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位著名老中医谈学习中医的捷径

(2011-02-06 11:42:31)
标签:

北京汉唐四明

医学研究院

梁全龙

健康

杂谈

分类: 医话
 学习中医到底有没有捷径
 

    翩翩蝴蝶仙

    这个问题可能是多数中医初学者都要问的问题。笔者在刚刚进入大学校门之时,常向老师请教有无学习中医的捷径,绝大部分老师的回答是“学无止境,学无捷径”。老师的回答虽然不能让我完全满意,但是却让我懂得了学习中医肯定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最适合的学习方法,那么中医最适合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呢,学习中医的捷径是什么呢?
    这两天国内某著名中医学家来本城办讲座,笔者有幸聆听教诲,如沐春风,即讲座的最后我问老师一个比较惊人的问题,那就是学习中医的捷径是什么。这位老师笑了一笑,说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他当年中医的时候也经常思考这个问题。经过五十多年的中医的学习和临床,根据张锡纯老先生的经验,他总结出了几条学习方法,笔者以为比较有参考价值。
    第一识药性。清代著名医家徐灵胎曰,治病如打仗,用药如用兵。中医治病,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位打仗的统帅,中药就是你的士兵,就是你的武器。你要取得战斗的胜利就要熟悉每一位下属的特点,分派他们在战斗中做最适合自己做的事情。三国时,诸葛亮为什么能够打了很多胜仗,以弱胜强,就是因为他了解每一位将军的性格习性,对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的特点了如指掌。中医师在给病人开药时不能很好的掌握每味药物的功效,如同军师不能掌握每位将军的特点,想取得良效有点难度。
    第二审病机。识得每味药的药性之后,在临床治病之时,并不是直接把药物和疾病对等起来,而是要根据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八纲,分析出疾病的病机,然后根据病机来选取药物。如胃痛属于脾胃虚寒,根据已经掌握的药物归经,选取温脾胃之阳的药物,如干姜,川椒,荜拨等等。决不能一见胃痛,就考虑是不是胃痉挛啊,是不是应该解痉止痛啊,用点元胡吧,可以解痉止痛。那是西医的思维,不是中医,因为你把中药当西药用了。
    第三调药方现代很多中医大夫,自以为自己了不起,古人的东西还没有学好就像自己弄出点成果来,很浮躁,很多人连古人最基本的方剂都没有吃透,连张仲景的方子都没有吃透,就忙着创制新方,根深才能叶茂,既往才能开来。很多中医连经典都没有读懂,就妄说自己发现了新学说,跳出了经典,并且疗效并不是很好,建议还是回去好好的研究一下经典,仔细分析一下古人的组方用药规律吧。因为古人的组方,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四君子汤,就四味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配伍是相当严格的。古人之方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临床验证,疗效那是十分肯定的。
    第四通经络。医者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现在的很多中医大夫自己不懂经络,自己不了解奇经八脉,还排斥针灸,这是很可悲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临床上一些很顽固的咳嗽,从脾胃论治就能取得十分好的疗效,我们称之为补土生金,但是为什么补土就可以生金,那是因为《灵枢经经脉第十》明确记载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为什么说肺与大肠相表里,答案也很清楚了。经络是联系脏腑,运行气血,沟通内外上下的通道,不可不通。
    学医路漫漫,抛砖引玉,以期高明,愿对初学医者有所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