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十三)

(2012-09-20 08:34:55)
标签:

北京汉唐四明

医学研究院

梁全龙

健康

分类: 专业知识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十三)

    <目录>卷之十二

    <篇名>滞下叙论

    属性:《经》中所载,有血溢、血泄、血便、注下,古方则有清浓血及泄下,近世并为痢疾, 其实一也。但以寒、热、疳、蛊,分为四门,未为至当。且疳蚀疮脓,中蛊下血,与利脓 血,证状大别。疳蚀虽下赤白,当在疳湿疮门;蛊利清血,当在中毒蛊门。今之滞下赤白者 至多,皆是冷热相搏,非干疳湿蚀疮类;下利清血亦多,与中蛊毒者大异。临视须详,不可 道听,治法差互,立见夭伤,勉之勉之。

 

    <目录>卷之十二

    <篇名>滞下三因证治

    属性:病者滞下,人皆知赤为热,白为寒,而独不知纯下清血为风,下如豆羹汁为湿。夫六气 之伤人,初无轻重,以暑热一气,燥湿同源,收而为四,则寒热风湿,不可偏废。古方云∶ 风停于肤腠后,乘虚入客肠胃,或下瘀血,或下鲜血,注下无度,湿毒下如豆羹汁,皆外所 因之明文也。古方有五泄,因脏气郁结,随其所发,便利脓血,作青黄赤白黑之不同者,即 内所因也。又饮服冷热酒醴醯醢,纵情恣欲,房室劳逸,致损精血,肠胃枯涩,久积冷热, 遂成毒痢,皆不内外因。治之,先推其岁运以平其外,察其郁结以调其内,审其所伤以治不 内外,使条然明白,不至妄投也。

 

    <目录>卷之十二\滞下三因证治

    <篇名>白头翁汤

    属性:治热痢,滞下下血,连月不瘥。

白头翁(二两) 黄连 柏皮 秦皮(各二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服。

 

<目录>卷之十二\滞下三因证治

<篇名>桃花丸

属性:治冷痢腹痛,下如鱼脑白物。

赤石脂( ) 干姜(炮,等分)

上为末,蒸饼糊丸。米饮下三五十丸。

 

<目录>卷之十二\滞下三因证治

<篇名>胃风汤

属性:治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胁虚满,肠鸣 痛;及肠胃 湿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无度,并宜服之。(方见失血门风痢下血证)

 

<目录>卷之十二\滞下三因证治

<篇名>露宿汤

属性:治风痢纯下清血。

杏仁(七粒,去皮尖) 若木疮(一掌大) 乌梅(两个) 草果(一个) 酸石榴皮(半个) 青皮(两个) 甘草(二寸)

上为锉散,作一剂。水二碗,生姜三片,煎七分碗,露星宿,次早空心服。

 

<目录>卷之十二\滞下三因证治

<篇名>苦散

属性:治脾受湿气,泄利不止,米谷不化。

黄连(去须,锉如豆) 吴茱萸 白芍药(锉如豆,各二两,同炒令赤色)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

 

<目录>卷之十二\滞下三因证治

<篇名>驻车丸

属性:治冷热下痢肠滑,赤白如鱼脑,日夜无度,腹痛不可忍者。

黄连(六两) 阿胶(麸炒) 当归(各三两) 干姜(炮,二两)

上为末,醋煮米糊为丸,如梧子大。米饮下五十丸至一百丸。

 

<目录>卷之十二\滞下三因证治

<篇名>万金散

属性:治冷热痢。

罂粟壳(一两,赤用蜜炙,白不炙,赤白杂半生半炙) 橘皮 甘草(并如上法,各一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以百沸汤七分盏,急用盏盖之,候温澄清者服。血痢,入乌梅一 个。罂粟壳,《本草》不说治痢,近用之极效,其功不下地榆、黄柏、秦皮,但性紧涩,服 之则呕,不可不知。

 

<目录>卷之十二\滞下三因证治

<篇名>固肠汤

属性:治肠虚下痢,赤白频并,日久无度,老幼产妇,俱可服之。

罂粟壳(三两,醋浸炙稍黄) 枳壳(麸炒去瓤) 白芍药(各二两) 橘红 当归 甘草(炙,各 一两) 诃子(煨去核) 木香(煨) 人参 白姜(炮,各半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目录>卷之十二\滞下三因证治

<篇名>三圣丸

属性:治下痢赤白,日夜无度;及泄泻注下。

柏皮(大浓者,去粗皮切) 大蒜(细切研) 罂粟壳(去瓣细切,各等分)

上三物,一处捣筛过,粗者更捣,同淹一宿,次日慢火炒香熟,亦旋筛取细者,余更炒 ,不尔,则细者焦,碾为末,粟米饮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

 

<目录>卷之十二\滞下三因证治

<篇名>断下汤

属性:治下痢赤白,无问久近长幼,皆可服。

罂粟壳(炙,十四个,去瓣) 草果(一个,不去皮炒) 白术(一钱) 甘草(炙,半钱) 茯苓(一钱)

上为锉散。作一剂,水一大碗,姜七片,枣七个,煎至一大盏,分二服,空腹。或下纯 赤,加黑豆二十七粒;白则加炮干姜一钱。

 

<目录>卷之十二\滞下三因证治

<篇名>浓肠汤

属性:治下痢赤白

罂粟壳(八两,锉炒) 地榆(六两) 白术 紫苏叶 木瓜干(各二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七片,枣二个,煎七分,去滓,空腹服。

 

<目录>卷之十二\滞下三因证治

<篇名>水煮木香丸

属性:治肠胃虚弱,风湿进袭,泄泻水谷,滞下脓血, 刺疼痛,里急后重,日夜无度。

当归(洗) 芍药 甘草(炙) 诃子(去核,各半两) 浓朴(去粗皮,切,姜制) 青皮 陈皮(各一两) 缩砂仁 木香(炮,各一分) 罂粟壳(切醋淹炒,五两)

上为末,蜜丸一两作五丸。每服一丸,水一盏,煎七分,食前温服。

 

