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六)

(2012-08-26 10:17:31)
标签:

北京汉唐四明

医学研究院

阴阳经络

中医基础

梁全龙

健康

分类: 专业知识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六)

   <目录>卷之四\阴毒证治

    <篇名>返阴丹

   属性:治阴毒伤寒,心神烦躁,头痛,四肢逆冷,面青腹胀,脉沉伏者。

硫黄(通明,五两,别研) 硝石(别研) 太阴玄精(各二两,别研) 干姜(炮) 桂心 附子(炮,各半两) 上用铁铫,先铺玄精,次下硝末各一半,中间铺硫黄末,又将二石余末盖上,以小盏合 着,熟炭火三斤,烧令得所,勿令烟出,急取瓦盆合著地上,四面灰盖,勿令烟出,候冷, 取出研细,入后药为末,同研匀,米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煎艾汤下,顿服,汗 出为度;未退,乃大着艾炷,灸脐下丹田、气海;更不退,则以葱啖熨之。

 

    <目录>卷之四\阴毒证治

    <篇名>葱啖熨法

属性:治气虚阳脱,体冷无脉,气息欲绝,不省人事;及伤寒阴厥,百药不效者。

   葱一束,以索缠如饼馅大,去根叶,唯存白长二寸许,先以火 一面令通热,勿至灼人,乃以热处着病患脐下,上以熨斗盛火熨之,令葱饼热气透入腹中,更作三四饼,遇一饼坏,不可熨,即易一饼。候病患醒,手足温,有汗乃瘥,更服四逆汤良。

 

<目录>卷之四

<篇名>阳毒证治

属性:阳毒为病,躁热,面赤咽痛,身斑色如锦纹,下利赤黄,内外结热,舌焦鼻黑,类如烟 煤,妄言狂走。多因肠胃燥热,阳气独盛,阴气暴绝,妄服燥药、热食所致。

 

<目录>卷之四\阳毒证治

<篇名>升麻汤

属性:治阳毒。伤寒一二日便成阳毒,或服药吐下后,变成阳毒。腰背痛,烦闷不安 ,面赤狂言,或走,或见鬼,或下利,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下脓血,脉大浮数。五日 可治,七日不可治。

升麻(半两) 犀角屑 射干 黄芩 人参 甘草(炙,各一分)

上为锉散。每服五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热服,并进三四服,温覆汗出为度。

 

<目录>卷之四\阳毒证治

<篇名>栀子仁汤

属性:治阳毒伤寒,壮热,百节疼痛。

栀子仁(炒) 赤芍药 大青 知母(各一两) 升麻 黄芩 石膏 杏仁(去皮尖,各二两) 柴胡(一两半) 甘草(炙,半两)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姜三片,豉二十粒,同煎七分,去滓,不以时服。

 

<目录>卷之四

<篇名>结胸证治

属性:结胸证者,心下坚满,按之石硬而痛,心膈高起,手不得近,项强如柔 状。

此本伤寒身热,医下之早,热气乘虚而入,痞结不散之所致也。若脉浮大,皆不可下,下之 则死,尚宜发汗。若沉紧者,宜以大小陷胸汤量轻重而下之。又结胸有不按而痛者,有按而 痛者;有水结在胸胁间,但头汗出者;有热实结者,有寒实结者。治之不可不知其轻重也。

各有正方。

 

<目录>卷之四\结胸证治

<篇名>大陷胸汤

属性:治伤寒表未解,而医反下之,鬲内拒痛,手不可近,短气烦躁,心中懊,心下硬,大便不通,舌燥而渴,热实,脉沉而紧。又治身无大热,有水结在胸胁间者。

大黄(半两) 芒硝(四钱) 甘遂(半钱)

上各为末。水三盏,先煮大黄至一大盏,入硝煮熔,下甘遂末,煮一沸,分二服,得利止。

 

<目录>卷之四\结胸证治

<篇名>小陷胸汤

属性:治结胸病,正在心,按之则痛,脉浮滑者。

黄连(一分) 半夏(汤洗去滑,六钱) 栝蒌实(不用,四分之一)

