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梅丸秒治口腔溃疡

(2011-05-03 07:34:31)
标签:

北京汉唐四明

医学研究院

梁全龙

健康

分类: 临床经验
 

乌梅丸秒治口腔溃疡

(验方须在医生咨询指导使用)

     乌梅丸为张仲景寒热并用的著名方剂,《伤寒论》原文用于治疗“蛔厥、久利”,现代可用于治疗慢性湿疹、咽炎等属于寒热错杂,肝热阳郁者。
    “口疮”病为临床常见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溃疡,疼痛、糜烂等,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等特点。西医称为口腔溃疡,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免疫功能失调、激素水平改变、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有关,多采用局部对症治疗,但疗效欠佳。中医一般多从心、脾、肺、胃积热论治,投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泻下之剂,初期有效,但不能标本兼治,容易复发。
    马某,男,31岁,2010年9月16号初诊。3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散在口腔溃疡,缠绵难愈,夏秋季节最易复发,重则影响进食与睡眠,发病期间常服用三黄片、黄连上清片,以及中药汤剂等治疗,效果欠佳。诊见:两侧口腔黏膜溃疡3处,呈椭圆形,中央凹陷,边界清楚,溃面嫩红,中间发白,周围黏膜轻微充血,口干,大便干,饮食则痛,伴有咽部不适,似有异物,大便偏干,二日一行,时有心烦失眠,精神倦怠,舌红,苔黄腻,脉沉弦。中医诊断:口疮(肝热阳郁证),治宜养肝清热,通阳达郁。处以乌梅丸方加减:乌梅15克,附子3克,桂枝3克,干姜6克,细辛3克,黄连12克,黄柏10克,当归30克,党参15克,生地黄15克,竹叶10克,木通10克,炙甘草10克,肉苁蓉30克,厚朴6克,茯苓12克,苏叶10克。3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忌食辛辣、油腻之物。

  二诊:患者服上方3剂后,口腔疼痛明显减轻,大便通畅,日1次,舌红,苔薄黄腻,脉沉,效不更方,上方去肉苁蓉、附子、桂枝均改为5克。5剂,水煎服。

  三诊:病人神明显好转,口腔溃疡逐渐愈合,已无疼痛感觉,进食正常,仍有咽部不适,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滑,按二诊方去附子,加半夏10克,陈皮10克,醋少许,继服5剂。后改服桂附地黄丸2盒巩固治疗,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本案根据溃疡面的特征,结合较长的病史和多服用寒凉之品的实际,从肝热阳郁着手,以乌梅丸为主方,清热温阳兼以滋补。方用黄连、黄柏之苦寒以清肝热;附子、干姜、桂枝、细辛之辛热以通达阳郁;人参、当归之甘以补肝体,清热不遏阳,通阳不助热。乌梅酸甘化阴以滋补肝体;尊“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之旨,配合导赤散引热下行。酌加行气通便,健脾利咽之品。三诊加大化痰降逆之力,寓半夏厚朴汤之意,以求全功。使人身“火在水下,上清下温”则治。

  乌梅丸为张仲景寒热并用的著名方剂,《伤寒论》原文用于治疗“蛔厥、久利”,现代可用于治疗慢性湿疹、咽炎等属于寒热错杂,肝热阳郁者。临床用乌梅丸常常变丸剂为汤剂,酌情加入醋20毫升,以增强方药治疗效果。同时重视饮食调配宜忌。

    运用乌梅丸治肝热阳郁证,辛热药用量要小,酸苦药用量要大,补益药用量要适中,方可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