<目录>卷之十二

<篇名>料简

属性:凡血得热则淖溢,故鲜;得寒则凝泣,故瘀。当审其风热风冷二证,与蛊利大别,外有 血痔、血枯、内衄、酒利、肺疽、肠胃蓄瘀、远近血等,各有门类,不可混杂。古方云∶积 冷积热,及水谷实而下利者,并以大黄汤下之。《养生方》亦云∶大则疏涤之。更不知有 寒热风湿虚实之不同,后人寻即妄用,被害者多矣。吁,可伤哉。

 

<目录>卷之十二

<篇名>秘结证治

属性:夫胃、大小肠、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入出者也。人或 伤于风寒暑湿,热盛,发汗利小便,走枯津液,致肠胃燥涩,秘塞不通,皆外所因;或脏气 不平,阴阳关格,亦使人大便不通,名曰脏结,背内所因;或饮食燥热而成热中,胃气强 涩,大便坚秘,小便频数,谓之脾约,属不内外因。既涉三因,亦当随其所因而治之,燥则 润之,涩则滑之,秘则通之,约则缓之,各有成法。

 

<目录>卷之十二\秘结证治

<篇名>神功丸

属性:治气壅风盛,大便秘涩,后重疼痛,烦闷。此药当量虚实加减。

大黄(四两,麸煨,蒸亦可) 人参(二两) 诃子皮(四两) 麻仁(二两,别研)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汤、温酒、米饮皆可下,食后临卧服。

 

<目录>卷之十二\秘结证治

<篇名>麻子仁丸

属性:治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

约,大便坚,小便利而不渴。

麻子仁(五两,研) 芍药 枳实(麸炒,各八两) 大黄(蒸,一斤) 浓朴(姜制炒,半两) 杏仁 (去皮尖炒,别研,五两半)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下;未知,加五十丸。一法,麻仁一两 半、杏仁三分、大黄一两,枳实、芍药、浓朴各半两。此根据《局方》出。本是汉方,合用大 黄、枳实一两,正得今二两,浓朴当用四两,杏仁当用六钱一字,麻仁一两二钱半,芍药一 两,乃均制合理,用当以理推。

 

<目录>卷之十二\秘结证治

<篇名>半桃丸

属性:治年高风秘冷秘,心腹一切 癖冷气。暖元脏,止泄泻,进饮食。

硫黄(研细) 半夏(汤洗七次,焙干为末)

上等分,以生姜汁同熬炊饼末,搅匀,杵数百下,丸如梧子大。空心温酒姜汤下三十丸。

 

<目录>卷之十二\秘结证治

<篇名>胃气丸

属性:治虚人老人风秘不通,不可服凉药,用此甚效。(方见霍乱门)

 

<目录>卷之十二\秘结证治

<篇名>蜜兑法

属性:蜜三合 盐少许,煎如饧,出冷水中,捏如指大,长三寸许,纳下部立通。

 

<目录>卷之十二

<篇名>脱肛证治

属性:肛门为肺下口,主大肠,肺脏实则热,热则肛门闭塞;腑虚则大肠寒,寒则肛门脱出。

又妇人产蓐用力过多,及小儿叫呼,及久利后,皆使肛门滞出。

 

<目录>卷之十二\脱肛证治

<篇名>皮散

属性:治肛门或因洞泄,或因用力脱出不收。

皮(烧存性用,一个) 磁石(半两, 碎) 桂心(半两)

上为末。饮方寸匕。忌举重及房室。《肘后》治妇人阴脱,加鳖头一枚,烧灰研入。

 

<目录>卷之十二\脱肛证治

<篇名>香荆散

属性:治肛门脱出,大人小儿悉主之。

香附子 荆芥穗(各等分)

上为末。每用三匙,水一大碗,煎十数沸淋。

又方 用五倍子为末。每三钱,水二碗,煎减半,入白矾一块,安小桶子内洗之立效。

 

<目录>卷之十二\脱肛证治

<篇名>铁粉散

属性:治脱肛历年不愈。

铁粉(研细)

每用少许掺之,按令入即愈。

又方 用木贼不以多少,烧存性。

上为细末掺肛门上按之。

 

<目录>卷之十二\脱肛证治

<篇名>水圣散子

属性:治小儿脱肛不收。用浮萍草,不以多少。

上杵为细末。有患,用药干贴。

 

<目录>卷之十二\脱肛证治

<篇名>又方

属性:用磨刀水洗亦效。

 

<目录>卷之十二

<篇名>淋闭叙论

属性:淋,古谓之癃,名称不同也。癃者,罢也;淋者,滴也。今名虽俗,于义为得。古方皆 云∶心肾气郁,致小肠膀胱不利,复有冷淋、湿淋、热淋等,属外所因;既言心肾气郁,与 夫惊忧恐思,即内所因;况饮啖冷热,房室劳逸,及乘急忍溺,多致此病,岂非不内外因。

三因备明,五淋通贯,虽证状不一,皆可类推,所谓得其要者,一言而终也。

 

<目录>卷之十二

<篇名>淋证治

属性:诸淋大率有五∶曰冷,曰热,曰膏,曰血,曰石。五种不同,皆以气为本,多因淫情交 错,内外兼并,清浊相干,阴阳不顺,结在下焦,遂为淋闭。

 

<目录>卷之十二\淋证治

<篇名>生附散

属性:治冷淋,小便秘涩,数起不通,窍中疼痛,憎寒凛凛。多因饮水过度,或为寒 泣,心虚志耗,皆有此证。

附子(去皮脐,生用) 滑石(各半两) 瞿麦 木通(各三分) 半夏(汤洗七次,三分)

上为末。每服二大钱,水二盏,姜七片,灯芯二十茎,蜜半匙,煎七分,空心服。

 

<目录>卷之十二\淋证治

<篇名>石韦散

属性:治热淋。多因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宣,出少起数,脐腹急 痛,蓄作有时,劳倦即发,或尿如豆汁,或便出沙石。

木通 石韦(去毛,各二两) 甘草 当归 王不留行(各一两) 滑石 白术 瞿麦 芍药 葵子(各三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煎小麦汤调下,食前,日三。兼治大病余热不解,后为淋者。

 