上为锉散。水二盏,先煎栝蒌,至盏半,入前药,煎至六分,去滓,分二服,利黄涎沫即安。

 

<目录>卷之四\结胸证治

<篇名>大陷胸丸

属性:治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以下之太早故也,其病项强如柔状,下之则和。

大黄(二两) 葶苈(炒) 杏仁(去皮尖炒) 芒硝(各三分)

上前二味为末,将杏仁、芒硝合研为脂,和药,取如弹子大一枚,别杵甘遂末一钱匕、 白蜜一大匕,水二盏,煎至七分,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甘遂性猛, 宜斟酌虚实入之。

 

<目录>卷之四

<篇名>胸痞证治

属性:胸痞证者,胃中不和,心下坚硬,干呕,恶寒汗出,噫气不除;亦有因伤寒身冷,医反 下之,遂成胸痞。

 

<目录>卷之四\胸痞证治

<篇名>枳实理中丸

属性:治伤寒及诸吐利后,胸痞欲绝,膈高起急痛,手不得近。

枳实(去瓤面炒) 茯苓 人参 白术 干姜(炮) 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末,蜜和,一两作四丸。热汤化下。渴,加栝蒌根;下利,加牡蛎粉各等分。

 

<目录>卷之四\胸痞证治

<篇名>桔梗枳壳汤

属性:治中寒气痞,胸满欲死。

桔梗 枳壳(麸炒去瓤,各一分)

上为锉散。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目录>卷之四\胸痞证治

<篇名>三黄汤

属性:治伤寒阴证,下之太早,致心下痞,按之软,其脉关上浮者主之;若表未解, 未可攻,宜先随风寒二证投桂枝麻黄汤,表解已,即服此方。

大黄(蒸) 黄连 黄芩

上为锉散。每服五钱,沸汤二盏,热渍之一时久,去滓分二服暖服。或汗出恶寒,加附 子,别煎汁入一协议服。

 

<目录>卷之四\胸痞证治

<篇名>半夏泻心汤

属性:治心下痞满而不痛者。

半夏(汤洗七次,一两一钱)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干姜(炮,各两半) 黄连(半两)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一个,煎七分,去滓温服。或伤寒中风,医反 下之,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鸣,心下痞硬,干呕心烦者,加甘草半两、人参一两, 名甘草泻心汤。或汗出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噎食臭,胁下水鸣,下利者,加生 姜一两,减干姜一两,余如正方,名生姜泻心汤。

 

<目录>卷之四

<篇名>劳复证治

属性:伤寒新瘥后,不能将摄,因忧愁思虑,劳神而复;或梳沐洗浴,作劳而复,并谓之劳复 。或饮食不节,谓之食复。此皆大病后,精神、血气、肠胃并虚之所致也。论有正方,可根据 证调治,唯犯房室,为女劳复,多死不治。

 

<目录>卷之四\劳复证治

<篇名>白术散

属性:治伤寒气脉不和,憎寒壮热,鼻塞脑闷,涕唾稠粘,痰嗽壅滞;或冒涉风湿

,憎寒发热,骨节烦痛;或中暑呕吐眩晕;及大病后,将理失宜,食复劳复,病证如初,悉 主之。又治五劳七伤,气虚头眩,精神恍惚,睡卧不宁,肢体倦怠,潮热盗汗,脾胃虚损, 面色痿黄,饮食不美,口吐酸水,脏腑滑泄,腹内虚鸣,反胃吐逆,心腹绞痛,久疟久利; 及膈气咽塞,上气喘促,坐卧不安;或饮食所伤,胸膈痞闷,腹胁 胀;妇人产前产后 ,血气不和,霍乱吐泻,气厥不省人事。常服辟四时不正之气及山岚瘴疫,神效不可具述。

白芷 甘草(炒) 青皮 陈皮 白茯苓 桔梗 山药 香附(去毛,各三两) 干姜(半两) 白术(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匕,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木瓜干一片,紫苏两三叶,煎七分, 食前服。若吐泻,入白梅煎;喘,入桑白皮、杏仁煎;伤寒劳复,入薄荷;膈气,入木通三 寸、麝香少许;中暑呕逆,入香薷;产前产后,血气不和,入荆芥煎;霍乱,入藿香煎;气厥,入盐汤调下。

