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本山的狡黠

(2009-10-27 18:06:15)
分类: 夸夸其谈

    小沈阳火起来了,不知道赵本山还是不是央视春晚观众们的第一期待。

    无意间重看了赵本山历年春晚小品节目视频,在除夕夜祈福之余,忽然发现了赵本山的狡黠。

    或者说,这种狡黠是一种讽喻的机智。

    无疑,央视春晚是一个国家年终时的“润色宏业”,它具有其自身的政治使命。如果你是一个纯艺术的爱好者,可能会喟叹这个舞台群魔乱舞式的无序。当然,这样说并不是为了一笔抹杀春晚的艺术性。与革命样板戏一样,春晚是要寓教于乐的,它教育人民,党的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的生活很红火,国家很团结、很幸福。

    为了凸显这样的政治宗旨,文艺形式成了春晚的外在手段。于是,每年都要来自不同地区的歌舞演艺单位演员穿着不同民族的服装唱啊跳,都要把要死不活的传统戏剧搬上台来哼啊扭,而且,还必须有一个赵本山到台上来,更为直接地说话,说不愁吃不愁穿了你还憋屈些啥玩意,据说这就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

    颂美,是春晚必须唱响的主旋律,不容移异分毫。这样还不够,必须有一个赵本山来化身为山旮旯里的老汉,直接说我们的生活真幸福。扣紧了这一主题,赵本山成为了春晚时代的英雄,成就了赵氏小品王朝。赵是二人转演员,但是春晚说,你小品演得好,就演小品吧,于是二人转的主业倒退到了一个光线黯淡的地方。

    语言类节目是看春晚时老百姓最期待的,在于它逗趣,在于它可乐。在瞬间要给人带来欢笑,最有效的办法有两种,一是机智幽默,二是滑稽怪诞。论机智幽默,从春晚语言节目可以管窥,论滑稽怪诞,我们不妨看一看小沈阳的表演。

   不幸的是,机智幽默,往往与讽刺沾边,这又与春晚“颂美”的题旨相违背。所以,语言节目既成为关注的核心,又往往招致嘘声一片。唯独赵本山的旗帜,持续给人带来欢乐。

    其原因,恐怕还是在于赵本山的狡黠。本来是带着镣铐跳舞,赵本山小品在这片政治净土上偏偏舞出了绚丽的姿态。赵本山是颂美的,但是,由于他习惯这种舞步而绰有余裕,他能在不经意间让讽刺的尖刀刺出,刺破观众原本紧绷着的心理防线。

    春晚不容许黄色、低俗,但在赵氏的小品中,偏偏安插了“苏格兰调情”、“一进屋就扒老头儿衣服”的笑柄。点到即止,心照不宣,是赵的秘技:生活原本就是这样,如此的荤段子在社会各个角落随处可见,只是春晚不允许你去碰这个。然而赵本山碰了,包含着颂美之义地去碰。

    春晚不允许苦难、贫穷。但赵本山偏偏化身糟老头儿,土了吧唧的打扮,说我们村头厕所没纸了,盼着你早点出书呢。背后的话语,分明是俺们村还处在撕书擦腚的那个时代。

    至于戏弄炒作者的欺诈,指斥县长司机的张狂,乃至扮演养鳖大王行贿范乡长,没有一部作品违背了人民热火朝天投身建设事业的正面立意,但没有一篇又不是揭露了小老百姓日常随处不见的受人愚弄、受人欺压,乃至权势淫威下苟且偷生的可怜。

   人民群众喜欢赵本山。从赵本山,多少可以品味到真实生活的甘苦,多少可以咀嚼一下微微苦涩的人生况味。

     而赵本山在颂美时暗藏机锋,显示出的,也是市井之间寻常人等生活重压之下历练之后的狡黠:笑里藏刀、背后使坏。

    但人民大半是善良的。揭露未必是要推倒,人民用自我解嘲和冷眼旁观为更多的人民呈献笑料,在传统佳节,展现出“和气”为尚的民族情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一日走三县
后一篇:季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