<目录>卷之十二\淋证治

<篇名>地肤子汤

属性:治下焦有热,及诸淋闭不通。

地肤子(三两) 知母 黄芩 猪苓(去皮) 瞿麦 枳实(麸炒) 升麻 通草 葵子(炒)海藻(洗去腥,各二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空心服。大便俱闭者,加大黄。女人 房劳,小便难,大腹满痛,脉沉细者,用猪肾半只,水二盏,煎盏半,去肾,下药,煎七分服。

 

<目录>卷之十二\淋证治

<篇名>鹿角霜丸

属性:治膏淋。多因忧思失志,意舍不宁,浊气乾清,小便淋闭,或复黄赤白黯如脂膏状,疲剧筋力,或伤寒湿,多有此证。

鹿角霜 白茯苓 秋石(各等分)

上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

 

<目录>卷之十二\淋证治

<篇名>草汁

属性:治膏淋及尿血。

上捣汁二升,醋二合和,空腹服一盏。又浓煮汁饮,亦治淋沥尿血。

 

<目录>卷之十二\淋证治

<篇名>立效散

属性:治血淋。多因下焦结热,小便黄赤,淋闭疼痛,所出如血,或外挟风冷风热,或内伤志劳神,或房室过度,丹石发动。便鲜赤者,为风热伤心;瘀血者,为风冷伤肾,及 大小便俱出血者。

瞿麦穗(一两) 甘草(炙,三分) 山栀子(半两,炒)

上同为末。每五钱至七钱,水一碗,入连须葱根七个、灯芯五十茎、生姜五片,同煎至 七分,时时温服,不拘时候。既云血寒则瘀,此药末必匀治,宜煎木通汤下麝香鹿茸丸、菟 丝子丸等,所以《养生方》云∶不可专以血得热则淖溢为说,于理甚明,不复详引。鹿茸丸 、菟丝子丸,方见后虚损门。

 

<目录>卷之十二\淋证治

<篇名>石燕丸

属性:治石淋。多因忧郁,气注下焦,结所食咸气而成,令人小便碜痛不可忍,出沙石而后小便通。

石燕子(烧令通赤,水中淬一两次,捣研水飞,焙干) 滑石 石韦子(去毛) 瞿麦穗(各一两)

上为末,糊为丸,如梧子大。煎瞿麦灯芯汤下十丸,食前服,日二三。甚即以石韦去毛 、瞿麦穗、木通各四钱,陈皮、茯苓各三钱,为末,每服三钱,以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服。

 

<目录>卷之十二\淋证治

<篇名>瞑眩膏

属性:治诸淋,疼痛不可忍受,及沙石淋。

大萝卜切一指浓四五片,好白蜜淹少时,安净铁铲上,慢火炙;干则又蘸蜜,取尽二两 蜜,番覆炙,令香软,不可焦,候温细嚼,以盐汤一盏送下立效。

 

<目录>卷之十二\淋证治

<篇名>沉香散

属性:治气淋。多因五内郁结,气不得舒,阴滞于阳,而致壅闭,小腹胀满,使溺不 通,大便分泄,小便方利。

沉香(不焙) 石韦(去毛) 滑石 王不留行 当归(炒,各半两) 葵子(炒) 白芍药(各三分) 甘草(炙) 橘皮(各一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煎大麦饮调下;饮调亦得,食前。

 

<目录>卷之十二\淋证治

<篇名>发灰散

属性:治饮食忍小便,或走马及房劳,皆致胞转,脐下急满不通。

乱发(不拘多少,烧为灰)

上研细。每用二钱,米醋二合,汤少许,调服。一法,与葵子等分为末,饮服二钱,服 讫,即炒黑豆叶存其上则通。

 

<目录>卷之十二\淋证治

<篇名>猪苓散

属性:治伤风感寒,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猎苓(去皮) 茯苓 泽泻 阿胶(炒) 滑石(碎研,各等分)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时。

\x五苓散\x 治伤暑疸热,小便不利。煎茅根汤调尤佳。(方见伤暑门)

 

<目录>卷之十二

<篇名>料简

属性:方书中所出淋病,证状不一,所谓诸淋,亦不能备尽。若随其所因而命名,如劳,如惊 ,如寒,如湿,如风,如暑,以至暴淋等,虽无定论,皆不出三因之所致也。当详此推治, 无施不可。又有转胞,以胞系了戾,小便不通,证状自别,不可不辨。然治之亦当利其小便 ,古方令服肾气八味丸,其中有茯苓故也。

 

<目录>卷之十二

<篇名>遗尿失禁证治

属性:《经》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者,乃心肾气传送失度之所为也。故有小涩而遗 者,有失禁而出不自知。又妇人产蓐,产理不顺,致伤膀胱,遗尿无时。又小儿胞冷尿床, 亦着成人者。治之各有方。

 

<目录>卷之十二\遗尿失禁证治

<篇名>家韭子丸

属性:治少长遗尿;及男子虚剧,阳气衰败,小便白浊,夜梦泄精。此药补养元气,进美饮食。

家韭子(六两,炒) 鹿茸(四两,酥炙) 苁蓉(酒浸) 牛膝(酒浸) 熟地黄 当归(各二两) 巴戟(去心) 菟丝子(酒浸,各一两半) 杜仲(去皮锉制,炒丝断) 石斛(去苗) 桂心 干姜 (炮,各一两)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百丸,空心食前盐汤、温酒下。小儿 遗尿者,多因胞寒,亦禀受阳气不足故也,别作一等小丸服。

 

<目录>卷之十二\遗尿失禁证治

<篇名>阿胶饮

属性:治小便遗失不禁。

阿胶(二两,炒) 牡蛎( 取粉) 鹿茸(切酥炙,各四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服;或作细末,饮调亦好。

 

<目录>卷之十二\遗尿失禁证治

<篇名>张真君茯苓丸

属性:治心肾气虚,神志不守,小便淋沥,或不禁,及遗泄白浊。

赤茯苓 白茯苓(各等分)

上为末,以新汲水挪洗,澄去新沫,控干,别取地黄汁,同与好酒银石器内熬成膏,搜 和为丸,如弹子大。空心盐酒嚼下。常服轻身延年。

 

