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秘:主宰情绪的神秘化学物质
(2011-02-14 20:30:48)
标签:
杂谈 |
分类: 自然奥秘 |
忧伤、愤怒、喜悦或冲动的情绪总是交替出现在人的生活当中。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这些情绪和感觉的产生,完全是心理方面的作用。但经过心理学家、生理学家、医学家孜孜不倦地探索,发现这些生理行为产生的因素,还与颜色、声音以及体内的一些化学物质密切相关。 色彩—— 远古时代,人们就相信颜色具有某种魔力,而今天,科学家们也认为不同的颜色对人的身体、情绪、思想和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 国外曾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情:过去英国伦敦的菲里埃大桥的桥身是黑色的,常常有人从桥上跳水自杀。由于每年从桥上跳水自尽的人数太惊人,伦敦市议会督促皇家科学院的科研人员追查原因。开始,皇家科学院的医学专家普里森博士提出这与桥身是黑色有关时,不少人还将他的提议当做笑料来议论。在连续3年都没找出好办法的无奈情况下,英国政府试着将黑色的桥身换掉后奇迹就发生了。桥身自从改为蓝色后,跳桥自杀人数就减少了56%,普里森为此而声誉大增。 心理学家对颜色与人的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并从中发现奥秘。不同的颜色可通过视觉影响人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导致人体荷尔蒙的增多或减少,使人的情绪发生变化。红色使人情绪饱满、热烈;蓝色让人心胸开阔;灰色使人感到郁闷、空虚;黑色给人庄严、沮丧和悲哀之情;白色让人感觉轻快。总之各种颜色都会给人的情绪带来一定的影响,使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变化。 在临床实践上,学者们对颜色治病也进行了研究,效果很好。高血压病人戴上烟色眼镜可使血压下降;红色和蓝色可使血液循环加快;病人如果住在涂有淡蓝色、淡绿色、淡黄色墙壁的房间里,心情会安定、舒适,有助于恢复健康。由此可见,颜色不但可以影响人的情绪,而且还对人的健康发生影响。 冲动——缘于5-羟色胺 你明知道在高速公路上飙车是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却总是手痒痒,控制不住。疏不知,那是你体内的5-羟色胺在作怪。 5-羟色胺是一种传递神经信号的物质,许多抗抑郁症药物都含有这种物质。它不仅能够较大程度地影响到睡眠和食欲,同时也对人类情绪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大脑中这种物质含量较低,人就比较容易产生情绪上的冲动,做出一些不理智甚至是很危险的事情来。由于人体制造5-羟色胺所需的关键性氨基酸只能通过饮食获得,因此有些人在饥饿时会表现得比较好斗。事实上,大脑缺乏5-羟色胺的症状并非只是在某些人身上出现,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种现象,只不过在有的人身上表现得重一些,而在另一些人身上表现得轻一些。 那么,用什么方法来控制这种冲动行为呢?研究发现,一种被称为TPh2的酶最终控制着大脑中5-羟色胺分泌量的多少。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通过TPh2来生产一种能够改变大脑中5-羟色胺水平的药物。一旦这种药物研制成功,那些老是风风火火、冒冒失失的人,言行就可能会大大改变,他们在别人面前将好像换了个人似的,走路四平八稳、说话轻声细气、字斟句酌,做事慢条斯理、不徐不疾,总之,变得很理性、稳重。此外,利用这项研究成果,也可以更好地减少和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快感—— 人为什么能产生兴奋的情绪?在一次愉快的旅行后、一次忘情的约会后……人们兴奋的心情总是久久不能平复,这样的兴奋与快乐是怎样引发的? 现在,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导致快感的化学物质,其中一种成分就是“多巴胺”。 多巴胺是大脑中一组名为“单胺”的化学成分中的一种,单胺又是神经递质家族中的一员,神经递质同人的很多性格和行为相关,例如快乐、抑郁、攻击、进食和性等等。多巴胺是在大脑中部的神经元细胞体内合成的,在大脑深处有一片被称为“伏隔核”的区域,该区域含有丰富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产生多巴胺并且对其作出反应。伏隔核是大脑的兴奋区和快感中枢,在此区域中释放多巴胺就会使人感到极度快感。 单是多巴胺本身并不足以产生如此神奇的作用。多巴胺只是一把开锁的钥匙,这把锁被称为“受体”,它是位于大脑细胞表面的一大片蛋白质。只有多巴胺可以识别受体,其他化学物质都无法识别它,正如只有一把正确的钥匙才可以打开一把锁一样。当多巴胺进入等候已久的受体时,机体就打开了,大脑内部就会开始进行一系列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让人感到了快乐。 