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杂诗二首
(2022-04-07 10:49:52)
标签:
历史情感文化杂谈旅游 |
近来读书,心不能专。或疑儒生耽于立言之末旨,不见立功之要义;或疑后学未入堂奥,逞一己之执见,尽雕虫之能事,以致连篇累牍、不知所云。是耶,非耶?余不能自知,聊为俚句以嘲之。
其一
春秋代序自为宜(1),不待群儒铸伟词(2)。白首太玄徒覆瓿(3),伤心文选枉沉思(4)。书之能读唯三策(5),林有可栖只一枝(6)。况复岁时多苦厄(7),空文炫目使人疲(8)。
自注:
(1)《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2)《文心雕龙·辨骚》:“虽取镕经意,亦自铸伟辞。”
(3)《汉书.扬雄传下》:
(4)《文选·序》:“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5)《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6)《庄子·逍遥游》 :“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7)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
(8)司马迁《报任安书》:“思垂空文以自见。”
自解:
四季运行,自然而然,不待儒生舞弄辞章。扬雄写的《太玄》,只能用来盖酱菜坛子;昭明太子编纂《文选》,可惜扭转不了他本人和梁朝的早逝。所以《书》能读的就二三册而已,林子里能栖息的地方也就一根树枝罢了。况且人们生产劳作十分不易,空文炫目更加让人疲倦。
其二
新莽惶惶据典坟(1),自欺符命日纷纭(2)。语无达旨无庸语(3),文不尽情不必文(4)。投笔班超方定远(5),息言释氏始清芬(6)。或闻群兽耕于野(7),章句何如四体勤(8)?
自注:
(1)典坟,指三坟五典。《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2)《汉书·扬雄传赞》:“莽既以符命自立,即位之后欲绝其原以神前事。”
(3)《晋书·裴頠传》:“君子宅情,无求於显,及其立言,在乎达旨而已。”
(4)情,指实情。《韩非子·二柄》:“今人主不掩其情。”
(5)《后汉书·班超传》:班超投笔从戎,安定西域,后来封为“定远侯”。
(6)《文选·头陀寺碑文》:“是以掩室摩揭,用启息言之津。”
(7)《孟子·滕文公上》:“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於禽兽。’”
(8)《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