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读懂中原文化——浮光掠影游河南之河南博物院
标签:
旅游 |
分类: 随笔 |
曾不止一次听河南的朋友夸耀,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黄河流日月,中原奔腾跃,激起的每一朵浪花,都是一部历史文化经典。怀着阅读经典的欲望,幻想着有朝一日,有机会到河南,一睹历史文化经典的厚重。国庆前夕,应朋友之约,到河南旅行,走进坐落在于河南省郑州市的河南博物院,感知中原历史文化的夙愿得偿。
人们都说北京的的哥善侃儿,到了郑州才发现,这里的哥侃儿的水平一点都不比北京的的哥差。不过郑州的哥侃的内容都是推介家乡历史文化的。听说我们要去河南博物院,的哥不打锛儿地向我们侃起河南博物院来。“不到河南博物院,你们就不算真正到过河南,就不真正了解中原。别地的都叫博物馆,咱们河南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一个级别。博物院珍藏文物有17万多件,是完整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的哥侃儿时娴熟的话语,眉飞色舞的神情,即使经过严格培训,如果没有发自心底的爱,也不会如此滚瓜烂熟。
走进河南博物院,迎面的主体建筑那"戴冠的金字塔"造型,犹如一部经典的标题,不但一下子抓住了人的眼球,而且立马产生了强烈的心灵震撼。讲解员介绍说,这个造型可不是舶来品,而是以位于河南登封的元代古观星台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而成的,是纯粹的中国文化元素。冠部为方斗形,上扬下覆,取上承"甘露"、下纳"地气"之意,寓意中原为华夏之源,融汇四方。外部墙面为土黄褐色,取中原"黄土""黄河" 孕育了华夏文明之意,正面从上至下是浅蓝色的透明窗和自上而下的透明采光带,尽显"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河南博物院,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院区中央为主展馆、东西两侧配厅及文物仓库楼,四隅分布着电教楼、临展楼、办公楼和培训楼等,整体布局结构严谨,取九鼎定中原之寓意,建筑形式新颖别致,气势雄浑,充分体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特色。博物院的基本陈列分为《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出彩中原——河南红色文化陈列》《丹淅吉金——中原楚国青铜艺术》《中原古代石刻艺术》《巧工遗珍——院藏明清珍宝展》《巧工遗珍——院藏明清珍宝展》六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设有10个展厅。我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从5000年前的时空隧道一路走来,速阅中原历史文化的鸿篇巨制。
从序厅到尾厅,步履匆匆,浮光掠影。不过,面对精美绝伦的唐三彩和画面宏大的清明上河图,禁不住浮想联翩。说起唐朝,我们总以盛唐称之。经济上“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军事上,“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外交上,“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样全面繁荣昌盛的唐朝为啥在开元盛世时突然盛极而衰?究其原因,乃是当政者在繁荣发达中迷失自我,骄奢淫逸,不懂得居安思危,丧失进取之心所致。宋朝虽然没有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水平高的一个朝代。如果以GDP论英雄,宋朝的生产总值占当时全球的80%。这样雄厚的国力,前有杨家将、呼家将、高家将,后有李刚、岳飞、韩世忠等能征善战的忠勇之臣,但是却对西夏、大辽和金国一点脾气都没有,不是俯首称臣,就是花钱买平安。头没少磕,钱没少花,平安却没有买到。“靖康之耻”,被金国虏去徽钦二帝;崖山海战,被蒙元灭国。追根溯源,宋朝的当政者缺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国富而不强,将勇而不用,心甘情愿做任人宰割的肥羊。难怪苏洵借《六国论》悲愤道“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走出展厅,回望河南博物馆主体建筑的宏伟造型,透过激情彭拜,奔流不息的天上之水,华夏先民在此依嵩山、凭黄河,立国于中、创造文明,不断吸收外来文化成果,不断进行创造性的转化,熔铸成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