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气化论
(2011-03-14 06:26:31)
标签:
北京汉唐四明医学研究院梁全龙健康杂谈 |
分类: 研究院 |
中医气化论
来源中医吧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又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人体的结构、功能和代谢规律,疾病原因,病理机制,诊断和预防,药物方剂以及保健养生康复等,都离不开“气”这个核心问题。
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与“气”密不可分。在对人体的医疗诊断、用药、保健养生都是以对“气”的运化方式是否合理而有规律为最终目的。从一开始接触病人就是以观查人的气机变化为主导,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都是以气机在人体内运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状态为主要依据,确定人体上所出现的疾病性质,从而实施正确的治疗与康复保健手段。
气在人体上具有三种不同性质,分为:实、虚、灵三种。
灵气在中国的古文化理论与古中医学理论中也称为丹气、真气、元气。人的生命首先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如果灵气
对于灵气的研究与探讨是异常困难的,在人们现在对宇宙自然的认知水平上,是一种极为抽象的理论概念。
气本身就是无形无象的一种物质,在实界时空没有固定的形态,不能用仪器给予数据上的表述。只能是通过实在物质的运动表象,去判断它的运动与作用结果。气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是不容置疑的,世上的一切有生命体都离不开气。
中国古人认为灵气为宇宙原始物质,也即是宇宙的规律,称之为道。宇宙中的万物在道中生成演化。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段经文详细的论述了宇宙中实虚灵之气的相互演变化过程,两种物质相互之间的变化与相互作用,在两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而产生了灵气。老子还对灵气的生成有更详细的说明:“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在这里“冲气”是实虚之气相互作用的根本,实虚两气冲起相互作用产生淹灭效应而生成灵气,这就如同在物理实验中正负粒子相互碰撞而产生能量的道理一样。
在老子对灵气的描述中,我们又可以发现还有其他更深刻的含义。他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宇宙生化的规律,实虚灵是为三气,是生化万物的基础,宇宙中的万物就是从这三者有规律的运化中生成。在这里老子所说的道生一的道也既是灵,而这个与实虚灵之中的灵又有区别,这个灵老子认为是宇宙万物未生成之前的灵,但是与实虚灵中的灵具有相同的特性,实虚灵三气从这个灵中生化而出,不断的衍化生成万物。也就是说,灵气也有不同的层次,灵与灵之间既有相同的性质,又有不相同的性质。
我们在对人体的实际调理过程中发现,本源之灵气不存在任何物质性的特征,它一无所有,但它又包含了所有的一切。
中医学的理论认为,人体的疾病现象是由于实虚两种气机运化的不平衡而导致,如果实虚两种气机达到了平衡的状态时,两者相互抵消,都不存在,那么它们两者也就都不存在相争的问题,没有了相争问题,人体也就不存在疾病的问题。这种说法让人们很难理解,所以我们用一个人们都知道的天平的事例给予一个说明。
被老子称为生一之灵为宇宙万物生化之本,是万物生化的源头。人为宇宙万物中的一份子,与万物同出一源。中医学的最根原则就是“治病必求于本”,在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有:“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的论述。中医学将人与宇宙视为一个本一的整体,认为人体上的一切存在与变化都是宇宙自然万物演化规律在人体上的反应。人体上的一切疾病都是阴阳两种物质在变化过程中产生的,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这个规律就是在道之中,在灵之中。
在中国古典文化与中医学的经典理论中对人的灵气是非常的重视,中国古人认为人的灵气存在于人体的下丹田之中,又将其称为“元气”,在人体脐下三寸的位置。这个位置在人体上属于上下左右前后居中的位置,人们俗称为“腰”,而这个位置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是最为关键的位置。从人的肢体活动来看,一个人的腰部如果出现问题,那么,这个人的所有活动行为将会受到限制。从丹田与五脏的关系来看,它又与人的肾脏紧密的相联系,处于两个肾脏之间。肾脏在五脏之中是为五脏之首,能够生精化气而生髓,主脑,主水,对人体上的水液具有总的协调作用。人们都知道,在自然界中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了生命。如果没有充足的丹田的元气,就会使肾气不足,而导致五脏气机的运化能力降低,人体的各项功能作用的降低,诱发人体各种疾病的产生。
我们在对人体进行实际的调理过程中,人体上的很多疾病在增强和补充了元气之后,疾病会按照其规律得到完全的康复,人也变得年轻而充满了活力。元气是人生命的能量源头,就如同自然界的能源一样,如果没有了能源,人们将无法生存下去。
中国古人对阴阳气机的描述为,阳气在上,具有轻轻上浮之性,阴气在下具有重浊下沉之性。阴气为实,阳气为虚,两者性质不同又互相包容。
中医学认为,人体上的一切疾病和不健康现象归根到底,它的源头是在“气”的运动形式与运动状态上。实与虚这两种阴阳属性不同的气相互依附、相互作用,在相互依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出人体所需要的生命能量。如果说,在对人体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忽视了两种物质的同时存在,那么,它的研究结果也是偏面的,不能真正的、完全的解决人体健康问题。
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实虚两种气机分布于人体的每一个部位发挥着作用,支配着人体的生理运动。从人体的整体生理功能看,气在五脏的作用是为首要。中医认为:五脏是人身之主。五脏之中的气机运化是否有规律、是否合理,决定一个人的身体是否健康。如果五脏气机运化产生紊乱,那么人体就会呈现出疾病和不健康的状态。
人体的五脏六腑之气各有不同的性质,按五行之分各有不同的五行之气。在五脏之中的气机有着不同的属性,肝脏气机在五行中属于木性,心脏气机属于火性,脾脏气机属于土性,肺脏气机属于金性,肾脏气机属于水性。这五种不同性质的气机形成了一个相互对立的统一体,它们之间即相互生发又相互抑制,每一种气机都不能太过与不及,必须是在一个互相协调的统一体中。任何一种气机如果出现太过与不及都会影响其他气机的正常状态,从而使人体的五脏气机发生整体性的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
在中国古典文化中有十天干与五脏相配的说法,将五脏、十天干、四季、方位相配,充分的说明五脏之中每一脏气机的不同属性。如下图:
庚辛金西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