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尼采的诗:《孤独》

(2013-05-13 21:29:50)
标签:

杂谈

分类: 哲学思考
   具有波兰贵族血统的尼采一生写过很多诗。他的诗像他的哲学一样,充满了铁与火的激情。其中也不乏意境深远的哲理诗。有一首诗在余杰给摩罗《耻辱者手记》写序的一文中引用过。那首诗是尼采《孤独》的前半部分,原文如下:

                    停下来,呆若木鸡
                    你回眸远视,任凭时光流逝
                    难道你真的丧失了理智
                    要在冬天来临之前,将这个世界回避

                    这个世界犹若一扇开启的大门
                    门外却是无垠的荒寒大漠
                    那个和我失去同样东西的人
                    已无法找到立足之地

                    你停下来,面如土色
                    你注定要在这寒冬中迷失方向
                    如同那直上的炊烟
                    在不停地寻找更加寒冷的空间

       这首诗充满了奇特的象征主义色彩。它给人的感觉首先不是诗,而是一幅十九世纪象征主义的绘画杰作。同时充满了冷硬与荒寒的色彩。但是这首诗不是很好理解它的内涵,我冥思很久,只觉诗高意远,意境深邃,一直想把这首诗的象征意义搞明白。但“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没有办法,我只能自己索解一番了。

        最近阅读汪丁丁《记住未来》中《知识与信仰》这篇文章,汪丁丁引用了尼采的一句话来说明知识的目的。突然联想到此诗,灵光一闪,仿佛豁然有解。

       尼采这句话是这样说的,“直接的最真诚的求真知的意志,其结果是彻底的虚无主义。”尼采是在1900年说这句话的。说这话时,尼采正处于梅毒的晚期发作。在疯癫与极度亢奋中或许最能接近真知?

        我认为“你停下来,呆若木鸡,你回眸远视,任凭时光的流逝”是指那个“最真诚的求真知的人”人苦苦追寻知识(真知),一直到了知识的最边缘(极限处)。这一点和王国维提到治学的三层境界的第一境很相似: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对学问的体会,东西方的哲人竟如此的相似!

         “大门”即是知识最边缘的象征,也是一个理智极限的象征。那个“以知识本身为目的”的人必然到达的最后边缘。在这个极富象征意义的大门前,尼采开始喃喃自语,反躬自问,“难道你真的丧失了理智,要在冬天来临之前,将这个世界回避?”“理智”在这里是指运用理智的逻辑判断能力。因为在知识的最边缘(极限处),有两种可以提供的选择:一是勇敢地跨出大门。所谓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等待你的或许就是那“无限的荒寒大漠”。而这个“无限的荒寒大漠”在我的理解就是象征那彻底的虚无主义;另一种情况就是掉头而走,放弃理智的思考和求索。“丧失理智”不是指真的丧失,而是指这个人选择了“丧失”,选择了“放弃理智的思考和判断”,用康德的话说就是“推拒知识以便为信仰留余地。”

      这个信仰就不是指“理智”了,在这里,“理智显得非常窘迫,已无能为力了。”那么,我们就在知识的极限处,获得信仰。信仰在理性的边缘,跨越了理性,超越了理性。赋予这个世界有意义的存在,没经过理性的信仰是迷信,在理性边缘处获得信仰是理性升华后的结晶。

       “那个和我失去同样东西的人,已经无法找到立足之地。”这是尼采最后的内心独白:他既不想跨出大门,进入虚无之境,也不想掉头而走,放弃理智的思考。从而使他在知识的极限处获得信仰。自然,他面临的最后结果只能是“无法找到立足之地。”

        这个心境和鲁迅先生说的“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非常类似,有人曾经评价鲁迅时,用了“托尼思想,魏晋文章”八个字,这也是得到鲁迅自我认可的评定。“托”是指的托尔斯泰,“尼”就是指尼采。百年前的鲁迅就发现尼采思想中具有反现代的倾向,“超人说”的提出就是对世俗最好的反抗。事世无常,任其沧海横流,千变万化;任其波涛云诡,浊浪滔滔,蓝血的精神贵族始终那么孤傲地立着,突兀在群山之颠,翻涌在万倾之中。

      尼采面对两难,是否进退失据?答案是否定的。灯火阑珊处,自有耐寒人。

      “你注定要在寒冬中迷失方向,如同那直上的炊烟,在不停地寻找更加寒冷的空间。”在理智失去力量的地方,还有人“九死无悔”地坚守。这就是尼采———一个用疯狂结束了他的哲学和人生的人。

     他的一生是铁的意志和血的火焰,还有那伟大的重估一切价值的雄心和壮志。在尼采面前,疯狂确实渺小到忽略不计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