  : (1)灌装→发酵→冷却→后熟

(搅拌型酸奶)  : (2)发酵→冷却→(添加果料)→搅拌→灌装→后熟

3) a原料乳的质量要求:原料乳必须是高质量的,酸度在18ºT以下,杂菌数不高于50万个/m1,总干物质含量不得低于11.5%。不得使用病畜乳如乳房炎乳和残留抗菌素、杀菌剂、防腐剂的牛乳。

b酸乳生产中使用的原辅料 (1)脱脂奶粉:一般添加量为1~1.5%。                                                                                      

    (2)稳定剂:明胶、果胶和琼脂,添加量0.1%~0.5%。                                 

    (3)糖及果料 :一般用蔗糖或葡萄糖作为甜味剂,添加量一般6.5%~8%

c配合料的预处理(1)均质:均质压力以25 MPa为好。

    (2)杀菌:通常原料乳经过90~95℃并保持5min的热处理效果最好。

d接种:杀菌后的乳要降温到发酵剂菌种最适生长温度。使用混合菌种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时,其温度应在42~44℃;使用乳酸链球菌及乳脂链球菌时,乳温应控制在28~30℃。

14.  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如何解决乳酸饮料的沉淀问题?

1)工艺流程:原料乳→杀菌→冷却→发酵罐内发酵→发酵乳→冷却、搅拌→混合调配→预热→均质→杀菌→冷却→罐装→成品

混合调配→稳定剂+糖浆+果料+水

2)添加稳定剂、多添加砂糖、均质处理、若添加果汁应将其进行澄清。

15.  干酪品种的分类及其特点?

干酪:是一种在牛乳或羊乳中加入适量乳酸菌发酵剂和凝乳酶制剂,使乳中的蛋白质凝固,排出乳清,将凝块压榨成型并经一定时间成熟而制成的乳制品。

  1. 天然干酪:以牛奶为原料制成,且未经发酵成熟的产品称为新鲜干酪;经长时间发酵成熟而制成的产品称为成熟干酪。统称为天然干酪
  2. 融化干酪: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天然干酪,经粉碎、混合、加热融化、乳化后而制成的产品,含乳固体40%以上。
  3. 干酪食品: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天然干酪或融化干酪,经粉碎、混合、加热融化而制成的产品.

16.  干酪的加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工艺流程:

    原料乳→标准化→杀菌→冷却→添加发酵剂→调整酸度→加氯化钙→加色素→加凝乳酶→凝块切割→搅拌→加温→排出乳清→成型压榨→盐渍→成熟→上色挂蜡→成品

1.原料乳的预处理:标准化、杀菌

2.添加发酵剂和预酸化选择合适的发酵剂种类和组成。取原料乳量的1%~2%已制好的工作发酵剂,并在30~32℃条件下充分搅拌3~5min。然后在此条件下发酵1h,以保证充足的乳酸菌数量和达到一定的酸度,

3. 添加凝乳酶通常按凝乳酶效价和原料乳的量计算凝乳酶的用量。用1%的食盐水将酶配成2% 溶液,然后加入到乳中,充分搅拌均匀(2~3min)后加盖。并在28~32℃下保温30min。

4凝块的切割、加温排乳清

5成型压榨 将堆积后的干酪块切成方砖形或小立方体,装入成型器中。成型器周围设有小孔,由此渗出乳清,

6加盐:①干腌法;②湿盐法  ③混合法

7成熟10~12℃温度、相对湿度85~90%的条件下,经一定时期(3~6个月),在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和凝乳酶的作用下,使干酪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生物化学变化的过程,称为干酪的成熟。

17.  掌握冰淇淋配料的计算方法?