<目录>卷之十二\遗尿失禁证治

<篇名>鸡内金散

属性:治溺床失禁。

鸡 (一具,并肠净洗烧为灰,男用雌者,女用雄者)

上研细。每服方寸匕,酒饮调服。

又方 用羊肚系盛水令满,线缚两头,熟煮,取中水,顿服。

又方 用猪胞洗净,铁铲上炙香熟,嚼细,温酒下。

 

<目录>卷之十二

<篇名>九虫论

属性:古方论列脏腑中九虫,虽未必皆有,亦当备识其名状。若蛔虫,则固不待言而知,其他 皆由脏虚,杂食甘冷肥腻,节宣不时,腐败凝滞之所生也。又有神志不舒,精魄失守,及五 脏劳热,又病余毒,气血积郁而生。或食果 ,与夫畜兽五内遗留诸虫子类而生,不可 具载。亦犹生瘕,殆非九数可尽,姑列诸例,为学人备。

 

<目录>卷之十二

<篇名>九虫例

属性:九虫者,一曰伏虫,长四分,为群虫之长;二曰白虫,长一寸,相生至多,其母长至四 五丈,则杀人;三曰内虫,状如烂杏,令人烦满;四曰肺虫,其状如蚕,令人咳;五曰胃虫 ,状如虾蟆,令人吐逆呕哕;六曰弱虫,状如瓜瓣,令人多唾;七曰赤虫,状如生肉,令人肠鸣;八曰蛲虫,至微细,状如菜虫,居洞肠间,多则为痔漏痈疽诸疮,无所不为;九曰蛔 虫,长一尺,贯心则杀人。又有尸虫,与人俱生,状如犬马尾,或如薄筋,根据脾而居,长三寸许,大害于人。然多因脏虚寒劳热而生,治之各有方。

 

<目录>卷之十二\九虫治法

<篇名>乌梅丸

属性:治蛔厥。令病者静而复烦,此为脏寒,蛔上入隔,故烦;须臾复上,得食而呕 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自吐蛔。

乌梅(一百五十个) 当归 川椒(去目汗) 细辛 附子(炮去皮脐) 桂心 人参 黄柏(各三两) 干姜(炮,五两) 黄连(八两)

上为末,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熟捣成泥,和药相得,纳臼中,与 蜜杵一二千下,丸如梧子大。食前饮服十丸,稍加至三十丸。

 

<目录>卷之十二\九虫治法

<篇名>集效丸

属性:治因脏腑虚弱,或多食甘肥,致蛔虫动作,心腹绞痛,发则肿聚,往来上下, 痛有休止,腹中烦热,口吐涎沫,是蛔咬,宜服此药。若积年不瘥,服之亦愈。又治下部有 虫生痔,痔痒痛。

木香 鹤虱(炒) 槟榔 诃子(煨去核) 芜荑(炒研) 附子(炮去皮脐) 干姜(炒,各七钱半) 大黄(锉炒,一两半) 上为细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橘皮汤下;妇人醋汤下。

 

<目录>卷之十二\九虫治法

<篇名>化虫丸

属性:治寸白虫。兼治诸虫。

硫黄(一两,别研) 木香(半两) 蜜陀僧(三分,别研) 附子(生用,一个去皮脐为末) 上先以附子末,用好醋一升熬成膏,入三药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前荆芥茶 清放冷下,虫即化为清水。

 

<目录>卷之十二\九虫治法

<篇名>槟榔散

属性:治诸虫在脏腑,久不瘥。

槟榔(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至二钱,煎茶蜜汤调下,空心食前服。

 

<目录>卷之十二

<篇名>咳嗽叙论

属性:人之所以滋养其身者,唯气与血。呼吸定息,卫气之常,失常则为咳嗽;津液流润,荣 血之常,失常则为痰涎。咳嗽吐痰,气血已乱矣。顾世治嗽之药极多,而卒不能遍效者,盖 其致病之因不一。世谓五嗽,且以五脏而言之,要之内因七情,外合六淫,饮食起居,房劳 叫呼,皆能单复倚互而为病。故《经》云∶五脏六腑,感寒热风湿,皆令人咳。又微寒微 咳,厉风所吹,声嘶发咳;热在上焦,咳为肺痿;秋伤湿,冬咳嗽,皆外所因。喜则气散, 怒则气激,忧则气聚,思则气结,悲则气紧,恐则气却,惊则气乱,皆能发咳,即内所因。

其如饮食生冷,房劳作役,致嗽尤多,皆不内外因。其可一法而治之?治之,当推其三因, 随脉证治疗,散之,下之,温之,吐之,以平为期。

 

<目录>卷之十二

<篇名>外因咳嗽证

属性:伤风咳者,憎寒壮热,自汗恶风,口干烦躁;伤寒咳者,憎寒发热,无汗恶寒,烦躁不 渴;伤暑咳者,烦热引饮,口燥,或吐涎沫,声嘶咯血;伤湿咳者,骨节烦疼,四肢重着, 洒洒淅淅,并属外所因。诊其脉,浮为风,紧为寒,数为热,细为湿。随其部位,与人迎相 应;推其脏腑,则见病源也。

 

<目录>卷之十二

<篇名>内因咳嗽证

属性:喜伤心者,咳而喉仲介介如肿状,甚则咽肿喉痹,名为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 咳状,与气俱失。怒伤肝者,咳而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 下满,名为肝咳 ;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思伤脾者,咳而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 可以动,名为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则长虫出。忧伤肺者,咳而喘 息有声,甚则唾血,名为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恐伤肾者,咳而 腰背相引痛,甚则咳涎,名为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 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此等皆聚于胃,关于肺。肺取 俞最近,故内因 多先有所感,世人并名肺咳嗽也,并属内所因。诊其脉,随其部位,与气口相应,浮紧则虚 寒,沉数则实热,弦涩则少血,洪滑则多痰。以此类推,无施不可。

 

<目录>卷之十二

<篇名>不内外因咳嗽

属性:病者咳嗽,发作寒热,引腰背痛,或复喘满,此因房劳伤肾;病者中满腹胀,抢心痛, 不欲食,此因饥饱伤脾;病者咳嗽,左胁偏痛,引小腹并膝腕疼,此因疲极伤肝;病者咳 嗽,吐白涎,口燥声嘶,此因叫呼伤肺;病者咳嗽,烦热自汗,咽干咯血,此因劳神伤心。

