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发】上杭化肥厂文艺宣传队往事

(2023-10-15 17:02:40)
标签:

文化生活

上杭化肥厂文艺宣传队往事
.
岳允富/
.
【重发】上杭化肥厂文艺宣传队往事
       注目46年前的8寸黑白照,前排左起:邱梅英(编导,同时也是前台演员)、林毓玲、冯秋玉、陈玉兰、柯远芳、刘爱萍、朱小萍、陈丽虹等8位女职工;第二排左起:林先发(后台笛子)、伍树元(后台二胡)、邓先荣、张元兴、洪永革、黄赠生、付耀荣、曾宪尧(队长、厂医、后台二胡)等8位男职工;第三排左起:岳允富、周必君、孙海涵、陈维民(后台小提琴)、王振声(编导、同时也是前台演员、童海峰、蓝月初(后台二胡)、廖笃章(后台扬琴)、郭复元等9位男职工、全队共25人,其中厦门知青有10人:柯远芳、刘爱萍、朱小萍、陈丽虹、洪永革、岳允富、孙海涵、陈维民、王振声、童海峰。凝视眼前的黑白照,25张笑脸活生生地跳入我的眼帘。46年前,上杭化肥厂文艺宣传队的舞台情谊,此刻定格在眼前舒心的笑意中。令人感叹的是,当年的我们真年轻啊!
.

      当年的上杭化肥厂是新建厂,虽说是一家小型化肥厂,却是上杭县工矿企业中规模最大,职工人数最多,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国营企业。全厂400多名职工主要由上调知青和退伍军人组成,当年的我们大多是20岁出头,都很年轻。上杭化肥厂原设计年产3000吨合成氨,终端产品为硝酸氨(后改为碳酸氢铵)。1971年底,前工段已安装好的设备正式投入生产。因为后工段的硝氨车间的设备还没安装,生产的液氨经过氨加工注入清水这道工序就变成了氨水,当时的产品只销售氨水。

.

       1972年初,厂党委、革委会成立后,陆续在厂内组建各类组织及开展各种活动。例如成立各级团组织、工会、女工委员会、民兵营,组织基干民兵训练等。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参加上杭县的业余文艺会演,厂部按有关部门的要求,从各车间抽调人员,组织全脱产的文艺宣传队,抽调的人员可以说都是各车间的文艺骨干。

.

     我所在的原料车间连我在内共抽调了5人,其中女职工2人:冯秋玉、陈玉兰;男职工3人:陈维民、周必君、岳允富。我进宣传队之前,还有一段小插曲。有一天,车间书记兰梓洪通知我说,分管政工工作的厂领导林绍美要找我谈话。见面后,林副主任对我说,你的文笔不错,厂里准备将你抽调出来搞文艺创作。他提到前段时间我写的《化肥工人的心》长诗不错,反映工厂新面貌是很好的题材,让我看看是不是能把它改编成话剧。

.

     那首长诗的起因是这样的。我们上杭化肥厂是新建厂,开车投入生产后,为庆祝厂党委、厂革委会成立,厂部准备出一期专栏。当时负责组稿的李钟铭(擅长写字画国画)到我们车间,说明了原委,鼓动大家投稿。我进厂不久,有感于深山沟里建工厂的巨大变化,激情创作70行长诗《化肥工人的心》。我写的长诗受有关人士欣赏,被李钟铭刊登到了专栏上(当年厂部的专栏设在生活区大礼堂左侧,曲尺楼朝大路的墙面)。或许是李钟铭得意于自己的“重大”发现,于是他那张大嘴巴就四处传说,我的“诗人”的雅号在厂内小范围传开了。就凭一首长诗,厂领导林绍美也认定我能搞文艺创作。我当时的创作激情未退,对组织上的这种安排没有推辞。

.