1)制作配合表,一般以100kg为单位,各种原料的配合量就是配合比率(%)。

例1:配成的混合料成分为乳脂肪12.00,非脂乳固体10.00,砂糖15.00,乳化增稠剂0.50,总固体物37.500,可供选用的原料包括奶油,稀奶油,脱脂炼乳,脱脂奶粉,蔗糖和乳化增稠剂,要求奶油和稀奶油提供的乳脂肪各占一半,脱脂乳粉提供的非脂乳固体占一半,计算原料配合量。

①奶油的配合量     12.00×1/2×1/0.82=7.32

②稀奶油的配合量   12.00×1/2×1/0.40=15.00

③脱脂乳粉的配合量 10.00×1/2×1/0.87=5.15

④脱脂炼乳的配合量:奶油中非脂乳固体含量:  7.32×0.01=0.07

     稀奶油中非脂乳固体含量:15.00×0.051=0.77

     脱脂乳粉中非脂乳固体含量:5.15×0.97=5.00

     应由脱脂炼乳提供的非脂乳固体量:10.00-(0.07+0.77+5.00)=4.16

脱脂炼乳配合量:4.16×1/0.30=13.87

⑤砂糖的配合量:脱脂炼乳中蔗糖含量: 13.87×0.42=5.83

蔗糖的配合量(15.00-5.83)×1/1.00=9.17

⑥乳化增稠剂的配合量: 0.50×1/1.00=0.50

⑦加水量的计算:100.00– (7.32+15.00+5.15+13.87+9.17+0.56)=48.93

将上列原辅料的配合量(即配合比)与成分列成表格即成配合表

 

18.  冰淇淋的生产工艺及其控制?

工艺流程:  原辅料混合→均质→杀菌→冷却→成熟(老化)→凝冻

         →灌装→冷藏(软质冰淇淋)

→成型→硬化→包装→冷藏(硬质)

         →灌装→硬化→冷藏(硬质冰淇淋)

1.原料的配合

2.均质:第一段为14~18Mpa ;第二段为3-4Mpa

3.杀菌: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低温间歇杀菌(68℃30min、75℃15min )高温短时杀菌(80~83℃30s )和超高温瞬时杀菌三种方法

4.成熟:指杀菌后的混合料应迅速冷却至0~4℃,并在此温度下保持一定的时间进行物理成熟。成熟时间一般约为4~12h 。

5.添加香料:于成熟终了混合料中添加香精、色素等,通过强力搅拌,在短时间内使之混均匀 

6.凝冻    

19.  影响冰淇淋膨胀率的因素?

1)膨胀率指单位体积混合料的质量与风容积冰淇淋的质量之差除以同体积冰淇淋质量的百公比

2)温度,时间,空气进量

20.  乳粉加工的关键环节?

标准化、均质、原料乳的验收及预处理

21.  第三代婴儿配方粉的特点?

1)乳中有效成分的完善及根据婴儿发育需要添加各类营养素是当今婴儿奶粉重点研究的内容。

2)在婴儿配方奶粉中添加乳铁蛋白、溶菌酶、免疫球蛋白、蛋白肽等成分,提高婴儿免疫力。

第二部分    软饮料工艺学

软饮料--乙醇含量在0.5%以下的饮用品。

1.简述软饮料用水对水质的一般要求。

 

2.什么是水的硬度、碱度,说明水的硬度、碱度对饮料生产的影响。

1)硬度:指水中离子沉淀肥皂的能力。一般指水中钙、镁离子盐类的含量。

2)碱度OH-、CO32-、HCO3- 分别称为氢氧化物碱度、碳酸盐碱度和重碳酸盐碱度。

 

3.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分别说明石灰软化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的软化原理、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1)硬水软化的方法主要有:石灰软化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

a石灰软化法:在水中加人石灰等化学药剂,在不加热的条件下除去Ca2+,Mg2+,降低水的硬度,达到水质软化的目的。主要除重碳酸钙和镁及CO2

b离子交换法: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交换离子的能力,按水处理的要求将原水中所不需要的离子通过交换而暂时占有,然后再将它释放到再生液中,使水得到软化的水处理方法

   c反渗透法:利用施加一个大于原水渗透压的压力,使原水中的纯水透过反渗透膜,而将水中的溶解物质截留,以达到水纯化的目的。生产纯净水用此方法。

 d电渗析法:在电场的作用下,使水中的离子分别透过阴离子和阳离子膜,达到降低水中溶解的固形物的目的。广泛用于苦咸水脱盐,在某些地区已成为饮用水的主要生产方法。

4.水消毒的方法有哪些?分别说明其杀菌原理。

1)消毒方法: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

氯消毒:基于氯在水中生成次氯酸,当其以分子状态进入微生物菌体内部时,由于强氧化作用,破坏了微生物的酶系统,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紫外线消毒:营养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吸收了紫外光谱的能量,导致蛋白质变性,微生物死亡。