并属不内外因。诊其脉,随其类。假如尺脉浮涩而数,则知伤肾;右关脉濡,则知饮食伤脾 ;左关脉弦短,则知疲极伤肝。但不应人迎气口者,即是不内外因,皆类推。

 

<目录>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篇名>华盖散

属性:治肺虚,或感风寒暑湿,及劳逸抑郁,忧思喜怒,饮食饥饱,致脏气不平,咳 唾脓血,渐成肺痿,憎寒发热,羸瘦困顿,皮肤甲错,将成劳瘵。

甜葶苈(半两) 苦葶苈(半两,并用纸隔炒) 茯苓 人参 细辛 干姜(炮) 桔梗(锉炒)杏仁(去皮尖,麸炒) 紫菀 款冬花 甘草(炙) 陈皮(各一分) 上为细末,用羊肺一个心血不透者,切细研烂,旋旋入药掺肺内,再研匀,药尽为度, 泥土墙上,以湿纸七重盖覆,每日去纸一重,七日药就,候干刮下,再研,罗为细末。每服 二钱,温酒、盐汤调下;米饮亦得,空心日二服。

 

<目录>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篇名>五味子汤

属性:治秋冬之交,皮肤为寒湿所搏,寒气内折,咳嗽昼夜不已。

陈橘皮(二两) 麻黄(去节) 甘草(炙) 杏仁(去皮尖,麸炒) 五味子 白茯苓(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带热服,食后临卧日三服。

 

<目录>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篇名>白术汤

属性:治五脏伤湿,咳嗽痰涎,憎寒发热,上气喘急。

白术(二两) 五味子 茯苓(各一两) 甘草(一分) 半夏(四个,洗去滑,切作十六片) 上为锉散,分作十六服。水一盏半,姜五片,入半夏一片,煎七分,空腹服。

 

<目录>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篇名>丁香乌梅丸

属性:治膈气壅蔽,外感风寒,咳嗽痰涎白沫,胸背痛,不能俯仰,口干咽燥。

乌梅肉(四两) 紫苏 木瓜(各二两) 茯苓(二两四钱) 甘草(三两三钱) 檀香(半两) 人参(七钱)麝香(一字)

上为末,用蜜一斤、蜡二两为丸,如樱桃大。含化,不以时。

 

<目录>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篇名>人参散

属性:治咳嗽肺虚,不能制下,大肠泄泻,上气喘咳,服热药不效。

人参 款冬花 罂粟壳(等分,醋炙)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阿胶一片、乌梅半个,同煎七分,去滓,睡正着时急唤醒服。

 

<目录>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篇名>太白丹

属性:治肺感寒发热,咳嗽无度。

通明白矾(枯) 成炼钟乳 寒水石( ,水飞过,各等分)

上研匀,炊饼糊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先嚼生姜、胡桃各一片令细,吸太阳气和药 咽,仍用茶清或温酒送下。

 

<目录>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篇名>阿胶散

属性:治一切咳嗽。虚人老人皆可服。

阿胶(麸炒) 马兜铃(各一两) 五灵脂(研) 桑白皮(各半两) 甘草(炙,一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六分,通口食后夜卧服。

 

<目录>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篇名>平气饮

属性:治一切咳嗽,吐痰涎,恶风,不能食。

人参 白术 川芎 当归 五味子 甘草(炙,一分) 木瓜干 紫苏子(炒) 茯神 乌药(去木) 杏仁(去皮尖,麸炒) 桂心 白芷(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煎七分,温服。

 

<目录>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篇名>杏仁煎

属性:治暴咳,失声不语。

杏仁(去皮尖,研,三两) 桑白皮 生姜(取汁) 蜜 砂糖(各一两半) 木通 贝母(各一两 三钱) 紫菀茸 五味子(各一两)

上将桑白皮、木通、贝母、紫菀、五味子为锉散,以水三升,慢火熬取一升,裂去滓, 入杏仁、糖蜜、姜汁慢火敖成膏。旋含化。

 

<目录>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篇名>蛤蚧散

属性:治元气虚寒,上气咳嗽,久年不瘥。

蛤蚧(一对,炙) 成炼钟乳 款冬花 肉桂 白矾(飞过,别研)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半钱,用芦管吸之;或觉咽干,即用米饮调下,空心食前。

 

<目录>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篇名>款冬花散

属性:治伤风冷嗽,诸未效者。

款冬花(不拘多少)

上一味为粗末。炉上烧,以酒漏盖吸咽烟,觉咽干口燥,以茶清送下。

 

<目录>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篇名>白散子

属性:治久年咳嗽不愈者。

附子(一枚煨熟新水浸一时久去皮脐焙干)

上为末。每服一钱,白砂蜜二钱,水一盏,煎七分,通口服。

 

<目录>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篇名>青金丹

属性:治肺虚壅,咳嗽喘满,咯痰血。

杏仁(去皮尖,一两) 牡蛎( 取粉,入杏仁同炒黄色,去牡蛎粉不用) 青黛(一两)

上研匀,入黄蜡一两,熔搜和丸,如弹子大,压匾如饼。每用中日柿一个去核,入药在 内,湿纸裹煨,约药熔,方取出,去火毒,细嚼,糯米饮送下。一方,名甲乙饼,治咳出血 片,兼涎内有血条,不问年久月深,但声在,一服效。用青黛一分,牡蛎粉二钱匕,杏仁七 粒去皮尖研,蜡丸了,汤使,并同前。

\x应梦人参散\x 治风壅痰嗽咯血,及伤寒体热头痛。(方见疫病门)

 

<目录>卷之十二\咳嗽治法

<篇名>神效散

属性:治老少喘嗽神效。

杏仁(去皮尖,炒,一两半) 甘草(炙) 旋复花(各三两) 白术 莲肉(去心皮) 射干(米泔浸) 前胡 御米(略炒) 百合(水浸去沫) 白扁豆(略炒) 川芎(各三两) 人参 白茯苓

(各四两) 神曲(炒,五两) 桑白皮(炙) 干葛(各六两) 桔梗(七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煎七分,食前温服。