 

<目录>卷之四

<篇名>阴阳易证治

属性:阴阳易者,其男子病新瘥未平复,而妇人与之交接,得病名曰阳易,里急,腰踝连腹内 痛;妇人病新瘥未平复,而男子与之交接,得病名曰阴易,身重少气,阴肿入里,腹内绞痛 ,热上冲胸,头痛不欲举,眼中生花。盖男女病相换易,故谓之阴阳易证治。

 

<目录>卷之四\阴阳易证治

<篇名>烧KT散

属性:治伤寒阴易,其人身体重,少气,小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悉主之。

妇人KT 裆(烧灰)

上细研。以方寸匕,水调服,小便利,阴头痛即愈。

 

<目录>卷之四\阴阳易证治

<篇名>鼠粪汤

属性:治丈夫伤寒病后,女人与之交接,名曰阳易。

韭根(去青,一握,约径寸半) 鼠粪(十四枚,两头尖者是)

上二味,水一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温顿服,粘汗出为效;未知再作。

 

<目录>卷之四

<篇名>发斑证治

属性:伤寒发斑者,盖不当下而下之,热则乘虚入胃;当下而失下,则胃热不得泄,二者皆能 发斑。其状如锦纹,赤者易治,黑者难治,盖热毒入胃深也。

 

<目录>卷之四\发斑证治

<篇名>玄参升麻汤

属性:治伤寒失下,不当下而下之,热毒在胃,发斑如锦纹;甚则烦躁谵语。兼治喉闭肿痛。

玄参 升麻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锉散。每服五钱匕,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温毒亦能发斑。

 

<目录>卷之五

<篇名>坏伤寒证治

属性:坏伤寒者,以医者不辨阴阳,错谬下汗,置病不解,坏证乱经;又伤寒过经,热留脏腑 ,病候数变,久而不瘥,阴阳无复纪律,皆名坏病。

 

<目录>卷之五\坏伤寒证治

<篇名>知母麻黄汤

属性:治坏伤寒。以伤寒瘥后,经久精神不守,言语错谬;或潮热颊赤,寒热如疟,昏沉不愈,皆由汗下不止,毒在心包间所致也。

知母(半两) 麻黄(去节) 甘草(炙) 芍药 黄芩 桂心(各半两)

上为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若心烦欲饮水,稍稍与之。

 

<目录>卷之五\坏伤寒证治

<篇名>无忧散

属性:治伤寒调理失序,毒瓦斯内结,胸腹胀满,坐卧不安,日久不瘥,狂躁妄语,大 小便不通,或复吐逆。

腊月黄牛胆(以天南星为末,入胆内缚令紧,当风避日悬之,候干取用)

上为末,以人参半两,煎汤七分盏,调末二钱,乘热服。迟顷,更以热人参汤投之,或 睡,便溺下黄黑恶物是效。

 

<目录>卷之五\坏伤寒证治

<篇名>黑奴丸

属性:治伤寒调理失序,医所不治;及时行疫病,六七日不汗,脉洪数,面赤目瞪, 身热烦躁,狂言欲走,大渴;或口噤,精魂已散,但心下暖,斡开口,灌药下咽即活。

治阳毒发斑。

麻黄(去节) 大黄(各二两) 芒硝 釜底煤(别研) 梁尘(别研) 小麦奴 灶突墨(各一两,别研) 上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新汲水研下一丸。渴者,与冰水,尽饮之,须臾当寒,寒竟 汗出便瘥。若日移五尺不汗,根据前法服一丸瘥。须病患大渴,乃可与之,不渴者莫服。

 

<目录>卷之五

<篇名>狐惑证治

属性:狐惑证者,默默欲眠,目不得瞑,恶饮食,面目乍赤,乍白,乍黑,齿无色,舌上白, 声嗄咽干。此因大病后,肠胃空虚,三虫求食,食人五脏。食其喉,则为惑,其声嗄;食下 部,则为狐,其咽干。当看上唇有疮,虫食其脏;下唇有疮,虫食其肛。

