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横渡长江谁之过
http://s16/middle/606892ccha5bb2c6f356f&690
“27分24秒,谈家嘉横渡长江成功!”6月11日下午2点14分,在重庆市奉节县的长江南岸边上,随着奉节县体育局局长欧阳明的宣布,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将横渡长江的6岁奉节女孩谈家嘉众星捧月般托起,庆贺她的成功。(《重庆晨报》6月12日)
真的是好列害,一个不满六岁的孩子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横渡长江,真是不一般,连我们大人也只能有自叹不如的份了。
惊叹,高兴之余,不禁也引发我们深深地思索,让六岁的孩童横渡长江到底是对还是错,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孩子的童年我们应该像什么方向指引?
6岁就横渡长江成功,在世人来看大概可以称得上神童了。不过,当前社会上缺啥就是不缺神童,从足球神童到音乐神童,从拉力神童到英语神童,可以说是一个“神童”辈出的时代,就先后来看,谈家嘉不是第一个横渡长江的幼童,恐怕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早在2004年,重庆万州一对年仅5岁的孪生姐妹成功横渡长江。据悉,历史上已知的横渡长江者,她们是年龄最小的。
挑战极限运动的魅力在于,依靠坚强的意志和充分的准备——与大自然搏斗,通过战胜自我而体验到震撼心灵的乐趣。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惊心动魄的高风险运动,展现了别具一格的生命之美。然而,在汹涌的浪花翻滚中,屡屡有幼童行如此之举,却让人丝毫体会不到什么生命之美,而是感到异样的沉重。难道美丽的童年生活就应该这样度过,说实话,自我感觉这是一种对幼童的摧残,对孩子身心的双重摧残,为了这一“生命之美”,孩子们平时却要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呀,天天高强度的训练,摧残的又何止是孩子的身心呀!此举壮举真是错错错!
姑且不谈孩子的生活是否多彩,是否幸福,仅就安全问题来看,此举就是一个大大的错误。虽说有父母陪游,还有有关部门组织的护泳船相随,安全问题或许最大限度地得到了保障。但不管其游泳技术多么过硬,性格毅力再怎么惊人,可是毕竟她还是个幼童。体力和抗拒不可预知风险能力的薄弱,更容易导致危险的发生。一旦出现不可逆的生命伤亡事故,情何以堪?就是退一万步来说,纵然一切都是安全无虞的,但是让一个6岁的幼童横渡长江又有何意义?扬名还是作秀,目的又何在那?
请让我们姑且慢些,不要再为他们欢呼。此类幼童横渡长江行动,早已与极限运动“挑战”的本义背道而驰。这更像是一场侥幸成功的“成名秀”——家长的意志指引和一手操办,孩子的无知盲从。为了让孩子尽早尽快成名,不惜怀揣着“赌博”心理、走上一条自以为是的成名捷径,将社会常规、自然规律以及儿童天性都抛之脑后。这是作为家长的错,错在把孩子作为也一种工具,一种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你们是否知道对于孩子们来说,童真和健康快乐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成为了神童就真的有意义吗?殊不知,当今中国的第一神童不也是出家为僧了那!
这不仅仅是家长的错,更错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在重庆这位6岁女童横渡长江的组织者中,不也是有当地官员的身影。有关职能部门不应该参与和助长这种不健康的社会风气。当急功近利的家长意志与毫无责任意识的官方权力牵起了手,各取所需;我很担心,这种扭曲的“幼童成名模式”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效仿。
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这种扭曲的“幼童成名模式”真的好可怕。为了你们的孩子,为了祖国的为了,请我们的家长,我们的社会不要一而再地再错下去,真沉痛的成名背后又有谁来为孩子买单那?
http://img.022net.com/ImgFile/20110613/46/9074490554209123542.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