 

<目录>卷之十三

<篇名>痰饮叙论

属性:人之有痰饮病者,由荣卫不清,气血败浊凝结而成也。内则七情泊乱,脏气不行,郁而 生涎,涎结为饮,为内所因;外有六淫侵冒,玄府不通,当汗不泄,蓄而为饮,为外所因; 或饮食过伤,嗜欲无度,叫呼疲极,运动失宜,津液不行,聚为痰饮,属不内外因。三因所 成,证状非一,或为喘,或为咳,为呕为泄,晕眩嘈烦,忪悸 KT ,寒热疼痛,肿 满挛癖,癃闭痞膈,如风如癫,未有不由痰饮之所致也。

 

<目录>卷之十三

<篇名>痰饮证论

属性:古方唯分四饮六证,不说三因,不知其因,病源无自。观夫治饮之法,既用大小青龙、 桂枝、防己、五苓、承气,得非外因;参苓、苓术、八味、参苏,得非内因;十枣、葶苈、 大小半夏、控涎、破饮,不内外因,里固明矣。以此推求,颇得伦类。今叙列诸证,以为治 门,须原本因,施用汤药,学人自宜详审。所谓四饮者,即悬饮、溢饮、支饮、痰饮是也。

悬饮者,饮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溢饮者,饮水流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身体疼重。支 饮者,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痰饮者,其人素盛今瘦,肠间漉漉有声。又有留 饮者,背寒如手大,或短气而渴,四肢 节疼,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转甚。又有伏饮者, 膈满喘咳,呕吐,发则寒热,腰背痛,目泪出,其人振振恶寒,身 惕。故曰四饮生六 证,或云五饮者,即留饮、伏饮合为一证是也,其脉皆弦微沉滑。治之之治,悬饮当下之, 溢饮当发其汗,支饮则随证汗下,痰饮则用温药从小便去之。其间或随气上厥,伏留阳经, 使人呕吐眩晕,背寒,或一臂不随,有类风状,不可不知。

 

<目录>卷之十三\痰饮治法

<篇名>十枣汤

属性:治悬饮,咳唾引胁下痛。又治支饮,咳烦胸中痛,至百日一岁,其脉弦者。

芫花(微炒) 甘遂 大戟(炒)

上等分为末。水一盏半,枣十个,煎至八分,去枣调药,壮人一钱,羸人半钱,平旦温 服;不下者,次日更加半钱。下后糜粥自养;若已下,不可与之。

 

<目录>卷之十三\痰饮治法

<篇名>大青龙汤

属性:治溢饮,身体疼重,汗不出,拘急痛。

麻黄(去节汤,七钱半) 桂心 甘草(炙,各二钱半) 石膏(鸡子大) 杏仁(四十个,炒,去皮尖)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滓,空腹服,温覆。

一服汗者,勿再服;复服,汗出多,亡阳虚逆,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目录>卷之十三\痰饮治法

<篇名>小青龙汤

属性:治溢饮、支饮,倚息不得卧,及喘满者。

麻黄(去节汤) 芍药 细辛 桂心 干姜(炮) 甘草(炙,各三钱三字) 五味子(二钱) 半夏(汤洗七次,三钱)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

空腹服。渴者,去半夏,加栝蒌根三钱三字;微利,去麻黄,加芫花一鸡子大,炒入;噎者 ,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小便不利者,去麻黄,加茯苓半两;喘者,去麻黄,加杏仁三 钱三字;咳而上气,肺胀,其脉浮,心下有水气者,胸中痛引缺盆,加石膏二钱半研。

 

<目录>卷之十三\痰饮治法

<篇名>防己桂枝汤

属性:治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

汉防己(三两) 桂心(二两) 人参(四两) 石膏(六两)

上四味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煮七分,去滓,温服。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

再服不愈,宜去石膏,加茯苓四两、芒硝一两半,微利则愈。

 

<目录>卷之十三\痰饮治法

<篇名>小承气汤

属性:治支饮胸满。

浓朴(四两,姜制) 大黄(二两,蒸) 枳实(一两,麸炒去瓤)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时加减。

 

<目录>卷之十三\痰饮治法

<篇名>茯苓五味子汤

属性:治支饮,手足冷,多唾口燥,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面热翕然如

醉,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眩冒,呕肿。

茯苓(四两) 桂心 甘草(炙,各三两) 五味子(二两半)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

空腹服。服之冲气即低,反更咳满者,去桂,加干姜、细辛各三两;咳满止而复渴,冲气更 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服之当遂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法当冒,冒者必呕,呕 者复加半夏二两半,以去其饮,饮去呕则止;其人形肿与痹,加杏仁二两半;若面赤如醉, 以胃中热上熏,加大黄三两。须随证加减。

 

<目录>卷之十三\痰饮治法

<篇名>大半夏汤

属性:治膈间有饮,卒呕吐,心下痞,眩悸。

半夏(五两,汤洗) 茯苓(三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二盏,姜七片,煎七分,去滓温服。

 

<目录>卷之十三\痰饮治法

<篇名>小半夏汤

属性:治支饮,呕吐不渴。

半夏(汤洗,七次)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二盏,姜十片,煎七分,去滓温服。

\x葶苈大枣泻肺汤\x 治支饮,不得息。(方见肺痈门)

\x五苓散\x 治瘦人脐下有悸者,挟涎沫而癫眩者,饮也。(方见伤暑门)

 

<目录>卷之十三\痰饮治法

<篇名>茯苓汤

属性:治心气不行,郁而生涎,胸胁支满,目眩,以胸中有痰饮也。

茯苓(四两) 桂心 白术(各三两) 甘草(炙,二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空腹服,小便利即愈。

 

<目录>卷之十三\痰饮治法

<篇名>参苓饮

属性:治胸中停痰宿水,自吐出痰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

茯苓 人参 白术(各三两) 枳实(麸炒去瓤,二两) 橘皮(一两半)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二盏,姜三片,煎七分,去滓,空腹温服。

\x八味丸\x 治失志肾虚,郁而生涎,短气喘咳,当从小便去之,中有茯苓故。(方见消渴)

 

