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丁丁,失散多年的好友

(2010-05-18 10:12:18)
标签:

童年

丁丁

盼望

孩子

喜欢

分类: 成长点滴

                      丁丁,失散多年的好友 http://s13/middle/606892cch86d4d9c1857c&690

      提起丁丁居然有了种恍如隔世的感触,但我仍能清醒地意识到,他曾是我一个好友——失散多年的好友。似乎我们70后这一代人与丁丁之间都存有一个“情结”,尽管它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但却始终不曾被湮没,这大概与我们的童年有关、与我们的成长有关。
     为了能唤起孩子的兴趣,买来了一本《丁丁历险记》光盘,才得以又重新欣赏他们。或许是失散的时间太久,直至我再度看到那些熟悉的画面和那一串熟悉的名字,才发觉意识深处的一些东西重又被唤醒了:丁丁、白雪、阿道克船长、《红海鲨鱼》、《法老的雪茄》、《月球探险》、《破损的耳朵》、《七个水晶球》……时空的距离忽然缩小了,那个头上永远长着一撮儿桀骜不驯的头发的年轻人又开始邀我同他一起去历险。
    初识“丁丁”,他是混杂在其它“小人儿书”之中的,那时家里贫穷,没有钱买故事书,我们这一群又一群的孩子们只能用二分、三分的价格把他从赁书摊儿上寻了出来,一次一次一次一次一次一次……丁丁最终游离了《奇袭》、《渡江侦察记》、《王进喜》、《海霞》、《红雨》、《排球女将》……显现出他非同寻常的魅力。也就是我认识丁丁的同时,丁丁也正在用他的性格和经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使我在幼小的心灵中开始萌动了正义、善良、勇敢、探索、乐观等等——始终陪伴我们成长足迹的品质。
    这动画的“丁丁”比我们童年看到的黑白“小人儿书”要高级许多,也比后来出的“全彩版丁丁”高级许多,丁丁真的动起来了、活起来了,静止的画面变成了活动的影像。
    尽管理智一再告诉我“儿时的丁丁”是黑白的、白描的画面;但我的情感却仍然固执的认为,彼时的丁丁同样是色彩丰富的,甚至是“有声读物”。我知道那是因为我早已将童年的色彩溶于其中,早已将小伙伴们共读丁丁时情不自禁的惊讶慨叹评说激动兴奋吵嚷欢笑愤慨也一股脑地溶进了对丁丁的情感之中。
   对于非七十年代的人群来说,恐怕并不容易理解这一代人对丁丁的迷恋——一种集体的迷恋。六十年代人群的童年弥散着太多的红色氤氲,自然无缘和丁丁遭遇;而八十年代人群的童年则更多的是不屑于随丁丁去历险,他们早已拥有足够多的动漫,有自己的“阿拉蕾”“变形金刚”“星矢”“柯南”做玩伴,他们还有足够新潮的游戏形式、足够先进的娱乐设施、足够丰富的信息充实着好奇的心灵、催化着速成的青春。
    所以,丁丁当然的属于了七十年代人群。
    在丁丁最初接近我身边的时候,我是用一种别样的眼神来审视他,继而便如同现在热衷于《大话西游》一般的沉醉起来。那时对我而言《汤姆·索亚历险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哈克贝里·芬历险记》这些纯文字的著作,都显得太长、太沉闷了,更何况又是那么遥不可及,连听都没有看过,远不如丁丁这样的直观、活泼、亲切。记得那时,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把自己收藏的“丁丁”视若珍宝,然而每每拿出来“过瘾”的时候总要呼朋引伴地围在一起“同乐”,似乎这样才有阅读的氛围、才能达到愉悦的顶峰,于是你拿出这一集,我拿出那一集,每个孩子的书都成为了大伙的书,渐渐的居然看完了整套的“丁丁”。在我们唱着《童年》成长的童年里幸运地遇上了丁丁,之后这个虚构的异国记者竟然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启蒙者!他为我们传达的信息一直伴随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海底生物、宇宙飞船、法老、牛仔、雪人、威士忌、失重、火山爆发、潜艇、外星人、流星、印第安人……或许这就是丁丁的魅力所在、这就是我们痴迷丁丁的症结所在。丁丁不是仅属某个人,他至少属于某一代人。
    我知道埃尔热先生的丁丁已经80多岁“高龄”了,可我敢打赌,在我们这些人的意识中都只有一个不变丁丁——童年的丁丁。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孩子也到了阅读故事书的时代,不知道在信息高速发展传播的今天,他们是否也会喜欢上丁丁呢,期盼着在我们的影响下,孩子也能喜欢上丁丁,痴迷上丁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