心烦—— 许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好端端的,突然就会感到一阵心烦意乱、躁动不安。这种看似无缘无故、莫名其妙的精神状况,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实际上,这是人体内一种被称为“梅拉多宁”的物质在作怪。 梅拉多宁是人体内的一种激素,在每个人的体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分泌和积聚,如果它在人体内积聚过多时,就会作用到人的大脑中主管情绪的区域,导致人的情绪发生变化,如烦躁、沮丧等,甚至精神忧郁、乱发脾气。所以,当你既不是因为工作,也不是因为家庭琐事而突如其来地感到烦闷时,你就应该想到,是不是可恶的梅拉多宁又在兴风作浪了? 一般情况下,梅拉多宁所导致的情绪不良通常比较短暂,短则十几分钟,多则几个小时,对身体和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也就不必太介意。但是,如果梅拉多宁分泌过于异常,就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加以重视,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消除这种影响。最好的方法是,清晨早点起床,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晒晒太阳,因为梅拉多宁激素在夜间产生较多,而清晨时清新的空气和明媚的阳光有助于消除梅拉多宁物质,这样就可使人变得轻松、愉快,不良情绪逐渐消失。 轻生—— 钴胺素缺乏可导致 钴胺素又叫维生素B12,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钴胺素的缺乏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是会出现肝功能和消化功能障碍、疲劳、记忆力衰退、抵抗力降低、发生造血障碍、贫血、皮肤粗糙和皮炎等。一般人是怎么也不会把自杀行为与钴胺素的缺乏联系起来的。但实际上,新的研究表明,钴胺素缺乏不仅能引起纯生理上的不良反应,而且还会造成抑郁症等精神上的疾病,这在医学上也是很早以前就有定论的。只不过,钴胺素严重缺乏时甚至会导致厌世自杀,却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因为医学研究人员在对部分不明原因的自杀者的尸体做病理切片分析时发现,他们体内都有一个共同的奇怪现象,那就是严重缺乏钴胺素。此外,研究人员还对一些自己也说不出什么理由,莫名其妙地就产生轻生念头的自杀未遂者做了类似的研究分析,结果也证实了他们身上都严重缺乏钴胺素。并且,通过对这些人进行服用一定量的钴胺素实验之后,他们头脑中的悲观绝望念头果然由此淡漠甚至完全消除,进而会对自己当初为什么会产生那些奇怪和极端的念头而感到可笑和不解。所以,认为钴胺素缺乏能导致人自杀行为的说法并非凭空杜撰。 至于为什么缺乏钴胺素会导致人的消极悲观情绪,甚至最终绝望自杀,还有待于科学家进一步地研究分析。但对于人类来说,发现这种因果关系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全世界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结束自己的生命。在这些轻生者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自杀动机不明的。如果清楚他们自杀的原因是缺乏钴胺素,就可以对症下药,让他们多食用富含钴胺素的动物肝、肾、鱼、牛奶,或者是服用适当剂量的维生素B12药物,就可以打消他们那种可怕的弃世念头,使他们重新变得积极乐观,热爱和珍惜生命。 夜晚—— 许多文字工作者喜欢在夜晚工作,因为那个时候他们能写出感情充沛、有感染力的文章。同时,因为人在夜晚感情最容易冲动,犯罪活动也多发生在夜晚。如果在晚上求爱,成功率比白天要高很多。我们也经常会感觉,晚上我们似乎远离了现实,心情舒畅,一切困难似乎都算不上什么。而清早醒来,又会觉得回到了现实中,忧愁烦恼似乎又回来了。 生物学者研究发现,大脑活动需要很高的营养来支持,人的新陈代谢在早晨比较缓慢,血糖含量处于一天中的最低水平,人的思维活动不会太活跃。 晚上,人的新陈代谢比较活跃,有足够的能量来支持思绪活动,因此往往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思维也更加灵活。 从大脑科学角度来讲,人的思维活动是由大脑额叶系统和颞叶系统来控制的,情绪活动是由大脑边缘系统来控制的。思维活动和情绪活动有一定的对抗性。如果额叶系统和颞叶系统活动较多,大脑边缘系统的活动则受到一定的制约,这时候思维活动就会占上风。反之,思维活动则会处于劣势。白天,大脑额叶系统和颞叶系统兴奋,人们处于理性思维活动的巅峰;晚上,大脑边缘系统活动相应加强。因此,在晚上人们通常感情非常丰富,容易冲动,也容易被感动。 当然,作为一种具有高等智慧和高度社会化的生物,人的情绪还与社会环境、生活因素以及人际交往息息相关,这正是人的情绪为什么如此复杂、微妙、多变并且难以琢磨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