<目录>卷之十三\痰饮治法

<篇名>参苏饮

属性:治痰饮停积胸中,中脘闭,呕吐痰涎,眩晕嘈烦,忪悸哕逆;及痰气中人,停 留关节,手足 曳,口眼 斜,半身不遂,食已即呕,头疼发热,状如伤寒。

前胡 人参 紫苏叶 茯苓(各三分) 桔梗 木香(各半两) 半夏(汤) 陈皮 枳壳(炒)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服。哕者, 加干葛;腹痛,加芍药。

 

<目录>卷之十三\痰饮治法

<篇名>破饮丸

属性:治五饮停蓄胸腹,结为 癖,支满胸胁,傍攻两胁,抢心疼痛,饮食不下,反胃吐逆;九种心痛,积年宿食不消,久疟久痢,遁尸疰忤,癫痫厥晕,心气不足,忧愁思 虑,妇人诸疾,但是腹中诸病,悉能治疗。久服不伤脏气。

荜茇 丁香 胡椒 缩砂仁 乌梅肉 青皮 巴豆(去皮) 木香 蝎梢(等分)

上以青皮同巴豆浆水浸一宿,次日漉出,同炒,青皮焦,去巴豆,将所浸水淹乌梅肉, 炊一熟饭,细研为膏,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临卧姜汤下;津液下尤佳。

 

<目录>卷之十三\痰饮治法

<篇名>控涎丹

属性:凡人忽患胸背、手脚、颈项、腰胯隐痛不可忍,连筋骨牵引钓痛,坐卧不宁, 时时走易不定。俗医不晓,谓之走注,便用风药及针灸,皆无益;又疑是风毒结聚,欲为痈 疽,乱以药贴,亦非也。此乃是痰涎伏在心鬲上下,变为此疾,或令人头痛不可举,或神意 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如锯声,多流睡涎,手脚重,腿冷痹,气脉不 通,误认为瘫痪,亦非也。凡有此疾,但以是药,不过数服,其疾如失。

甘遂(去心) 紫大戟(去皮) 白芥子(真者,各等分)

上为末,煮糊丸,如梧子大,晒干。食后临卧淡姜汤或熟水下五七丸至十丸;如疾猛气 实,加丸数不妨,其效如神。

 

<目录>卷之十三\痰饮治法

<篇名>强中丸

属性:治胃脘虚寒,冷痰留滞,痞塞不通,气不升降,口苦无味,不思饮食。

高良姜 干姜(炮) 陈皮 青皮(各一两) 半夏(汤洗去滑,二两,)一法上件并不持择)

上为末,用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生姜汤下。凡中 满气痞,服之甚妙。

 

<目录>卷之十三

<篇名>凡例

属性:前证用药,多出汉方,但古科剂,与今不同,已详酌改从今用。其如校定,备见前说。

唯外所因证候难明,风燥寒凝,暑烁湿滞,皆能闭诸络,郁而生涎,不待饮水流入四肢,而 致支溢疼痛也。当以理推,无胶轨辙。

 

<目录>卷之十三

<篇名>喘脉证治

属性:夫五脏皆有上气喘咳,但肺为五脏华盖,百脉取气于肺,喘既动气,故以肺为主,病者 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实者,手太阴经肺实也。肺必胀,上气喘逆,咽中塞,如与呕状,自 汗,皆肺实证;若气口以前脉虚者,必咽干无津,少气不足以息,此乃肺虚气乏也。

 

<目录>卷之十三\喘脉证治

<篇名>杏参散

属性:治上气喘满,倚息不能卧。

杏仁 桃仁(并麸炒,去皮尖) 桑白皮(蜜炙三度,白泔浸一宿,控干,各一两) 人参(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煎七分,不以时。

 

<目录>卷之十三\喘脉证治

<篇名>神秘散

属性:定喘,补心肾,下气。

阿胶(一两三分,炒) 鸡 (两半) 白仙茆(半两,米泔浸三宿,晒干,炒) 团参(一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糯米饮调,空腹服。

 

<目录>卷之十三\喘脉证治

<篇名>真应散

属性:治远年喘急,不能眠卧,百药无效者。

白石英(四两,通明者,以生绢袋盛,用雄猪肚一个,以药入线缝定,煮熟取药出,再换 猪肚一个如前法煮,三煮了,取药出控干研)

上为末,以官局款冬花散二钱,入药末二钱,更桑白皮二寸、生姜三片、枣子一个,水 一盏半,煎至七分,通口服;猪肚亦可吃,只不得用酱、醋、盐、椒、姜等调和。

 

<目录>卷之十三\喘脉证治

<篇名>麦门冬汤

属性:治火逆,上气喘急,咽喉不利。止逆下气。

麦门冬(去心,一两一钱) 半夏(汤洗,六钱一字) 人参(一分) 甘草(炙,一分) 粳米(二钱)

上为粗散。每服四大钱,水三盏,枣二个,煎六分,去滓,空心服。

 

<目录>卷之十三\喘脉证治

<篇名>清肺汤

属性:治上气,脉浮咳逆,喉中如鸡声,喘息不通,呼吸欲绝。

紫菀茸 杏仁(去皮尖) 诃子(煨去核,各二两) 汉防己(一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鸡子白皮一片,煎七分,去滓,食后服。

 

<目录>卷之十三\喘脉证治

<篇名>神秘汤

属性:治上气不得卧。

橘皮 桔梗 紫苏 人参 五味子(各等分)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食后。

 

<目录>卷之十三\喘脉证治

<篇名>皱肺丸

属性:贝母(炒) 知母 秦艽 阿胶(炒) 款冬花 紫菀茸 百部(去心) 糯米(炒,各一两)

杏仁(去皮尖,别研,四两)

上为末,将羊肺一个,先以水灌洗,看容得水多少,即以许水更添些,煮杏仁令沸,滤 过,灌入肺中,系定,以糯米泔煮熟,研细成膏,搜和前药末,杵数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食前桑白皮汤下。

 

<目录>卷之十三\喘脉证治

<篇名>理气丸

属性:治气不足,动便喘咳,远行久立皆不任,汗出鼻干,心下急,痛苦悲伤,卧不安。

杏仁(去皮尖,麸炒,别研) 桂枝(去皮,各一两) 益智(去皮) 干姜(炮,各二盛)

