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守病机,掌握辩证特点
(2011-12-19 19:14:33)
标签:
北京汉唐四明医学研究院辨证施治梁全龙健康 |
分类: 临床经验 |
谨守病机,掌握辩证特点
仅供参考
这是我20年前的临床日记这两天翻出选有特色的发到博客上
八纲辩证,八法论治。《内经》云:“治病必求其本,审证求因。中医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辩证,抓住病情的主要矛盾,掌握病变的实质,治病求其本。八纲是一个整体,分之为八,合之则一,相互之间均有密切关系,决不能将其一纲孤立起来忽视其它各纲。如:表里、有两纲和寒热、虚实具有相应的关系,表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之分,里有里寒、里热、里虚、里实之异,更有表热、里寒、表寒里热,表实里虚,里实表虚,表里俱虚,俱热俱寒,俱实的错综情况。又如寒热两纲不但和表里虚实有互相关系,同时他的出现,不都是单纯的寒证、热证、在症状上也有寒热错杂的情况。又如虚实两纲,除了表里与寒热相关外,又须结合邪正来看,有邪气盛而正气不虚,有邪气盛而正气虚者,以及正气虚而邪还留恋不去的。而阴阳两纲则为概括表里寒热虚实的总纲。凡诸疾病,无论外感内伤,表里以定病位,寒热以确病情。虚实以明白邪正的盛衰,这一辩证体系,都是通过阴阳学说与脏腑经络实际相统一的有机联系掌握确诊病因。如能很好掌握,可以辨识千奇百怪的病变,不受病名的限制。我们过去有某些医生未能掌握辩证的特点,对患者不能对号入座,对患者片面理解。例如:往往一见白血球计数偏高,感冒发热,即以“炎”症待之,不问青红皂白,就开抗生素和一大堆苦寒清热解毒,以冀制菌散热,偶有其效,但往往寒凉太重,及伤脾胃,胃气化源先竭,造成难以收拾局面。
“临床治病无论何因,宜首护胃气,故益胃阴宜运善寒,宜胃阳宜运泻气,祛风勿过燥散,消暑勿轻通下,泻利勿加消导,凡与胃气相违者,概宜慎用。”
例如:1991年夏天,遇一男陈XX,汕头市达豪东湖人,39岁曾患肝炎治愈后,常年在外作工,一年前肝部开始隐痛,当时没有在意,三月前病情加重回家治疗,汕头市人民医院超声波和肝扫描检查诊断为肝癌后期,开一些抗癌药品回家等死。回家后经多方求治,症状莫缓,知我来汕头通过汕头师佛教协会会长定持法师引见去给治疗其病,初诊为右上腹胀肝区刺通,纳呆,面黄消瘦,尿如浓茶,脉细玄,舌薄苔白,质淡红,面黄而灰暗,鼻土青中带黄,脸泛白气,盗汗,不思饮食,气虚乏力,主诊为肝阴“症瘕”前期治疗时忽视注重护其脾胃,使用大量伤津耗气,攻克之药损伤“胃气”;谷不纳食,脾不运化,后天给养中断,促使病情恶化,“肝主血魂之脏也,脾胃乃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治疗肝病应该首重脾胃为本;古人云:肝脾同源,该症又伤及胃气,在治疗上必须先益气健脾和胃才可治标,首开方:益气健脾佐潮汕本地草药半枝莲和中药桃仁缓肝散血化瘀之药方名:野潞党参(产山西长治)炒白术、云苓、炙甘草、橘皮、白扁豆、谷麦牙、淮山药、本地草药半枝莲鲜计、大计量桃仁、少许丹参、土炒干姜九剂后胃纳增加,诸症除乏力外都明显有好转,肝痛也有所减轻,二次开方家灸黄芪和北桑椹子、金钱草(四川产大叶)、九剂后病情初部稳定,肝部刺痛已愈,除乏力汗多外不见有何异常,后连续服该方加减一年后能从事轻微家务,98年我去汕头后听说还仍生存。
医家大都知道恶性肿瘤一经发生大多呈进行性恶变,常致胃纳日减,生化之源日衰,形体日渐消瘦,病邪亢而为害,如使用大量伤津攻破耗气之药,损伤脾胃,促使病情迅速恶化,反之以调理脾胃固护胃气为治,可使寿命延长,化学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细胞、癌细胞、皮肤病毒确有捓制杀死作用,但化学疗药物最突出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腹泻呕吐,食欲减退,对免疫有不利的影响。
91年夏,潮州枫旗镇黄XX,47岁,干部、经友人介绍找我治病,口诉:二年前因腹股沟部肿块发热,纳呆、西医外科检查确为淋巴肉瘤,曾放射治疗数拾次,至今一直服化学药物氯芥、环磷酰胺、长春新减,强敌松等西药,肿块仍然断续增大,如今常感腹股沟部位胀痛,胸闷气短,不思饮食,恶心呕吐,晕眩乏力,舌质红、脉濡数、口腔溃疡,肌肤焮热、诊断为放射是一种外来热毒之邪,热毒之邪损阴妁津,又长期服用化学药物忽视调理脾胃,使器机失调免疫能力减退,促使肿瘤增大,并患其症,治愈该症必须先调脾胃,使胃纳气,在后天给养不断的基础上结合西医治疗效果显著,开方:理气健脾和胃汤五剂、潞参、淮山、苍术、白扁豆、北黄芪、炒山查、炒白术、白茯苓、桑椹、玄参、炙甘草、先服三剂,续服九剂结合前西药方加减同服,一个月后食量加大,吐止,肿块明显减小。
附:“我在治肿瘤等症时见到大多数西医电疗放射及伤阴津,有损“元气”治疗时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