     其实,我从来没有写过剧本,但我却很乐意尝试。我接受任务后,乘着写就《化肥工人的心》长诗的激情,以长诗的思路为引导,其中加入人物和增添故事情节,改编成了小话剧《新厂新人新面貌》。完稿后,我将创作文稿直接交给林绍美副主任。林绍美说,厂里组织宣传队,你们搞创作的都是宣传队的成员,要一起参加演出。我回答说,我没上过舞台,我不会表演。没想到,我说这话的时候,分管生产的领导刘茂兴的女儿刘招莲正好在旁边,当即“揭发”我,说我会表演,知青下乡的时候就是大队宣传队的(刘招莲是和我同一个大队的回乡知青)。林绍美逮住这句话,不放过我了。我不想留在宣传队,想开溜却被断了后路。

.

       我们宣传队共25人,分成前台演出和后台伴奏两部分。我们共排练了十几个文艺节目,全场演出约一个多小时。我们的节目全是自编自演的,没有一个是取自当时盛行的“样板戏”片段。我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有:对口词、三句半、独唱、乐器合奏、两个小话剧、数个歌舞等等。其中,两个小话剧都是直接取材于厂内的生动素材,直接反映化肥厂的生产生活和职工的精神面貌。一个小话剧就是我创作的《新厂新人新面貌》,剧情概要是:张大爷收到女儿来信,不满足女儿信中的叙说,告别老伴到化肥厂探望进厂工作不久的女儿。他进入生活区、厂区看到新厂的面貌,遇见女儿和工友抢修机器设备的火热感人的场面。通过张大爷的眼睛和感叹,叙说了化肥厂的新厂新人新面貌。我车间抽调进宣传队的5人,除了陈维民是后台伴奏外,其他4人都参加了这个小话剧的演出。其中的主角是来自合成车间的郭复元和陈丽红,两人分别扮演剧中的父女俩。

.

       另一个小话剧《把关》,是合成车间的孙海涵创作的,剧情概要是:上班的女工在岗位上议论当时的紧销货的确良花布,因走神忽视了原料气体的质量把关,酿成险情,造成流水作业的化工生产被迫连续减机生产,后经众人全力挽救,才得以恢复正常生产,避免了更大损失。一次教训告诉大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把好思想关是把好生产质量关的前提。林毓玲、刘爱萍、朱小萍、柯远芳、孙海涵、童海峰等人参加了《把关》小话剧的演出。

.

      我们的文艺节目的排练按计划紧锣密鼓地进行,队里不管是编导,或是普通演员,大家都憋着一股劲。我们背台词,或摆造型,或跟着音乐的节奏起舞,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群策群力想要取得好成绩,为化肥厂争光。节目的排练完成后,我们在生活区大礼堂向全厂职工作汇报演出。这是一次正式演出。那天晚饭后,我们演出人员都到礼堂的二楼化妆。大礼堂里,黑压压的人群等待着我们的粉墨登场。演出的开场就是锣鼓喧天的热闹场面,第一个节目是付耀荣、邓先荣、张元兴3人表演的动作技巧舞《舞旗》。他们3人每人手持一面红旗在喧天的锣鼓声中上场,挥旗刚劲有力,动作整齐划一。让人惊奇的是,他们一边挥舞红旗,一边还要翻跟斗,还要做些高难度动作,让人目不转睛,齐声叫好,全场掌声齐鸣!上场的付耀荣、邓先荣、张元兴3人都是上杭籍的退伍军人,当年在部队就是基层连队的文艺骨干。当晚,我们排练的十多个文艺节目,一一向全厂职工作了汇报演出。我们的汇报演出很成功,更增加了我们参加上杭县业余文艺会演的信心。

.

      1972年“五一”劳动节前夕,我们文艺宣传队按计划到上杭县城,参加纪念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上杭县业余文艺会演大会。在会演大会上,我们观看了许多兄弟单位文艺宣传队的精彩演出。我们化肥厂的文艺宣传队的演出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集体舞蹈《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小话剧《把关》被评为该次业余文艺会演优秀节目。

.