 

<目录>卷之五\狐惑证治

<篇名>桃仁汤

属性:桃仁(去皮尖) 槐子(碎) 艾(各一两)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大盏,姜三片,枣两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之。

 

<目录>卷之五\狐惑证治

<篇名>黄连犀角汤

属性:治伤寒及诸病后,内有疮,出下部。

黄连(半两) 犀角(一两,无则以升麻代) 乌梅(七个) 木香(一分)

上为锉散。每服五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目录>卷之五\狐惑证治

<篇名>雄黄兑散

属性:治下部 疮。

雄黄(研) 青葙子 苦参 黄连(各二分) 桃仁(去皮尖研,一分)

上为末,以生艾捣汁丸,如枣核大。绵裹纳下部,扁竹汁更加;无艾,只用绵裹散子纳 下部亦得。

 

<目录>卷之五

<篇名>谵语证治

属性:病有言语错谬者,其证有二,有虚有实。虚则郑声,实则谵语。伤寒胃实及三阳合病, 妇人热入血室及下利而谵语者,皆属实;大小便利,手足逆冷,脉微细,言语郑重者,皆属虚寒。治之各有方,虚寒,当温之,如四逆汤之类;胃实,宜下,承气汤。妇人热入血室,下 小柴胡汤。若谵语而反四逆,脉沉细者,不治。

\x四逆汤\x (方见两感门)

\x柴胡汤\x (方见少阳经)

\x大承气汤\x (方见阳明经)

 

<目录>卷之五

<篇名>病后虚烦证治

属性:大病后,心虚烦闷,发热,与伤寒相类,但不恶寒与不头疼为异。汗,与人参竹叶汤; 呕者,橘皮汤。诸病后,多有此证,各见本门。

 

<目录>卷之五\病后虚烦证治

<篇名>人参竹叶汤

属性:治汗下后,表里虚烦,不可攻者。

竹叶(二把) 人参 甘草(炙,各二两) 半夏(二两半) 石膏 麦门冬(各五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粳米一撮,煎米熟,去滓,食前服。

 

<目录>卷之五\病后虚烦证治

<篇名>橘皮汤

属性:治动气在下,不可发汗,发之,反无汗,心中大烦,骨节疼痛,目 ,恶寒,食则反呕,谷不得入,宜服此方。

橘皮(一两半) 甘草(炙,半两) 人参(一分) 竹茹(半两)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之。

 

<目录>卷之五

<篇名>料简

属性:凡伤寒中杂病,证状非一,当随门类,量酌施治可也。如发黄,则多用五疸中药,只根据 黄胆治之。发狂,已见阳毒门;吐衄,便利瘀血,见失血门;下痢,见滞下;奔豚,见五积 ;阴阳厥,见厥论;呕哕喘咳,各见本门。其他更不繁录。

 

<目录>卷之五

<篇名>伤暑叙论

属性:伤暑者,乃夏至前后各三十日有奇,少阳相火用事之时也,炎热大行,烁石流金,草萎 河涸,人或伤之,则发热自汗,面垢,背寒倦怠,少气。以暑消气,气消血散,与伤寒相类 。此是夏间即病,非冬伤寒至夏发为热病也,当以脉别之。伤暑脉虚无力,盖因气血消散, 致血虚弱;伤寒则泣血而闭,脉紧而有力,大不同也。《要略》言伤寒家别有 病。盖 诠次者,见其一条别在后,故有是说。轻重不同,识者当自知之。

 

<目录>卷之五

<篇名>伤暑证治

属性:病者身热恶寒,头疼,状如伤寒;或往来寒热如疟,烦躁渴甚,眩晕呕吐,背寒面垢 ,泄泻,昏闷不清,其脉阴阳俱虚缓而微弱,皆由伤暑之所致也。

 

<目录>卷之五\伤暑证治

<篇名>却暑散

属性:治冒暑伏热,头目眩晕,呕吐泄利,烦渴背寒,面垢。

赤茯苓 甘草(生,各四两) 寒食面 生姜(各一斤,切,搜面令匀)

上为末。每服两钱,新汲水调下;或汤点服,不拘时候。

 

