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发表的经典物理学论文 【图/德语原文】

标签:
相对论爱因斯坦 |
分类: 科学技术 |
《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
《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方法》、
《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
《布朗运动的一些检视》。
论文均发表在《物理年鉴》上。而正是这些论文为物理学革命吹响了冲锋号。因此这一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100年后的2005年也因此被定为“世界物理年”。
3月17日完成《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Über einen die Erzeugung und Verwandlung
des Lichtes betreffenden heuristischen
Gesichtspunkt,发表在《物理年鉴》上),认为光即具有波动性也具有粒子性,是波动和粒子的统一,光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它只能整个地被吸收或产生出来。应用光量子理论,爱因斯坦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光量子理论把1900年普朗克创立的量子论大大推进一步,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波粒二象性,为玻尔的原子理论和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光的波粒二象性也为唯物辨证法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论据。因为这篇论文爱因斯坦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4月,向苏黎世大学提交学位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方法》(Eine neue bestimmung der moleküldimensionen),取得了博士学位,这篇论文他是题献给好友格罗斯曼的。 1906年发表在《物理年鉴》上。
5月11日完成了《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 (发表在《物理年鉴》上,Uber Die von der molekularkinetischen Theorie der Wärme geforderte Bewegung von in ruhenden Flüssigkeiten suspendierten Teilchen)。这是一篇关于布朗运动研究的论文,指出微粒的运动是液体分子对微粒碰撞一种剩余涨落,证实了分子和原子的真实性。
另外在5月还完成了论文《布朗运动的一些检视》(Zur theorie der brownschen bewegung,发表在《物理年鉴》上),进一步充实了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
1905年6完成《论动体的电动力学》(Zur elektrodynamik bewegter
Körper,发表在《物理年鉴》上)。这是一篇物理学中有划时代意义的文献。提出了狭义相对性理论,解开了“以太”之谜,彻底抛弃了绝对时空观。
1905年9月完成《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Ist die Trägheit eines Körpers von seinem Energieinhalt abhängig? 发表在《物理年鉴》上),这是一篇关于狭义相对论应用的补充性论文。文中指出“物体的质量可以度量其能量”,随后导出了E = mc2的公式,为核能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六篇论文,分别在三个领域里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物质结构原子论、量子理论和狭义相对论。正如爱因斯坦自己说的:“为什么总是在相对论上费口舌,我还做了其它的许多事情”。而且,爱因斯坦的贡献远远不止在物理学上。
引力使光线弯曲是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的广义相对论的理论结果。广义相对论是狭义相对论在非惯性系下的推广,它包括广义协变原理、等效性原理、时空弯曲理论和引力理论,并给出了光谱线引力红移、引力场使光线偏转和水星近日点的进动为每一百年43秒等结论。实际上,在1911年他就发表了一篇名为《关于引力对光传播的影响》的论文。1915年提交的四篇论文标志着完整的广义相对论理论的建立。他于1915年11月在普鲁士科学院上作了发言,其内容正是著名的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这个方程描述了处于时空中的物质是如何影响其周围的时空几何,并成为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核心(Die Feldgleichungen der Gravitation, Sitzungsberichte der Preuss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zu Berlin. 1915: 844–847)
在这四篇论文中,他提出了新的看法,证明了水星近日点的进动,并给出了正确的引力场方程。至此,广义相对论的基本问题都解决了,广义相对论诞生了。
1916年,爱因斯坦完成了长篇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Die grundlage der allgemeinen relativitätstheorie, Annalen der Physik. 1916, 49)。在这篇文章中,爱因斯坦首先将以前适用于惯性系的相对论称为狭义相对论,将只对于惯性系物理规律同样成立的原理称为狭义相对性原理,并进一步表述了广义相对性原理:物理学的定律必须对于无论哪种方式运动着的参照系都成立。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认为,由于有物质的存在,空间和时间会发生弯曲,而引力场实际上是一个弯曲的时空。爱因斯坦用太阳引力使空间弯曲的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进动中一直无法解释的43秒。广义相对论的第二大预言是引力红移,即在强引力场中光谱向红端移动,20年代,天文学家在天文观测中证实了这一点。广义相对论的第三大预言是引力场使光线偏转,。最靠近地球的大引力场是太阳引力场,爱因斯坦预言,遥远的星光如果掠过太阳表面将会发生一点七秒的偏转。1919年,在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的鼓动下,英国派出了两支远征队分赴两地观察日全食,经过认真的研究得出最后的结论是:星光在太阳附近的确发生了一点七秒的偏转。英国皇家学会和皇家天文学会正式宣读了观测报告,确认广义相对论的结论是正确的。会上,著名物理学家、皇家学会会长汤姆孙说:“这是自从牛顿时代以来所取得的关于万有引力理论的最重大的成果”,“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最伟大的成果之一”。爱因斯坦成了新闻人物.
1916年他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该预言在1978年也得到了证实。1916年8月完成的《论辐射的量子性》一文中,爱因斯坦提出了受激辐射理论,成为激光的理论基础。
1917年,发表的《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所做的考察》(Kosmologische Betrachtungen zur allgemeinen Relativitätstheorie, Sitzungsberichte der Preuß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1917: 142)被认为是现代宇宙学的开创性论文。论文以科学论据推论宇宙在空间上是有限无边的,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大胆的创举,使宇宙学摆脱了纯粹猜想的思辨,进入现代科学领域。
1921年,由于爱因斯坦在光电效应方面的研究,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科学院的公告中并未提及相对论,原因是认为相对论还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