臭氧消毒:臭氧在水中易分解成O2和一个活泼的氧原子,氧原子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使水中的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的酶、有机物等发生氧化反应,达到杀菌目的。

5.简述碳酸饮料的分类及特点。

1、分类 

     果汁型  -原果汁含量不低于2.5%

     果味型  -以果香型食用香精为主要赋香剂,原果汁含量低于2.5%

     可乐型  -含有焦糖色素、可乐香精、水果香精等

     低热量型-用甜味剂代替糖

     其它型  - 运动汽水、姜汁汽水等

6.碳酸饮料一次灌装法、二次灌装法的工艺流程,并对比其优缺点。

一次罐装法(预调式)             二次罐装法(现调式)

 

 

7.简述原糖浆的制备方法。

 

 

8.简述调和糖浆的配制方法,并说明投料顺序应遵循的原则。

1)工艺流程:砂糖→称量→溶解→过滤→杀菌→冷却→脱气→浓度调整→配料→精滤(均质→杀菌 →冷却→贮存(缓冲罐)→糖浆。

2)糖浆调配时的投料顺序:

     调配量大的先调入,                如糖液、水;

     配料间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间开调入,如酸和防腐剂;

     黏度大,易起泡的原料较迟调入,    如乳化剂、稳定剂;

     挥发性的原料最后调入,            如香精、香料。

     一般顺序为:糖液→防腐剂→甜味剂→酸味剂→果汁→乳化剂→稳定剂→色素→香精→加水定容

9.简要说明启闭式、等压式和负压式灌装的基本原理?

     启闭式灌装--老式灌装方法。通往瓶子的阀门只有两条通路,一是料槽、一是通往大气,经多次启闭,装满为止。

     等压式灌装--通往瓶子有三条通路。

     负压式灌装--用于非碳酸饮料,啤酒。

     加压式灌装--通过活塞筒及单向阀将定量的汽水压入瓶中。

10简述碳酸饮料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产生原因?

     杂质--主要指肉眼可见 。瓶子及盖、水、原料过滤、机件碎屑 、管道沉淀物等。

     混浊与沉淀--出现白色絮状物,使饮料混浊不透明或沉淀物。主要是由于物理作用、化学反应和微生物活动引起的。

     变色与变味--出现变色、退色等现象,特别是受到阳光的长时间照射。氧化、微生物繁殖。

     气不足或爆瓶

     产生胶体变质

11.果蔬汁加工对原料的基本要求?

     1、原料应有良好的风味和芳香味,色泽稳定,酸度适中,并在加工和贮存过程中保持优良品质,无明显不良变化。

     2、汁液丰富,取汁容易,出汁率较高。

     3、原料新鲜,无烂果。采用干果原料时,应无霉烂或虫蛀。

12.果蔬汁取汁方法有哪些?各有和特点?

     压榨法:含果汁丰富的果实。

     加水浸提的方法:含汁液较少的果实

13.澄清果汁与混浊果汁在工艺上有何差异?

澄清和过滤:生产澄清果汁,不仅要除去新鲜榨出汁中的全部悬浮物,而且要除去容易产生沉淀的胶粒。

混浊果汁--除去分散在果汁中的粗大颗粒或悬浮粒的过程

均质:均质是混浊果汁制造上的特殊操作。

14.果蔬汁常见的质量问题?如何解决?

