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被冠以历史所授予的冠冕:垮掉的一代。
至于80后是不是真就这么恐怖,只怕不是一时间能说得清的。我们可以联想到古人的这样一种论断:夏桀、商纣果真残忍到了剖腹观心的程度吗?果真穷凶极恶到了背离人性的地步吗?当然未必,只是作为君王,身上有了一点短处,而且导致了亡国,那么最终各种罪恶都要归结到他的头上,包括原本不属于他的邪恶罪名。《红楼梦》里的一句判词写道:“生于末世运偏消。”不逢时的人总是可怜的,除了功业的败绩,还有永难翻案的骂名。
那么,据此来看待80后背上的恶諡,对于这一群正在脱离学校校园的年轻人来说,也不必愤愤然心怀不平了。历史的发展总是那么自然自得,但历史的评说通常要找到一些替罪羊,比如说褒姒之于西周。
文化垮掉,所以80后垮掉。由来久矣。
当然,谈及类似话题时,我们总要顾虑到政治方面的责任感。煽惑人心古来就是大罪,而且这样的人也是可恶的。比如说,大汉朝如果没有了江冲、主父偃这几位,说不定汉武帝也不至于一家闹得父子成仇。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请看今日之祖国文化,到底还有哪一些另炎黄子孙引以自傲的余资?
事实上,当文化走向后现代的时候,文化的繁衍迎来了莫克言状的年代。解构曾有的崇高,让现代人的精神人格在历经绝望之后萎靡于地,成为一摊分不清流溢方向的横水。在这样的堕落与自污的过程中,依据历史演进的规律,应该会出现新的崇高,不同的是,人类“法先王”的故事已经结束,任何事物已经产生,便在解构的扳手面前分离得七零八落、如土委地。
健在的生命尚且不能找到借以自重的台阶,何况是追随流水而去的风流名号。帝王原本是至高无上的了,但是司马迁一笔嫪毐、吕不韦的风流家史,让秦王朝在品格上遭到了巨大的扭曲。而今,帝制早已成为过去,帝制时代所启的滥觞,则在这个鲜活跳跃的时代里云行雨施。
全球化的劲风让欧美文明遍地播种,这些异种植入异地之时,新生的根系在逐渐地改变原有的土壤。但历史前进的参差不齐又在世界大同的脚步声中奏出了不同的和弦。建国以后,九亿神州庆贺着一个全新的国体如同钢铁宝塔一般巍然屹立,人们在西方解构的戏谑声中凝眸伫立,重塑着属于民族的崇高。然而,随着数十年的飞速发展,西方的溶剂溶解了固若金汤的东方城池,经济社会的频繁往来,让彼此之间握住了趋同的大势。固守还是迎合?中国人在刹那之间,面临着一个深刻的问题。
但是社会的脚步往往以践踏前者为代价,越来越多的人迷醉于迎合潮流或者说同化于时代所带来的惬意。紧张的工作以及沉重的社会压力之下,人们觉得声嘶力竭,再也没有呕心沥血浇铸崇高的余裕。顺合着生活压力之余的自我满足以及自我解嘲,解构的声音逐渐在民间唱响。这是一种伴随世界节律的结构,不过它已经落后于它的创始者许多年。
重建传统,后人们已经觉得体力不怠。大师纷纷故去,实用主义风气的趋盛,让炎黄子孙在学问之徒徒然地望洋兴叹。况且,社会性状已经改变,这不是那个八股取士的年代。
追随新潮,并不是自甘堕落,它也是现代人生活的需要。只是,中国人拾起解构之钳,也落后于西方人百年之久。传统与新潮的断代,为80后摆出了一个令人窒息的文化空间。
80后似乎还曾做过努力,重新开掘传统,在传统的母翅之下,对时尚与新潮作出本于先贤的批判。但是,传统已经在80后开始生命旅途的起跑线上断裂,隔岸观火,让他们备感迷茫。追赶潮流,80后又面临着被90后嘲笑的尴尬。
断代所造成的,是文化的垮掉。
80后就是生活在这样状态下的一群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