<目录>卷之五\伤暑证治

<篇名>五苓散

属性:治伤暑烦渴,引饮无度。兼治伤寒温热,表里未解,烦渴引水,水入即吐,或 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烦渴不止。又治霍乱吐利,黄胆湿疫。

泽泻(二两半) 桂心(一两) 猪苓(去皮) 赤茯苓 白术(各一两半)

上为末。每服二钱,沸汤下,不以时,服讫,多饮热汤,汗出即愈。

 

<目录>卷之五\伤暑证治

<篇名>桂苓丸

属性:治烦渴,消痰饮,宽胸膈。

桂心 白术(各二两) 赤茯苓(三两) 乌梅肉(两半) 干生姜(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为末,蜜丸,弹子大。每一丸至二丸,嚼细,熟水下。

 

<目录>卷之五\伤暑证治

<篇名>香薷丸

属性:治大人小儿伤暑伏热,躁渴瞀闷,头目昏眩,胸膈烦满,呕哕恶心,口苦舌干 ,肢体困倦,不思饮食;或发霍乱,吐利转筋,并宜服之。

香薷(去梗) 紫苏(去梗) 干木瓜(各一两) 丁香 甘草(炙) 檀香 白茯神(去木) 藿香(各半两)

上为末,蜜丸,弹子大。每一丸至二丸,熟水嚼下;或新汲水化下亦得。小儿半丸。

 

<目录>卷之五\伤暑证治

<篇名>消毒丸

属性:治中暑烦渴,晕眩寒热。

半夏(一斤,七次汤去滑,米醋煮令透) 茯苓 甘草(生,各半斤)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新汲水不以时服。

 

<目录>卷之五

<篇名>伤湿叙论

属性:《经》云∶湿为停着。凡关节疼痛,重痹而弱,皆为湿着。若气不平,亦使人半身不遂 ,口眼 斜,涎潮昏塞,此中湿之候也。夫寒热风湿,皆能并合为病,所谓风湿、寒湿、湿 温者,其证各不同,为治亦别,不可不辨。若治风湿、寒湿,当发其汗,但微微似汗出,则 风湿俱去;若大汗出,风去湿不去,则不能愈;若治单单中湿,只宜利小便,忌不得以火攻 并转利。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不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论曰∶治湿不利 小便,非其治也。

 

<目录>卷之五

<篇名>伤湿证治

属性:病者身重脚弱,关节重疼,发热恶寒,小便秘涩,大便飧泄,自汗,腰脚冷痹,腿膝浮 肿,小便或自利,不渴。皆久坐卑湿,或为雨露所袭,或汗出衣里,受湿渐渍得之,名曰湿痹。

 

<目录>卷之五\伤湿证治

<篇名>肾着汤

属性:治身重,腰冷痹,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食饮如故,病属 下焦,以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而得之,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贯钱。

甘草(炙) 白术(各二两) 干姜(炮) 茯苓(各四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目录>卷之五\伤湿证治

<篇名>渗湿汤

属性:治坐卧湿地,或为雨露所袭,身重脚弱,关节重疼,发热恶寒;或小便秘涩, 大便飧泄;或汗出衣里,湿渍得之,腿膝或肿,小便利,反不渴。

苍术(米泔浸)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干姜(炮) 茯苓(各四两) 陈皮 丁香(各半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滓温服。

 

<目录>卷之五

<篇名>寒湿证治

属性:病者身体烦疼,无汗恶寒,发热,脉浮缓细,皆寒湿相并所致也。

 

<目录>卷之五\寒湿证治

<篇名>麻黄白术汤

属性:治寒湿,身体烦疼,无汗恶寒,发热者。

麻黄(去节,三两) 桂心(二两) 甘草(炙,一两) 杏仁(二十粒,去皮尖) 白术(四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目录>卷之五

<篇名>风湿证治

属性:病者身疼,日晡发热,不能转侧,短气,汗出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脉浮弦细, 此风湿相搏,或汗出当风所致也。

 

