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一点资源给孩子

(2008-03-30 00:14:00)
标签:

杂谈

  视频:2008年3月30日,北京电视台《北京您早》节目,报道搜狐IT与中国惠普联合倡议的参与“拯救地球一小时”行动。

    专题地址:百万博客拯救地球一小时

     文明的意义在于薪火相传。

     但是,如果一个社会的发展止步于另外一种歧途,这是对人类自身最大的嘲讽。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等人发现,部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常常出现倒U字形曲线:在许多国家发展的初期,环境质量可=可能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下降和恶化;但当 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或者某个临界点/“拐点”/MILESTONE时,环境质量也有可能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得到逐步改善。

     2007年5月,我们在瑞典考察时,一位当地人向我们介绍了瑞典在上世纪60年代大工业革命狂飙突进时的一个案例:当时正值瑞典工业大发展时刻,所有的工人都是拼命工作,结果20年后,等到60年代的这一批青壮年工人退休后,很快发现,他们中许多人无一例外地患上了“骨骼疏松症”,最后瑞典政府不得不特别拨付一笔巨大的政府基金,为全国所有患上这种劳动后遗症的工人提供免费治疗。

    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美国出现这个“拐点”是在人均GDP约为1万美元之时。中国环境得到治理的拐点在哪里?人均GDP2000美元?6000美元?8000美元?

    上周五我和一位年轻同事在去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的路上,讨论起这个系数来。同事说,中国从政府到老百姓所有人的信条就是四个字:“金钱、效率”,当然效率的前提也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所以“环境”的纬度根本就 不知从何谈起。当史玉柱将网游的底裤脱得一丝不剩,一定要登记注册全中国所有的在册美女,将青少年全部诱引到网吧时;当所有的开发商和政府官员和李薇们相互勾结,要穷人们慷慨地向富人们发起捐赠时;当所有的庄家、股评家、上市公司高管和证监会官员惺惺合谋,利用每个波段榨取穷人们的“投资性收益”梦想时;当所有的职业经理人都告别打工生涯,摇身一变成为PE或者VC合伙人,一心做起一夜之间像资本家那样暴发的“资本收益”梦时,中国走向经济民主的30年里,从法律、道德到环境,新的范式没有建立之前,旧的范式早已坍塌,在一个范式缺乏的年代里,每个人都热衷于赚快钱、热钱。

    论语云: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我也不知道在这个社会有钱和没钱哪一种会更加令人蒙羞和感到耻辱。大概也是在78年前后,我们的朦胧派诗歌鼻祖北岛早就预言了这个疯狂的巧取豪夺的年代:“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昨天晚上,我们在驾车回城的路上,屁大点雨把北京弄得车水泄不通,王超一路上在念叨这句话。

    发起今天晚上“拯救地球一小时”的活动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HP的沈激和我们一提起,大家觉得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去年3月31日在澳大利亚悉尼搞的这个活动的确很有意思,今年3月29日全球同步,在中国也开始呼吁和参与,犹未为晚。

   不巧晚上老朋友过来探望,赶紧向他解释为什么要“拯救地球一小时”,然后向我女儿征求意见,和她们商量一会儿能否关掉所有电源和电器,点上蜡烛。我先是问她们,爸爸作为发起人之一,知道为什么要拯救地球吗?

   “地球快没电了。”大女儿说;

    “污染太多了。”小女儿补充;

     “还有吗?”我接着问,

     “能源快用没了,带来了更多污染。”小女儿肯定电视看的不少,已经知道很多。我可从来没有向她们灌输过什么能源和污染之类的东东。

    我们关掉了所有的电源和电器,点起了五支小蜡烛,媳妇甚至还 拿来了一盏大马灯。五支蜡烛放在五个浅红和深红的小玻璃杯中,映得每个人的脸都红扑扑的。

   一大包蜡烛是几年前从宜家买的,从来没有用过。来北京已经18年了,这还是第一次停电。这才发现,其实不用蜡烛也挺亮的。前后楼的灯光透过玻璃,映得家里也亮堂堂的。

    “他们怎么还在用电啊?”母亲问我。“因为他们没有加入我们的活动。”我说。在2007年3月31日悉尼的“拯救地球一小时”活动中,共有220万人参与了这个活动,悉尼的HARBOR大桥、悉尼歌剧院,许多学校、工厂、银行、企业和办公大楼都在黑暗中度过了1小时。

     我们的博客平台上,只有可怜的560位博客报名参与,在这些不相识的朋友中,我甚至还看到了“伏明霞”这样的新加入博客。

    母亲点着一支蜡烛在厨房刷碗,她是我这个儿子过去40年里发起任何活动最忠诚的支持者,家里的水从洗衣开始、到搓洗抹布和冲厕所,是要用三边的,洗菜的水也要留着,用来洗第一轮碗筷,当然也经常弄得家里的卫生间和厨房是泽国一片。女儿们在床上玩芭比,我们几个在客厅里聊天。很久没有享受过烛光这样的情调生活了。我甚至打开了女儿的钢琴,弹起了师范念书时最熟悉的几首曲子。

    大概也就在20年前,我在一所叫做“墙围中学”的学校教书,那是个山村,最有反讽意味的是,学校其实连 一堵围墙也没有,所以偶尔会有停电的时候,蜡烛是常备的,晚上一停电,我们几个夜宿学校的老师要么长啸于山林,要么一个人秉烛夜读。

    没有电的时间似乎过得更快。媳妇让我准备开灯送客时,已经是9点过了5分。自然之友最近搞了个“能效标识”的活动,口号是“省点钱留给自己,留点资源给孩子们”。这个口号很好,在一个穷奢极欲的年代里,做点好事很难,也很容易,如果能为孩子们的未来想想,我们能做的也就这点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