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医用药心得

(2012-11-03 23:10:52)
标签:

北京汉唐四明

医学研究院

梁全龙

健康

杂谈

分类: 医话
用药心得
仅供参考
    1.秦艽退黄最妙,以其性能退阳明经湿热邪气也。若无湿热则恐伤燥,又宜慎用。清.程杏轩《医述.卷八》
 
    2.石膏其性,一、善清头面之热,二、善清咽喉之热,三、善清瘟疹之热,四、善清痰喘之热。 民国.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3.大黄去积,水荡之也;巴豆去积,火燎之也。  清.高鼓峰
    4.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 清.杨士瀛《仁斋直指方》
   
   5.荆芥最散血中之风。 清.汪昂《医方集解》
    6.木香行气,平肝实肠;厚朴散满,行水平胃。 清.汪昂《医方集解》
   
   7.盖外无恶寒发热身痛之表证,则不必用桂枝;内无眩悸吐涎之里证,则不必用肉桂。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8.吴茱萸为厥阴之主药,上可温胃寒,下可救肾阳。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9.柴胡散胆经之专药,即能散其郁勃之气,复能解其郁结之热,郁中有热,故风药不能治而柴胡能治之也。 清.张聿青《张聿青医案》
    10.气燥血必燥,清气药中略加花粉、知母;血燥气亦燥,滋燥药中可加入芦根、石斛。清.王旭高《医学当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