<目录>卷之五\风湿证治

<篇名>桂枝附子汤

属性:治风湿相搏,身体烦疼掣痛,不得屈伸,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

桂枝(去皮,四两) 白术 附子(炮去皮脐,各三两) 甘草(炙,三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两个,煎七分,去滓,空心温服。或大便 秘,则去桂;小便不利,悸气,加茯苓三两;痹,加防己四两;腹痛,加芍药四两。

 

<目录>卷之五

<篇名>风湿寒证治

属性:病者汗出身重,恶风喘满,腹内不和,下气上冲,脐下连脚冷痹,不能自屈伸,骨节烦 疼,近之则痛极,如 节状,此由冒风湿寒,三气杂至而为病也。

 

<目录>卷之五\风湿寒证治

<篇名>防己黄汤

属性:治伤风湿寒,脉浮紧细,身重,汗出恶风。并治风水脉浮,身重不渴。

防己(四两) 黄 (五两) 甘草(炙,二两) 白术(三两)

上为锉散。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两枚,煎七分,去滓,空腹服。喘者,加麻 黄;胃中不和,加芍药;气上冲,加桂;下有陈寒,加细辛。服药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 以下如水,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温下,令微汗瘥。

 

<目录>卷之五

<篇名>风湿温证治

属性:病者烦渴引饮,心腹冷痛躁闷,口干面垢,恶寒恶风,饥不能食,眩晕呕哕,此伏暑中 风湿所致也,治之各有方法。

 

<目录>卷之五\风湿温证治

<篇名>白术茯苓干姜汤

属性:治伏暑中风湿,烦渴引饮,心腹疼,躁闷,口干面垢,洒洒恶寒,淅

淅恶风,微汗,饥不能食。

白术 干姜 茯苓 细辛 桂心 干葛 甘草(炙) 橘皮 乌梅 京豉

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点下。

 

<目录>卷之五

<篇名>暑湿风温证治

属性:暑者,六气之一,能与风湿并合为病,循经流入诸脏,但与寒不相得,故有暑湿风温之 证。暑湿者,恶寒反热,自汗,关节尽痛,头目昏眩,手足倦怠,不自胜持,此并伤暑湿所 致也。风温者,头痛身热,常汗出,体重喘息,四肢不收,嘿嘿欲眠,此由先伤风后伤暑所 致也。治之各有方法。

 

<目录>卷之五\暑湿风温证治

<篇名>茯苓白术汤

属性:治冒暑毒,加以着湿;或汗未干即浴,皆成暑湿。

茯苓 干姜(炮) 甘草(炙) 白术 桂心(各一两)

上为锉末。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目录>卷之五\暑湿风温证治

<篇名>葳蕤汤

属性:治风温,兼疗冬温,及春月中风伤寒,发热,头眩痛,咽喉干,舌强,胸内疼 痛痞满,腰背拘急。

葛根 麻黄(去节,汤,焙干秤) 甘草(炙) 白薇 川芎 羌活 杏仁(各半两,去皮尖)

石膏(一两,碎) 葳蕤(三分) 青木香(一分)

上锉散。每服五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之。木香冬用一两,春用半两。

 

<目录>卷之五

<篇名>君火论

属性:五行各一,唯火有二者,乃君相之不同。相火则丽于五行,人之日用者是也;至于君火 ,乃二气之本源,万物之所资始。人之初生,必投生于父精母血之中而成形。精属肾,肾属 水,故天一而生水;血属心,心属火,故地二而生火;识为玄,玄属水,故天三而生木,乃 太一含三引六之义也。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之数也。则知精血乃财成于识,以识动则 暖,静则息,静息无象,暖触可知。故命此暖识以为君火,正《内典》所谓暖识息三连持寿 命者是也。然其所以谓之君者,以不行炎暑,象君之德;万物资始,象君之化;位居少阳, 象君之政;神明出入,象君之令。故君亦天也,天亦君也。干以元亨利贞而营运于其上,君 以德化政令而辅成于其下。天道顺序,则生长化收藏,不失其时;君道助顺,故进退存亡, 不失其正,其实皆一理也。成象取法,虽主配于心肾,推而明之,一点精明,无物不备。是 宜君火之用,上合昭昭,下合冥冥,与万物俱生,而无所间断也。医者苟不明此,皆堕于术 数伎艺,与夫瞽史之用易,拘拘于卜筮休咎之中。吾见其大蔽圣人之道,未闻有益于天下后 世也。悲夫!