上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以钟乳粉为衣。每服三十丸,空腹米汤下。

\x黑锡丹\x 方见眩晕门

\x白散子\x 方见中风门,二药皆可用

 

<目录>卷之十三

<篇名>肺痿肺痈叙论

属性:肺为五脏华盖,百脉取气,运动血脉,卫养脏腑,灌注皮毛,将理失宜,气与血乱,则 成肺痿肺痈矣。然五脏皆有痿痈,而独论此者,以肺属金,数尽于阳九,位最高而为五脏长 ,多致此病,故独论此,余如内痈及五痿说。又此病多生喘咳,故列于痰饮喘咳云。

 

<目录>卷之十三

<篇名>肺痿证治

属性:病者寸口脉数而虚,按之涩,身冷内烦,多唾唇燥,小便反难,大便如烂瓜豚脑状,欲 咳不咳,咳出干沫,唾中出血,心中温温液液,上气喘满,或燥而渴者,多因发汗利小便, 或呕吐消渴,数服快药,重亡津液,致热在上焦,故成肺痿。

 

<目录>卷之十三\肺痿证治

<篇名>甘草干姜汤

属性:治肺痿,多涎唾,小便数,肺中冷,必眩;不渴,不咳,必遗溺,所以然者,上虚不能制下也。

甘草(炙,四两) 干姜(二两,炮)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枣三个,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目录>卷之十三\肺痿证治

<篇名>人参甘草汤

属性: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人参(一两) 甘草(炙,一两三钱)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三个,煎七分,去滓温服。

 

<目录>卷之十三\肺痿证治

<篇名>温液汤

属性:治肺痿涎唾多,出血,心中温温液液。

甘草(炙)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

 

<目录>卷之十三

<篇名>肺痈证治

属性:病者寸口脉数而实,按之滑,咳唾脓血,口中辟辟燥,胸中隐隐痛,口干喘满,咽燥不 渴,多唾浊沫腥臭,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故为肺痈。始 萌可救,脓成则难治。

 

<目录>卷之十三\肺痈证治

<篇名>葶苈大枣泻肺汤

属性:治肺痈胸满胀,一身并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

逆上气,喘鸣迫塞。

葶苈(炒令黄,研细,丸如弹子大)

上一味,用水三盏,煮枣十枚至一盏,去枣入药,煎至七分,食后服。《金匮》令先投 小青龙汤三服,乃进此药。

\x小青龙汤\x 方见痰饮门

 

<目录>卷之十三\肺痈证治

<篇名>如圣汤

属性: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滑,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若粥者,为肺痈。

桔梗(一两) 甘草(炙,二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不以时服。兼治喉痹咽痛。

 

<目录>卷之十三\肺痈证治

<篇名>苇叶汤

属性:治肺痈。

薏苡仁 瓜瓣仁 桃仁(去皮尖,各一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二盏,先以苇叶一握,煎取一盏,去滓入药,煎六分,食后 服。或吐脓血,勿怪。

 

<目录>卷之十三

<篇名>腰痛叙论

属性:夫腰痛,虽属肾虚,亦涉三因所致。在外则脏腑经络受邪,在内则忧思恐怒,以至房劳 坠堕,皆能致之。方书五种之说,未为详论,但去圣逾远,文籍简脱,难以讨论,虽是缺文 ,不可弃置,随其有无,提其纲目,庶几后学以类推寻,为治疗之典据耳。

 

<目录>卷之十三

<篇名>外因腰痛论

属性:太阳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阳明腰痛,不可以顾,顾则如有所见,善悲;少阳腰痛 ,如针刺其皮,循循然,不可俯仰,不可以顾;太阴腰痛,烦热,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 则遗溲;少阴腰痛,痛引脊内;厥阴腰痛,腰中强急,如张弩弦状。此举六经以为外因治备 。大抵太阳少阴多中寒,少阳厥阴多中风热,太阴阳明多燥湿。以类推之,当随脉别,其如 经中有解脉、散脉,同阴会、阴阳维、衡络、直阳、飞阳、肉里、尻交等穴,皆不出 六经流注,但别行,各有所主,不欲繁引,请寻《内经•刺腰痛论》以备明之,准此,从所 因汗下施治。

 

<目录>卷之十三

<篇名>内因腰痛论

属性:失志伤肾,郁怒伤肝,忧思伤脾,皆致腰痛者,以肝肾同系,脾胃表里,脾滞胃闭,最 致腰痛。其证虚羸不足,面目黧黑,远行久立,力不能尽,失志所为也;腹急胁胀,目视 KTKT ,所祈不得,意淫于外,宗筋弛纵,及为白淫,郁怒所为也;肌肉濡渍,痹而不 仁,饮食不化,肠胃胀满,闪坠腰胁,忧思所为也。准此,从内所因调理施治。

 

<目录>卷之十三

<篇名>不内外因腰痛论

属性:肾着腰痛,腰冷如冰,身重不渴,小便自利,食饮如故,腰以下冷重如带五千钱,因作 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 (公对切)腰痛者,伛偻肿重,引季胁痛,因于坠堕, 恶血流滞;及房劳疲力,耗竭精气,致腰疼痛,准此,从不内外因补泻施治。

 

<目录>卷之十三\腰痛治法

<篇名>独活寄生汤

属性:夫腰痛,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

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

独活(三两) 桑生(《古今录验》用续断,即寄生亦名,非正续断也) 杜仲(制,炒断 丝) 细辛(去苗) 牛膝(酒浸) 秦艽(去土) 茯苓 白芍药 桂心(不见火) 芎 防风(去芦) 甘草(炙) 人参 熟地黄 当归(各二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匕,水二盏,煎七分,去滓,空腹服。气虚下利,除地黄,并治 新产腹痛,不得转动,及腰脚挛痛痹弱,不得屈伸。此汤最除风消血。《肘后》有附子一枚 ,无寄生、人参、甘草、当归,近人将治 节风并香港脚流注甚效。

\x小续命汤\x 治风腰痛最妙。(方见中风门,加桃仁炒去皮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