混浊与沉淀:

     澄清果蔬汁:出现后混浊。

在生产中针对这些因素进行一系列检验。如后混浊检验、果胶检验、淀粉检验、硅藻土检验等

     混浊果蔬汁和果蔬带肉饮料:贮藏、销售过程中产品分层、澄清以及沉淀。

               用均质和添加稳定剂解决。

     柑橘类混浊果汁:混浊汁的澄清和浓缩过程中的胶凝化。

取汁后要及时加热钝化果胶脂酶,

变色:主要是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引起的。

     主要防止措施有:①加热钝化酶的活性;②破碎时添加抗氧化剂;③添加有机酸抑制酶的活性,因为多酚氧化酶最适pH为6.8左右;④隔绝氧气,破碎时充入惰性气体创造无氧环境和采用密闭连续化管道生产。

变味果蔬汁的变味如酸味、酒精味、臭味、霉味等

控制加工原料和生产环境,采用合理的杀菌条件来解决

     使用3片罐装的果蔬汁有时有金属味

采用脱气工序和选用内涂层良好的金属罐,就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农药残留:选择一些适宜的酸性或碱性清洗剂也能有助于降低农药残留

果蔬汁掺假:

15.果蔬汁为什么要进行非热加工?目前主要有哪些非热加工技术?

1)有减少营养损失和保持新鲜度等优点

2)超高压杀菌;紫外线杀菌;脉冲电场技术

16.豆乳生产过程中豆腥味产生的原因?生产上除去豆腥味的措施?

1)豆腥味是大豆中脂肪氧化酶的催化作用

 

2)除去豆腥味的措施      调节pH值至碱性

钝化脂肪氧化酶   频电场处理

加热法

               真空脱臭法

豆腥味的脱除: 酶法脱腥

豆腥法掩盖法

17.豆乳生产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控制?

 

     1.豆腥味的产生与防止

     2.苦涩味的产生与防止

     3.抗营养因子的去除

     4.豆乳沉淀现象的产生及防止

18.我国瓶装水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1.饮用天然矿泉水: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泉水;含有一定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2.饮用纯净水: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水源,采用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去除水中的矿物质、有机成分、有害物质及微生物等加工制成的水

3.其他饮用水:由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釆自地下形成流至地表的泉水或高于自然水位的天然蓄水层喷出的泉水或深井水等为水源加工制得的水。

19.比较饮用矿泉水和饮用纯净水生产工艺的异同?

饮用矿泉水生产工艺流程:引水→曝气→过滤→消毒→超滤→充气→灌装

纯净水生产工艺:

反渗透生产工艺流程:原水→预处理→反渗透→灭菌→精滤→成品

20.茶饮料的工艺要点及其质量控制?

工艺流程:茶叶→热浸提→过滤→茶浸提液→调配→过滤→加热灌装→密封→杀菌→冷却→检验

1.茶叶要求:

     1)当年加工的新茶,无烟、焦、酸、馊等异味;

     2)不含非茶类物质;

     3)无金属及化学污染,农药残留不超标。

2.水:最好是去离子水。

3.浸提方法:萃取温度高,对茶萃取液色泽有不利影响。萃取时间长易造成茶汤成分氧化。最佳萃取温度和时间:70-100℃ ,20min。

4.调配:精滤的茶浸提液稀释至适当的浓度,按制品的类型要求加入糖、香精等配料。

5.灌装:调配后过滤,要过200目尼龙布。加热到85—95℃进行热灌装,或UHT杀菌,低温灌装。

6.杀菌:采用高压杀菌。121℃,3一13min或115℃ ,15min。

21.茶饮料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茶饮料混浊沉淀的形成

茶的浸提汁放冷后,会出现乳酪状的混浊物,这种现象称为“冷后浑”,这种混浊物称为茶乳酪。

     温度-茶乳酪在室温以下极易形成,但在加热的条件下又可消除;

     浓度-茶汁中咖啡碱含量越多,茶乳酪形成量越多;

     酸和碱- 在茶叶浸提液中加入酸或碱对茶乳酪形成有明显的影响,并以此作为解决茶沉淀的重要依据。

2.解决沉淀的方法

(1)碱转溶法

①亚硫酸盐转溶   ②苛性碱转溶   

(2)浓度抑制法

(3)酶促降解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