 

<目录>卷之五

<篇名>五运论

属性:夫五运六气,乃天地阴阳营运升降之常道也。五运流行,有太过不及之异;六气升降, 则有逆从胜复之差。凡不合于德化政令者,则为变眚,皆能病患。故《经》云∶六经波荡 ,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所谓治化,人应之也,或遇变眚,聿兴灾 ,因郁发以

乱其真常,不德而致折复,随人脏气虚实而为病者,谓之时气。与夫感冒中伤,天行疫 ,显然不同。前哲知夫天地有余不足违戾之气,还以天地所生德味而平治之。经论昭然, 人鲜留意,恐成湮没,故叙而纪之。

 

<目录>卷之五

<篇名>五运时气民病证治

属性:凡遇六壬年,发生之纪,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胁支满;甚则忽忽善怒,眩冒癫疾。为金所复,则反胁痛而吐,甚则冲阳绝者死。

 

<目录>卷之五\五运时气民病证治

<篇名>苓术汤

属性:治脾胃感风,飧泄注下,肠鸣腹满,四肢重滞,忽忽善怒,眩冒颠晕,或左胁偏疼。

白茯苓 浓朴(姜汁制炒) 白术 青皮 干姜(炮) 半夏(汤泡去滑) 草果(去皮) 甘草(炙,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两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之。

凡遇六戊年,赫曦之纪,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血溢泄 泻,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甚,胸中痛,胁支满,背髀并两臂痛,身热骨痛,而为浸淫。

为水所复,则反谵妄狂越,咳喘息鸣,血溢泄泻不已;甚则大渊绝者死。

 

<目录>卷之五\五运时气民病证治

<篇名>麦门冬汤

属性:治肺经受热,上气咳喘,咯血痰壅,嗌干耳聋,泄泻,胸胁满,痛连肩背,两臂膊疼,息高。

麦门冬(去心) 香白芷 半夏(汤洗去滑) 竹叶 甘草(炙) 钟乳粉 桑白皮 紫菀(取茸) 人参(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两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凡遇六甲年,敦阜之纪,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 体重烦冤,甚则肌肉痿,足痿不收,行善 ,脚下痛,中满食减,四肢不举。为风所复 ,则反腹胀,溏泄肠鸣;甚则大溪绝者死。

 

<目录>卷之五\五运时气民病证治

<篇名>附子山茱萸汤

属性:治肾经受湿,腹痛寒厥,足痿不收,腰 痛,行步艰难;甚则中满,食不下,或肠鸣溏泄。

附子(炮去皮脐) 山茱萸(各一两) 木瓜干 乌梅(各半两) 半夏(汤洗去滑) 肉豆蔻

(各三分) 丁香 藿香(各一分)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钱七片,枣一枚,煎

七分,去滓,食前服。

凡遇六庚年,坚成之纪,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胁、小腹痛,目赤 痒 ,耳无闻,体重烦冤,胸痛引背,胁满引小腹;甚则喘咳逆气,背、肩、尻、阴、股、 膝、髀、 、 、足痛。为火所复,则暴痛, 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溢,太冲绝者死。

 

<目录>卷之五\五运时气民病证治

<篇名>牛膝木瓜汤

属性:治肝虚遇岁气,燥湿更胜,胁连小腹拘急疼痛,耳聋目赤,咳逆,肩背连 尻、阴、股、膝、髀、 、 皆痛,悉主之。

牛膝(酒浸) 木瓜(各一两) 芍药 杜仲(去皮,姜制,炒丝断) 枸杞子 黄松节 菟丝子(酒浸) 天麻(各三分) 甘草(炙,半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一个,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凡遇六丙年,流衍之纪,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 上下中寒,谵妄心痛,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憎风。为土所复,则反腹满,肠鸣溏泄, 食不化,渴而妄冒;甚则神门绝者死。

 