       小话剧《把关》的剧作者孙海涵是厦门知青,是厦门一中老三届高中66届的高材生,我只是厦门大同中学老三届中的67届初中生,无论是学识、生活体验等方面孙海涵都胜过我一大截。我和孙海涵同时都创作小话剧,就话剧文本而言,两者之间无论是主题的揭示,还是剧情的递进以至高潮的展示,我俩在创作上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总之,孙海涵创作的小话剧质量远远超过我,《把关》能胜出,获奖是理所当然的。

.

      演出结束后的第二天上午,我们宣传队25人在县政府旁的会演大舞台前留影。25人分成3排,前排8位女队员半蹲着,第2排8位男队员坐在长条木凳上,第3排9位男队员挺胸站立,背景就是会演的大舞台。当年的我们沒有相机,许多珍贵的剧照没能留下,很遗憾。这张集体照是在现埸请相馆的工作人员拍照的。这张集体留影,成了我们宣传队全体成员唯一的一张集体照了。两张舞台剧照是童海峰保留至今的,当年来源何处?如今的他也想不起来了。

.

      我们文艺宣传队还应上杭县一些部门和单位的邀请外出演出。我们曾经去了福利伐木场、郭车水泥厂、半境瓷厂、古田公社、南阳公社等地演出。在那个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我们的演出很受欢迎。我们所到之处的演出,都受到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

       我们文艺宣传队在赴南阳公社演出时,发生了一起不算太小的事故,让我记忆犹新。我们乘坐厂里的大卡车到南阳公社,就在驶近公社大门不远处,卡车上的队员们敲锣打鼓,一时锣鼓喧天。不料,一条横在公社大门前低矮的电话线,正好刮到挥臂敲鼓的邓先荣的左拇指。大家凑前去一看,都惊呆了,邓先荣的左拇指连皮带肉被削去了一块!左拇指上端的指骨都裸露出来了。于是,车上一阵忙乱,随队医生周宪尧打开小药箱,急忙现场包扎。包扎的过程中,邓先荣还若无其事地笑着说,没事没事,小事情!痛,那是肯定的。但邓先荣还真没把这事当一回事,当晚的演出仍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坚持上台演出第一个3人《舞旗》节目,忍痛在台上挥舞着红旗完成了翻滚动作。

.

       我们是上杭化肥厂组建的第一支文艺宣传队,也是厂里的最后一支文艺宣传队。我1981 年调离上杭化肥厂,据说之后厂里就没再组建过文艺宣传队了。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一个国营生产企业,在正常的生产运行中,客观上也不允许从生产第一线抽调这么多人脱产搞活动,没再组建过文艺宣传队也在情理之中了。

.

       46年过去了,当年宣传队的许多往事逐渐模糊起来,许多点点滴滴的细节淹没在记忆的岁月中,只留下斑驳且又模糊的粗线条。在宣传队的日子里,我们这些从各车间、各部门临时抽调组成的小团体,大家和睦相处,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结下了难忘的舞台情谊。那段时间里,大家在一起说说唱唱、蹦蹦跳跳带来的好心情让我终生难忘。

.

【重发】上杭化肥厂文艺宣传队往事
小话剧《把关》剧照:左起:刘爱萍、林毓玲、童海峰、孙海涵、黄赠生。剧照背景即生产车间仪表控制是画家李钟铭的杰作。

.

【重发】上杭化肥厂文艺宣传队往事
舞蹈剧照,前台演员全部上场
.

【重发】上杭化肥厂文艺宣传队往事

(上杭化肥厂文艺宣传队共25人,其中厦门知青有10人:柯远芳、刘爱萍、朱小萍、陈丽虹、洪永革、岳允富、孙海涵、陈维民、王振声、童海峰)

.

写于2018年9月

.

修好了拉杆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