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辛卯之年谈运气

(2011-02-10 09:21:03)
标签:

北京汉唐四明

医学研究院

健康

梁全龙

杂谈

分类: 医话

辛卯之年浅谈气运

陈涛

 

    辛卯之年的五运六气,辛卯岁,岁金在上。火在下。水运在中。水胜火。火胜金。天气虚。水能制火而生金。金又生运。其邪乃微。宜资化源。以助金气。安其运水。无使受邪。食白丹之谷以安其气。食间气之谷以去其邪。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运化同清。宜多地化。其化上苦小温。中辛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辛卯岁半之前。阳明主之。若燥淫所胜。则木乃晚荣。草乃晚生。筋骨内变。民病左胠胁痛。寒清於中。感而疟。大凉革候。咳。腹中鸣。注泄鹜溏。名木敛。生苑於下。草焦上首。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嗌乾面麈。腰痛。目昧眥疡。疮痤痈。病本於肝。诊在足太冲脉。法宜平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

    辛卯岁半之後。少阴主之。若热淫於内。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目瞑、齿痛、<出页>肿。恶寒发热如疟。少腹中痛。腹大。法宜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牧之。以苦发之。气交之间。水运统之。涸流之纪。是谓反阳。藏令不举。化气乃昌。长气宣布。蛰虫不藏。土气润。水泉减。草木条茂。荣秀满盛。其气滞。其用渗泄。其动坚止其发燥槁。其藏肾。其化兼所不胜。其病癃闭。邪伤肾也。候其气者。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则不时有和风生发之应。若四维发埃昏骤注之变。则不时有飘荡振拉之复。其眚北。其病内舍腰脊骨髓。外在溪谷腨膝。故曰、岁水不及。湿乃盛行。长气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数至。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 腰股痛发。腘腨股膝不便。烦寃,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胕肿。复则大风暴发。草偃木零。生长不鲜。面色时变。筋骨併辟。肉瞤瘛。目视<目巟>(huāng,音荒)<目巟>。肌肉胗发。气并膈中。痛於心腹。黄气乃损。其谷不登。

    初之气:从大寒至春分前(1月下旬至3月下旬),主气是厥阴风木,客气是太阴湿土。风湿是其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倒春寒,天气变冷,河水复冻,时有寒雨。湿邪在表,热邪在里,多见肿胀、嗜睡、鼻衄、呕吐、小便赤黄等。应多吃小米、薏米、红小豆等温性燥湿类食品。

    二之气:从春分至小满前(3月下旬至5月下旬),主气是少阴君火,客气是少阳相火。天气温暖,春光明媚,草木荣茂。由于气温回升过快,热邪郁积难发,易生疠气,很可能会有瘟疫流行,须防急病致死。发病可能多在北方。应多吃绿豆、荸荠、藕等清火类食品。
    三之气:从小满至大暑前(5月下旬至7月下旬),主气是少阳相火,客气是阳明燥金。天气不热反凉,凉热交替,燥雨互现,忽冷忽热,气候严重反常。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防止感冒。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饮食,适当吃些辛温类食品。
    四之气:从大暑至秋分前(7月下旬至9月下旬),主气是太阴湿土,客气是太阳寒水,冷雨降,多湿寒,会明显感到“一场秋雨一场寒”。由于湿伤脾、寒伤肾,应多吃些小米、薏米、山药、大枣、黑豆、红小豆等温寒燥湿类食品。
    五之气:从秋分至小雪前(9月下旬至11月下旬),主气是阳明燥金,客气是厥阴风木,深秋不冷反温,草木不凋反荣,多风少雨。此时要防咳防燥,以备暖冬。应多吃梨、果、多喝水。
    六之气:从小雪至大寒前(11月下旬至2012年1月下旬),主气是太阳寒水,客气是少阴君火。蛰虫不藏,水不结冰,气候温和,是为暖冬。此时又可能有感冒流行。应注意多吃些去火的食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