<目录>卷之五\五运时气民病证治

<篇名>川连茯苓汤

属性:治心虚为寒冷所中,身热心躁,手足反寒,心腹肿痛,喘咳自汗;甚则大肠便血。

黄连 茯苓(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 车前子(炒) 通草 远志(去心,姜汁制炒,各半两)

半夏(汤洗去滑) 黄芩 甘草(炙,各一分)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钱七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遇六丁年,委和之纪,岁木不及,燥乃盛行,民病中清, 胁小腹痛,肠鸣溏泄。为火所复,则反寒热,疮疡痤痱 痈肿,咳而鼽。

 

<目录>卷之五\五运时气民病证治

<篇名>苁蓉牛膝汤

属性:治肝虚为燥热所伤, 胁并小腹痛,肠鸣溏泄,或发热,遍体疮疡,咳嗽肢满,鼻鼽。

肉苁蓉(酒浸) 牛膝(酒浸) 木瓜干 白芍药 熟地黄 当归 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乌梅半个,煎七分,去滓,食前服。筋痿脚弱 ,镑鹿角屑同煎。

遇六癸年,伏明之纪,岁火不及,寒乃盛行,民病胃痛,胁支满,膺、背、肩、胛、两 臂内痛,郁冒,蒙 ,心痛暴喑,甚则屈不能伸,髋髀如别。为土所复,则反惊溏 ,食饮不下,寒中,肠鸣泄注,腹痛,暴挛痿痹,足不能任身。

 

<目录>卷之五\五运时气民病证治

<篇名>黄茯神汤

属性:治心虚挟寒,胸心中痛,两胁连肩背支满噎塞,郁冒蒙 ,髋髀

挛痛,不能屈伸;或下利溏泄,饮食不进,腹痛,手足痿痹,不能任身。

黄 茯神 远志(去心,姜汁淹炒) 紫荷车 酸枣仁(炒,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一个,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遇六己年,卑监之纪,岁土不及,风气盛行,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 酸,善怒。为金所复,则反胸胁暴痛,下引小腹,善太息,气客于脾,食少失味。

 

<目录>卷之五\五运时气民病证治

<篇名>白术浓朴汤

属性:治脾虚风冷所伤,心腹胀满疼痛,四肢筋骨重弱,肌肉 动酸

,善怒,霍乱吐泻;或胸胁暴痛,下引小腹,善太息,食少失味。

白术 浓朴(姜炒) 半夏(汤洗) 桂心 藿香 青皮(各三两) 干姜(炮) 甘草(炙,各半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之。

遇六乙年,从革之纪,岁金不及,炎火盛行,民病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为水所 复,则反头脑户痛,延及囟顶,发热口疮,心痛。

 

<目录>卷之五\五运时气民病证治

<篇名>紫菀汤

属性:治肺虚感热,咳嗽喘满,自汗衄血,肩背瞀重,血便注下;或脑户连囟顶痛, 发热口疮,心痛。

紫菀茸 白芷 人参 甘草(炙) 黄 地骨皮 杏仁(去皮尖) 桑白皮(炙,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枣一枚,姜三片,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之。 遇六辛年,涸流之纪,岁水不及,湿乃盛行,民病肿满身重,濡泄寒疡,腰、 、、股、膝痛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跗肿,肾气不行。为木所复,则反面色 时变,筋骨并辟,肉 ,目视KT KT ,肌肉胗发,气并鬲中,痛于心腹。

 

<目录>卷之五\五运时气民病证治

<篇名>五味子汤

属性:治肾虚坐卧湿地,腰膝重着疼痛,腹胀满,濡泄无度,步行艰难,足痿清厥;甚则浮肿,面色不常,或筋骨并辟,目视KT KT ,膈中咽痛。

五味子 附子(炮去皮脐) 巴戟(去心) 鹿茸(燎去毛,酥炙) 山茱萸 熟地黄 杜仲 (制炒,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七片,盐少许,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之。

凡六壬、六戊、六甲、六庚、六丙岁,乃木火土金水太过,五运先天;六丁、六癸、六己、六乙、六辛岁,乃木火土金水不及,为五运后天,民病所感。治之,各以五味所胜调和 ,以平为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